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

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簡介

上海寶冶承建的黔東南州“十三五”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服務專案是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第一民生工程。在這片以苗族、侗族為主的3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土地上,村村通專案連線了近200個村寨,十六個縣,涉及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共250多個道路專案,全長約2200公里,徹底疏通了貴州交通的各條“毛細血管”,打通了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告別以往“既要建、也要養,還要管;建不好、養不到、管不住”的尷尬局面,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建設和養護交給央企,用央企既有的優勢,有效解決了農村公路建養難題。從以往的惡性迴圈到多方共贏,貴州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實現了建設與養護的有機結合,切實做到了“建一條、養一條、能持久”,推動農村公路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公路沿線特色種養業、客貨運輸、勞務收入、鄉村旅遊等產業蓬勃發展,為貧困地區群眾真正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

“我爺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到山下去看看火車。”這是大山中祖輩的奢望。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而希望之路是走出來的路,也是實踐出來的路,更是探索得來的路。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鎮黨薅村

走近這裡,在這黔東南的十萬大山中,這裡的山,這裡的風土人情,給人一種清淨安寧的感覺。很少有人踏足深山,瞭解黔東南鮮為人知的一面,這裡記錄了在大城市中永遠不會看到的景象,那些村落藏在深山中偏僻落後,沒有路也許一輩子都走不出去……

修路者,始行之初。農村公路的建成是築路人創造的奇蹟,來自上海寶冶修路人的莊嚴承諾,以中國中冶首個農村公路專案為重點,全面構建農村公路路網,推進“建養一體化”服務模式,將“中國中冶”刀旗遍佈黔東南州3萬平方公里,這片以苗族、侗族為主的3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土地上。

“村村通”專案實現了近200個村寨的通暢,巨大的付出帶來了民生的便利。一條路,使鄉親們告別貧困,讓更多的人深入這裡。在這裡的人走出去的同時,外面的人也走了進來,這裡的一切或多或少的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村村通專案

看見,最可愛的“築路者”

“姑娘,這瓶水你拿去喝”難以推卻地接過古州鎮滾玉村小賣部店主從山下辛苦運上來的礦泉水,“謝謝你們為我們修路,謝謝,謝謝”一語道出了村民們“路通百業興”的夙願和對築路人的感激之情。

“從大城市來到偏遠的貧困山區,四周環繞的重重大山,早出晚歸,跋山涉水,喀斯特地貌帶來的施工難題,文化和語言的障礙,有些地區沒有通網通電,甚至只能擠住在牛棚裡。。。。。這是我們這些築路人駐紮在這裡三年多最真實的寫照。”寶冶市政公司總經理助理、西南片區專案總指揮張華山意味深長地說。

2016年1月,中國中冶上海寶冶肩負央企責任擔當,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要求,克服種種困難,毅然投身到貴州省“十三五”黔東南州通村公路的建設中來:專案分佈在黔東南州16個縣市,共250多個道路專案,全長約2200公里,按照公路建設類別和規模包括通村水泥路、撤併建制村通硬化路及縣鄉道改造工程。點多、線長、面廣是難點和重點。

為把握好開局,針對專案的特殊性,從時間、空間總體策劃,以縣為區域劃分,按照專案類別及建設規模,合理組建專案分部,成立1個指揮部,8個專案分部。各分部在各村落安營紮寨,協同當地政府及交通局組織對每一個專案現場實地查勘,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合理配備人機物料,重點解決材料供應及運輸問題,合理安排雨季、冬季、高溫季節等氣候條件的施工,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高效推進。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滾玉村

古州鎮滾玉村座落在古州鎮的東南面,離榕江縣城23公里,與從江的高坎村、高傳村相接,是兩個縣的交界處。全村轄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8畝,有兩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共216戶,1323人,居住著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作為曾經的貧困村,今年底預計將可實現脫貧摘帽,而該村是明年實現脫貧銷號的一個目標村。

