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兒:千山萬水駛出“綠巨人” | 我與衢寧鐵路(慶元)的故事

陳喜兒:千山萬水駛出“綠巨人” | 我與衢寧鐵路(慶元)的故事

都說“近鄉情更怯”,在資訊通達的當下,即便未回鄉,只把筆尖落於“家鄉”的字眼上,此情也早已“怯”。

十一月初的北京,匆匆下了一場大雪,秋意未盡,凜冬已至。金黃的銀杏葉落了一地,踩在腳下沙沙作響。北風過後,眼前的樹幹已經光禿禿的了,思緒卻如大水漫灌,把我拉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家鄉——慶元。

我想,此時此刻,家鄉依然山清水秀,不論寒來暑往,一年四季皆綠意盎然。隔著千山萬水,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當年那個拖著行李箱,羞赧、不安又滿懷憧憬的18歲出門遠行的自己。

那時候的我們,要坐長途汽車出門,一路顛簸,到省城要開足整整一天時間。山路十八彎,路很陡,情很長,省城於我們,都是很遙遠的距離。受地理位置所限,從山區走出這一步,需要懷揣十幾年寒窗苦讀的書,父老鄉親湊齊的學費,還有父母親的諄諄囑託,似乎要承載著“全村的希望”。

陳喜兒:千山萬水駛出“綠巨人” | 我與衢寧鐵路(慶元)的故事

毛長森 攝

——而走出大山的我們,彷彿是那個希望的火種,星星之火,點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那一年,是2004年。

“如果不是有人發明了火車,如果不是有人把鐵軌鋪進深山,你怎麼也不會發現臺兒溝這個小村。它和它的十幾戶鄉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裡,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

那時的我,捧讀鐵凝筆下的《哦,香雪》,時常墊腳翹望,“什麼時候,我們縣也能通上火車啊?”我們同樣身處在大山的褶皺裡,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勤勤勉勉,沉默無言。

好比那個只停留一分鐘的“臺兒溝”小站,一分鐘裡,能看見鐵軌帶來的斑斕的五彩世界——那是“外面的世界”——我們也在盼望,那個屬於我們的鐵軌鋪排的新時代什麼時候到來。

等了五年,十年,十五年,火車始終沒有動靜。在綠皮車時代,從麗水到杭州要坐五個小時的時代,火車沒有來;在動車時代,從麗水到杭州縮短到三個小時,火車沒有來。

我們好像是被火車“遺忘”的一個縣,以至於在經年累月的期待之下,終於斷了對火車的念想,出門依舊只能乘汽車,在盤山公路的顛簸中,穿過一座又一座隧道,看著瓦房變樓房,村路變街道,在風景的切換中,切換著我們的視野和境遇。

2012年,我從慶元“遠嫁”衢州,那是一條漫長的路。那一年冬天,接親的車凌晨五點從衢州出發,借道福建山區。路上導航出了錯,開了五六個小時,給導到了一座不知名的山頂上。之後再折返,重新規劃路線,等開到慶元家中,已是下午三點,早已過了接親的時辰。車上的伴郎,在山路的曲折中嘔吐不止,新郎官也著實有些懵——在盆地長大的人,哪裡見識過山區的陣仗,徹底被山路給“嚇倒”了。

婚後八年時間,每年從孃家到婆家往返,都要歷經波折。慶元和衢州之間,每天只有一趟班車,要開六個多小時,如果是春節期間探親,要提前準備兩天時間花在路上。那條線路為司機私人承包,經營不易,為了貼補成本,司機既載人還“帶貨”。有時是海鮮,有時是建材。在小巴車本已窄小的座位下方,一箱箱海鮮堆得十分密實。小小的車廂,開在蜿蜒的山路上,搖搖晃晃,海鮮的腥味、飯食的香味、旅客的汗味,飄飄揚揚,駛過了春夏秋冬。

後來,很多人取道麗水,開車上高速,這當然是“繞路”,但上高速好歹比走山路強。而直達的那班車,從每天一班,改成兩天一班,出門前則要先給司機打個電話,“請問,今天發車不?”

不過,和臺兒溝不同的是,我們的家鄉慶元,貧而不弱。除了交通不便,資訊仍然很通達,經濟發展一片欣欣向榮。

只是,我們的山珍需要送出去,我們的竹木製品需要運出去,我們的香菇產業也需要發揚出去。我們的人才走出去,外面的人才也需要引進來;我們需要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需要我們——我們日日都在感受外界的召喚。

受制於群山的掣肘,軌道交通仍是翹首以盼的大事。

2014年12月23日,衢寧鐵路正式開工建設,年復一年的熱望,終於在歡慶的爆竹聲中點燃。

陳喜兒:千山萬水駛出“綠巨人” | 我與衢寧鐵路(慶元)的故事

毛長森 攝

我們沒有從0走到1,而是直接從0進入了3。在高鐵時代,直接等來了火車綠巨人。2020年9月27日,這是一個被載入歷史的日子,衢寧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列火車,承載了太多愛與希望,穿過黑夜,越過山崗,在隧道中穿梭自如,播撒出了更多火種。

這一年,我的孩子已經6歲了,而我,也早已從青澀少年走到了中年。兒子坐著火車從衢州爺爺家到慶元外婆家,再也無需感受山路的顛簸。他把綠巨人的火車玩具帶到了北京家中,遙望遠山,那是鄉愁,更是未來。

在祖國的版圖上,“慶元站”或許只是不知名的小小一站,但對於家鄉而言,卻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多少人為此徹夜難眠,多少人的眼淚噴湧而出。

父親說,他可以早上乘火車到衢州,和親家打會麻將,午飯後還可以回慶元。6小時的搖擺山路,變成了2小時的通勤路程。

“我”的故事,或許只是這個時代的小小縮影,而身後的“我們”,都將時刻與家鄉同步,與這個時代同頻。熱望的,熱愛的家鄉慶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