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摧毀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打擊孩子一次就夠了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跟自己的父母有一場戰爭,如果孩子贏了,就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就是悲劇。

根據最新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我國青少年的抑鬱症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鬱症17。2%,重度抑鬱7。4%。

換言之,大約4到5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出現抑鬱症狀。

而國內兒童的抑鬱症檢出率目前仍缺乏大樣本資料。

根據抑鬱檢出率隨年級升高而升高的規律,兒童的抑鬱比例應該會略低一些。

這麼嚴峻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早就引發了國內各界人士的關注,包括這個青少年群體本身。

近期做了一個青少年的諮詢

來訪者進入初三後,明顯感覺自己“高興不起來了”,相比於剛進入初中時的偶爾情緒不好,不高興、想哭、崩潰、厭學的時候越來越多,甚至多次用小刀偷偷劃傷了自己。

班主任發現異常後,第一時間聯絡了家長。

面對一落千丈的成績和一問三不答的學生,家長最終無奈求助於我們。

依然堅持認為這是孩子逃避上學的藉口。

經綜合評估,被診斷為輕度抑鬱,這讓一家人感到非常震驚。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當你想到“青少年”的時候,你的頭腦裡跳出來的第一個詞是什麼?

叛逆、懶惰、沒有責任心、對抗、困惑、情緒化……大部分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印象。

青春期是孩子的迷茫期,父母的卑微期。

在這種時刻,父母更要把握好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正確方向,做他們的領路人。

家長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

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侷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又該如何處理?

青春期是家長普遍存在的心理特點,你也有嗎?

1、失控感。

似乎越來越不聽話,說不贏他,打不過他,跑還追不上。以前還有些效果的辦法現在統統行不通,孩子卻狀況頻出,簡直無暇應對。

2、焦慮感。

孩子世界如此之大,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衝,卻看不出來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能在未來站穩腳跟的,孩子自己還沒事人似的,愁死人了。

3、無力感。

孩子當所想所做無效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對自己對孩子都很失望,似乎無路可走又不甘心。

這種喪心病狂的現象,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青春期?

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表現

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在家裡,家長越讓做什麼,越是反抗,越是敵對,軟硬不吃,輕則語言衝擊,重則暴力相向。

青春期的孩子,在學校,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熟,滿口的別管我,與老師課堂衝撞,模仿別人打架鬥毆和抽菸酗酒,諷刺教育,鄙夷優秀進步的人,以為掙脫學校的束縛是獨立的表現。

偏執:

青春期的孩子會盲目的崇拜某一個人,因為某個影視劇或者某本書而瘋狂迷戀某個不真實的人,併為此作出瘋狂舉動。

或者堅持某一個理論,如讀書無用論等,對自己這一時期認定的事情比較執著甚至執拗。

有一個詞形容青春期的孩子非常貼切:犟。

偏執在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表現中佔據很大比重。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不願意吐露心聲:

孩子在青春期時期心理生理逐漸趨於成熟,內心會增添很多小秘密,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對父母的問話置之不理,更不願意父母逼問,對父母探討自己隱私的行為尤為反感。

一位家長說家裡可民主了,什麼事情都跟孩子商量。

這個孩子的回答也很絕:“對,你們都跟我商量,但是最後還是按照你們的意思辦。

我的意見從來沒有被尊重過。

這個孩子沒有任何現實的問題。

問題是什麼?

孩子的答案之一是“我父母從來不尊重我,因為他們進我的房間從來不敲門。”

父母會說“我在自己家裡為什麼要敲門?

家長只有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他們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

也就是說,孩子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

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獨特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可能是一場具有摧毀性的風暴,生理和心理的急速發展且不平衡,造就了這個人生獨特的經歷。

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包括三大方面:

1。 自我認同基礎上的獨立和親密的需要以及衝突;

2。家庭生命週期轉變過程中家庭結構的壓力;

3。社會化過程中的成長壓力。

青春期三個心理議題的發展關鍵是家庭。

青少年既不是成年人,也不是兒童,他們比兒童有更多自我認同基礎上的獨立需要,又渴望得到家庭溫柔地對待。

同時也可以說,青少年既是兒童,又是成年人,他們期待被像成年人一樣對待,客觀上又不具備成年人的能力,二者內在的需求衝突決定了他們的情緒化和發展中的受挫。

青少年的自我正在塑形過程中,自我的界限處在與原生家庭的分化中,與家庭似離非離,似融非融。

自我的不穩定和界限尚不清晰,導致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家庭,與青少年共用自我界限系統,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突然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但是心理上的發展稍顯滯後,生理上的成熟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感之間產生的根本矛盾。

而更為突出的矛盾是與父母的關係,中國的父母是最為矛盾糾結的父母,他們一方面希望孩子聽話,乖,能永遠掌控孩子,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快點長大,懂事。

而孩子長大後,必定會自己的想法,脫離父母的控制,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這無疑會讓習慣於控制孩子的父母處於焦慮之中,所以,孩子該不該長大?