從凱裡市出發前往榕江,順著縣道行駛,看到許多條分流到大山深處的通村水泥路。到了通向滾玉村的路口,這條通往村裡的水泥路在雜草叢生的環境中顯得尤為寬敞乾淨,二十餘分鐘後,到達了滾玉村。此時正好經歷了一場“東邊太陽西邊雨”的奇景,大雨對修建好的柏油村路的通行並無太大影響。

剛進村口,正好碰見一位趕著牛回村的老人。他不住回頭端詳我們,露出熟悉而憨厚的笑容。

“由於道路是環山建設,從山底通往山頂沒有原始的道路,需要開山劈石打通阻礙。多處專案施工地點海拔較高,運輸困難,加上自產砂石骨料不能滿足施工強度,缺水缺料成為了道路建設的一道難題。任務懸在頭上,實地勘察之後決定就近運水滿足需求;因當地工程建設專案較多,砂石料供不應求,只有不計成本地從其他地方拖運材料。這位大爺還有村裡的村民們自發地多次用他們的板車、牛車給我們拉過砂石還有其他物資。他們還經常硬拉強拽的把我們帶到自己家吃飯,招待我們的都是過年才捨得吃的臘雞臘肉。那股子熱情勁兒實在讓人難以拒絕啊!”專案副總指揮江寧凝視著這位大爺介紹道。

來到一戶幫扶貧困戶家中,戶主名叫徐興橋,一家三口務農為生。家門口貼著融洽幹部魚水情的“幫扶責任人資訊”以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幹群連心卡。”今年年初,路修通以後,他透過扶貧幫助和自己攢蓄的錢,蓋起了磚房,日子也越過越好。

“家門口的路是你們修路的時候,順道用水泥給我鋪的,你們真好啊”徐興橋感激地說。

“門口這條路是當年老支書帶領村民們修成的,即使沒有硬化也還是村裡的主幹路,好多村民就只有從這裡走出去。自從路修好了,很多村民購買了電驢,全村汽車有30多輛,基本都蓋上了磚房,帶著村民發展生態養殖和水果種植,機械化程度也提高了,用上了小型農耕機,未來還將發展香料等種植業,目前養殖黑毛豬786頭,去年只有70多戶參與農作經濟,今年猛增到119戶,經濟收入增加了30%,留在村裡的村民也多了。以前有的男孩到了成家的年齡,娶不上媳婦,現在我們這有2個小夥兒娶縣城的姑娘,我媳婦也是山下人。”上任已有8年的90後年輕的村支書徐基靜激動地講述滾玉村的變遷史。

村落的深處的一戶人家,一位老人獨坐著,略顯孤寂,駐足上前和她交談。婆婆用簡單難懂的普通話和我們交流。她的年紀已經過百,自己的“電視話”也是和來到這裡修路的建設者們“打交道”的時候學的。年初的時候,他外出打工的孫子回來,說路已經通了,也好走了,他學了駕照,準備開車回來接她,帶她下山轉轉,看看縣城,看看火車。她擺著手,告訴我們,年紀大了,在這也習慣了,哪都不想去了。

援建便民橋助民出行暖民心。“立信於心,盡責至善”。中冶人時刻牢記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和擔當。2016年10月黔東南榕江縣專案部代表中國中冶為榕江縣當鳩村跨村修建便民橋,便民橋修建前是由水泥管支撐出行,後來因長期下雨導致水泥管道被沖毀,給村民農產品運輸帶來極大不便。橋沒有了,近在咫尺的兩村之間通行要繞道,需要耗費2小時。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上海寶冶市政工程公司黔東南州“十三五”農村公路建設專案部與村幹進行商量,確定瞭解決方案,並主動資助20萬元作為修建便民橋的幫扶資金,便民橋建成後,解決了當鳩村382戶人家,1615戶村民的出行問題。援建修橋這一善舉,不僅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更帶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運輸,解決山貨“下山難”等問題,帶動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引得當地老百姓交口稱讚。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黔東南州“十三五”農村公路

看見:最溫暖的“同行者”

