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葉覆鹿與莊周夢蝶,兩個與夢境相關的典故講述了什麼人生道理?

人們常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列子》中記載了一個典故:說春秋時期,鄭國有個樵夫碰巧獵殺到了一頭受驚的鹿。由於鹿很珍貴,他不敢聲張,而是用芭蕉葉把鹿掩埋起來,藏在一個地方。可當他次日回去找這頭鹿的時候,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把鹿藏哪了,怎麼都找不到。

蕉葉覆鹿與莊周夢蝶,兩個與夢境相關的典故講述了什麼人生道理?

最後,樵夫開始懷疑人生,他估摸著自己只是夢見打到鹿,而不是真的打到鹿。之後他又跟別人講起了自己的這個夢境,沒想到,有個人聽說了這件事,還真的根據他的敘述去仔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蕉葉下的那隻鹿。於是那個人興奮地把鹿帶回家,並且對妻子說,剛剛有個樵夫夢到自己打了一頭鹿藏在蕉葉下面,我果真在蕉葉下面找到了一頭鹿,這人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這時樵夫得知自己的鹿被別人拿走了,又上門來討要。最後當地的官員讓他們把鹿平分了,並無奈地說:你們到底是誰在做夢呢?

蕉葉覆鹿與莊周夢蝶,兩個與夢境相關的典故講述了什麼人生道理?

與之相反的是《莊子·齊物論》中記載:莊周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他在夢中翩翩飛舞,儼然就是一隻蝴蝶。醒來後發現,原來自己是莊周啊。文末感嘆,也不知是莊周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到自己變成了莊周呢?

有意思的是,在這兩則故事裡,前面的樵夫明明是真的獵到了鹿,卻以為自己在做夢,白白便宜了別人。而後者明明是假的,但他在夢中變成蝴蝶的感受卻是那麼真實,以至於他真的相信自己是變成過蝴蝶的。《紅樓夢》中有副對聯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到有處有還無。大抵如此了。但這兩個典故所指的內涵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生如夢如幻,得失聚散,只在一念之間,有時你以為的真未必是真,你以為的假也未必是假。李商隱在《錦瑟》中寫到:“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把這兩個典故放在一起也挺有趣的,莊周是位非常灑脫的人,所以他只想變成一隻蝴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飛舞。而望帝杜宇則不然,他死後化成了一隻杜鵑,雖然也擁有可以自由飛翔的翅膀,卻始終放不下蜀國的故土,只能晝夜哀鳴盤旋,直至泣出血來。

蕉葉覆鹿與莊周夢蝶,兩個與夢境相關的典故講述了什麼人生道理?

或許這種說法是落了唯心主義哲學的下乘,但當我們承認唯物論的正確性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人的意志的作用。即便你真的獵到了一頭鹿,但當你質疑自己,認為這只是一場夢的時候,或許那頭鹿就真的不屬於你了,就真的是一場夢而已。雖然你不可能變成一隻蝴蝶,但是如果你用心去感受成為一隻蝴蝶的感覺,那麼或許在另一個世界裡,你真的暫時變成了一隻蝴蝶。真的不一定假不了,假的也不一定真不了。因為除了這個龐大而豐富的大世界以外,每個人心中都還蘊藏著一個小宇宙,這個小宇宙裡,不僅裝著屬於你的喜怒哀樂,愛恨嗔痴,還裝著另一個層面的對錯、真假、得失和有無。

所以每當陷入困局的時候,當我們無力去改變大世界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小宇宙也很重要。與其患得患失,不如認真地確認,我們是真的打到了一頭鹿嗎?與其輾轉反側,不如重新考慮,既然結局無法改變,蜀地之外,是否還有更廣闊的天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