這是最大的矛盾點,也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最痛苦的糾結所在。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現在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得了“空心病”,越是看起來很優秀的孩子,越是容易得“空心病”。

“空心病”看起來很像是抑鬱症,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和意思。如果到精神科看病的話,可能會被診為抑鬱症。

現在網上有好多孩子自爆有“抑鬱症”,但我認為可能是“空心病”氾濫而不自知。

“空心病”已是目前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跟家庭教育、社會環境與極端的應試教育有相關性,核心的問題是青少年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

抑鬱和自殺似乎在表達這樣一個資訊,在別人眼中如此光鮮的人生,在他(她)自己看來真的是不值得活!

不值得活,就活不下去。

所以人要活著,不僅僅是生理的問題,心理上需要有意義感,才能維持生命的存在。

而這個讓我們“值得活”的最基本的生命意義,不在於外界社會中的各種標尺和評價,而在於這個生命是我的,屬於獨一無二的我。

生活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生活有真實感、意義感,能夠感覺到這是自己的人生,那就是值得活的人生。

而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在努力尋找那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或許早已鋪就了康莊大道,但如果孩子覺得那不是自己的人生,一切就都沒有了意義。所以孩子寧願放棄父母指明的陽關道,非要走自己的獨木橋,無論前途多麼迷茫,如果孩子能在這裡找到真實感,意義感,那也就是找到了最重要的活下去的意義。

當成年的父母更多思考如何讓孩子未來生活更好,在社會各種標尺中得分更高的時候,青春期的孩子在叛逆中掙扎的,可能是如何活下去的基本問題。

人需要找到生命的意義感,需要感覺到這是屬於自己的生命,才能活下去,才可能活得更好。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家長應該時刻謹記的一點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封堵”是沒有用的,“疏導”才是根治的方法。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並因此而表現不良,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麼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

從多年家庭教育與心理諮詢的經驗中不難看出,無論是高考減壓,還是親子關係,或是早戀、逃學、網癮、叛逆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關愛,上述大部分問題都有解決的可能,可如果將之推延幾年。

只是短短的幾年後,當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樣貫穿於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為終生難愈的腫瘤,再治起來,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治癒的可能性相當低。

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炎症”已經發展為“癌症”!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警惕“遲到的叛逆期”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在青春期沒有出現逆反心理呀,這是正常的嗎?

對於沒有在12~18歲出現逆反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遲到的叛逆期。

青春期沒有出現叛逆的孩子,會在長大後的某個時候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叛逆早晚會來。

你會發現,有些在初、高中很乖的孩子,到了大學開始逆反了。

例如:突然退學不念了,隨便交朋友,或者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等。

而有的人是大學時期還好,可到了工作時期卻逆反了……

18歲以後出現的叛逆期,可能會持續很久才能結束,有的甚至會伴隨一生。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孩子的叛逆心理讓我們頭疼不已,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它也有積極的一面。

叛逆心理包含著一些積極的心理品質,比如勇敢、自我意識強、有闖勁、能創新等。

因此,我們一定要認清孩子叛逆行為的合理性和利、弊雙面性,並採取正確的方法,合理引導,逐步和孩子一起成長。

青春期,是青少年走向成人的一段必不可少的時期,也是人生觀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個破繭成蝶的痛苦過程,

父母的示弱、尊重、耐心與理解,才是孩子揮臂振翅的力量。

當你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和權威,你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感;

當你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

情緒平和、內心和善、無條件愛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才是青春迷茫期的孩子最好的出路,也是一段親子關係和諧共處的關鍵。

“愛出者愛返”才是對教育最好的詮釋。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我們的服務

心理諮詢 情感諮詢

催眠療愈 身心成長

企業內訓 心靈沙龍

自由書寫訓練營

在生活中修行,做回真實的自我

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正在“嫌棄”你,叛逆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