“這是過去我們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公路修到了自家門前,還能在施工單位務工賺錢。”對於黔東南州各個村寨的村民來說,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服務工程專案實實在在帶來了實惠。

看著路口永久公示牌上靜靜地佇立在那裡,施工單位一欄寫著“中國中冶”。我想,中國中冶的名稱不僅僅是刻在公示牌上,更銘刻在村民的心裡。當他們行走在平坦、寬敞、潔淨的農村路上,他們或許想不起我們參建者的名字,但是一定不會忘記“中國中冶”,更不會忘卻央企拳拳築路情。

這是第一條透過“建養一體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修建的路,不僅在全國率先創新推動“建養一體化”政府購實服務模式,推行縣鄉公路管養分離和市場養護制度,更是努力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作為一種改革創新,已納入國家推行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目錄清單,具有可複製、可推廣性,下一步將全面應用於貴州省普通公路專案的建設,發揮更大的效益。

採取“建養一體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後,貴州省農村公路發展形成了多方共贏的局面。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告別以往“既要建、也要養,還要管;建不好、養不到、管不住”的尷尬局面,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建設和養護交給央企,用央企既有的優勢,有效解決了農村公路建養難題。從以往的惡性迴圈到多方共贏,貴州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實現了建設與養護的有機結合,切實做到了“建一條、養一條、能持久”,推動農村公路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為貧困地區群眾真正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

上海寶冶不僅高效、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同時積極與當地政府攜手共建,開展各項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2017年6月,貴州省公路局召開了扶貧工作會議,為加快貴州省脫貧致富、解決人口就業難的問題,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要求,邀請了各建築單位、施工單位參加了此次會議,並委託各單位配合落實幫扶工作。黔東南專案部代表中冶集團,積極參與到該扶貧工作任務中,並切實為當地解決了7人的就業問題,為貴州省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滾玉村村支書徐基靜告訴我們:“工程完工後,有約26名村民參與公路養護,其所發揮的效益已經十分明顯。他們每天的收入有230元,年收入增加50%。村民的就業,大大促進我們這個三類貧困村的早日脫貧啊!”依託便捷的交通條件,推動了當地景區跨越式發展,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務工、創業,景區新增就業崗位,工資性收入增加了,沿線開辦的農家樂、農村客棧等附屬配套旅遊產業也在發展。

在與一些當地原有施工企業交流過程中,他們也表達了自身的利益訴求,有挑戰,但也有機遇。這種模式給當地原有施工企業帶來了挑戰,但是在具體的專案實施過程中,參與建設的央企也逐步邀請一些優秀的勞務隊伍加入進來,這些隊伍不僅可以獲得收益,而且能夠和央企“同臺競技”,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農村公路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設施,在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對於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促進農村地區同步小康意義重大。“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一個貧困地區因交通而掉隊。農村公路不僅要便民出行,而且更重要的是為農業、產業、旅遊發展服務,成為三農發展的先行官。”這已成為貴州公路交通建設者的共識,也是推進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的應有之義。

農村公路正在促進農村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美麗變遷。“十三五”期間,隨著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深入推進,公路沿線特色種養業、客貨運輸、勞務收入、鄉村旅遊等產業將蓬勃發展,交通精準扶貧助力同步小康的故事也更加動人心絃。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黔東南州“十三五”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服務專案

在回去的路上,腦海流連著村裡那些光著腳奔跑玩耍的孩子們,他們對外來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對大山裡孩子來說,知識是改變他們命運最好的途徑,只有知識能帶他們走出大山。平坦的鄉村道路延伸著希望,是孩子們走出大山的起點。大山深處的築路人為鄉親們用心鋪就的不僅是一條條便民之路,更是讓孩子們立志能走出大山,踩著堅實步子走向精彩世界的康莊大道。

2021年 54期·82篇

內容來源/上海寶冶

在這裡

“美好中冶” 第1299期·3771篇與您相遇

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

做冶金建設國家隊

基本建設主力軍

新興產業領跑者

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

原標題:《扶貧故事丨築路者與行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