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怎麼就敗給拼音輸入法了?

1946年2月14日,全球第一臺“ENIAC”通用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不過,這臺計算機體積很大。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的體積越來越小,從稀罕之物慢慢普及。電腦出現在中國後,面臨著一個問題——漢字怎麼輸入?西方人在發明電腦和鍵盤時,都是英文,所以它們只適用於西方國家,怎麼把漢字輸入成了一大難題。

當時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怎麼就敗給拼音輸入法了?

從1978年到1983年,高階工程師王永民花了5年時間,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五筆字型輸入法”,簡稱“五筆輸入法”,又叫“王碼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之後,他又首創漢字字根週期表,發明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字詞相容技術。五筆輸入法推動了電腦在我國的普及,還曾獲得中、美等國家的40餘項專利。

當時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怎麼就敗給拼音輸入法了?

五筆輸入法完全根據漢字的筆畫和字形特點對漢字進行編碼,要想學習這種輸入法,首先得熟悉字根,不是記每個偏旁部首,而是記它們在鍵盤上的位置。學過五筆輸入法的小夥伴都知道,即使有口訣記字根還是有些困難。熟悉字根不僅要把字根默寫出來,還要知道字根的分佈規律和鍵盤佈局。然後全面瞭解編碼規律,再掌握拆字原則,最後練習鞏固。相較於手寫類輸入法來說,五筆輸入法更快,準確率更高,更節省眼力,效率自然更高。五筆輸入法誕生以後,推出了3個版本,王永民用15年的時間推廣普及它,巔峰時期覆蓋了全國百分之九十的使用者,不少八零後、九零後都會用五筆輸入法。

然而,從上世紀末期開始,使用五筆的人數急劇下降,因為智慧拼音輸入法問世了,逐漸替代了它的地位。迄今為止,會五筆打字的使用者不多了。那麼,曾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為什麼會敗給拼音?

當時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怎麼就敗給拼音輸入法了?

事實上,拼音輸入法很早就出現了,比五筆輸入法先誕生。但是,當時的拼音輸入法不夠智慧化,不僅操作複雜,效率還十分低。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研究輸入法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拼音輸入法被不斷最佳化。到二十一世紀時,網際網路迎來了大變革,人們開始追求智慧化。而拼音輸入法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進,推出了智慧拼音輸入法。

對中國人來說,拼音是從入學開始就必須要學的,已經根深蒂固在腦海裡。所以,智慧拼音輸入法問世後深受使用者的歡迎。使用者掌握這種輸入法更簡單和快捷,不需要像掌握五筆輸入法那樣,再花時間和精力去記字根、拆字、瞭解編碼規律,相對來說少了很多中間步驟。只要知道拼音,差不多就能輸入漢字。另外,智慧拼音輸入法最佳化後,可以不用打出所有的拼音字母,簡寫就能打出使用者所需要的字。例如輸入“wxn”,就能打出“我想你”、“我信你”、“無懸念”等片語,節省了很多時間。

當時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怎麼就敗給拼音輸入法了?

當然,還是有小夥伴覺得五筆輸入法比拼音輸入法更好,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