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我們一直在強調對孩子的教育應該以“愛”為主,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孩子那麼小,你教育他,他懂什麼?直接拳腳上,孩子會記得更牢固些,老話不是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麼?!不同的父母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教育,

那麼“經常捱打”的武力教育和“從不捱打”的愛的教育,長大後的孩子有著怎樣的不同人生呢。

我曾經看過一組圖片,至今記憶猶新,

那副圖片上兩個小孩的對比,一個衣著乾淨,拉著父母的手,一家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另一個父母在吵架,還遷怒於孩子,孩子身上的衣服小且髒,

而且臉上有青腫的痕跡,眼睛裡充滿了委屈和恐懼。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明顯的看出左邊的孩子的童年一定是陽光燦爛,充滿了歡樂

;右邊的孩子的童年肯定是充滿了陰霾,他的耳邊一定是充斥著父母的責罵,他小小的身體一定承受了不少父母的責打後留下的痛楚。

看著他無助的小眼神,也許他再想快點長大,一切會好起來。

童年的記憶是永久的,

如果在童年時期,父母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其傷害的效果可是讓孩子永生都無法癒合的,那種傷害會貫穿歲月,像針紮在孩子的心頭,像烙鐵烙印在孩子的心間。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忘懷,即便結了痂,但仍然會被觸痛,

如果被揭開,依然是傷痕累累,鮮血淋漓。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一、被父母毆打過的孩子,心理會造成什麼影響?

北京有個網友說了一則自己的故事:

那是在他上小學的時候,一堂體育課,因為他生病了,就一個人呆在教室,沒有去上課。體育課結束後,孩子們湧入教室,

一個同學突然叫嚷起來,說他書包裡的錢沒有了。

當時他因為身體不舒服,只是安靜的趴在桌子上睡覺,

並沒有理會這件事。那些孩子沸騰了,彷彿個個都是福爾摩斯大偵探,說上體育課的時候,只有他在教室,說明錢就是他偷的,並去拉扯他,他感到很冤枉說沒有。

於是孩子們報告給老師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這位網友費勁口舌爭辯說,他沒有偷同學的錢,

並且當著全班所有同學的面,把書包全部倒出來,還把自己的口袋全部翻出來,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是沒有相信。他們還振振有詞的說,體育課就你一個人在教室,錢少了不是你偷的是誰偷的。

老師這時候也是喊來了他的爸爸。

他爸爸來了之後,聽了老師說情況,也不核實真相,一巴掌就掄了過去,他的臉當時就腫了,

然後他爸爸一腳又踹了過來。這位網友說當時他感覺整個世界坍塌了。因為他沒有做偷竊的事情,

而且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捱打。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第二天那個同學的錢找到了,是他記錯了放的地方

,錢放在自己的口袋裡,他以為放在書包。但是沒有向這位網友道歉,老師也沒有過問。回到家,他告訴爸爸,他沒有偷錢,是那個同學記錯了地方。誰知爸爸反手一記耳光,

大聲呵斥道:為什麼不冤枉別人,就冤枉你?!

還有一次,過年親戚來玩,因為兩家孩子雖然不在同一學校,但在同一年級,

大人們就開始比較孩子的成績,

結果親戚家的小孩得到一份獎狀,當即爸爸一巴掌就打了過來,

罵他不好好學習,盡給他丟臉了。

親戚也很尷尬,連忙告辭了。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這位網友高考考到外省,這才算是告別了捱打的日子。

他以為一切都結束了,但是發現捱打的童年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卻總也驅之不散。即便工作後,感覺自己極端沒有自信,做什麼事情都有點怕三怕四的。工作效率一點也不高,經常被老闆罵,同事擠兌。

感覺挫敗感貫穿了他的一生。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我們一直倡導愛的教育,因為愛是最有效,最長久的教育,這些都源自於父母的愛和智慧。

二、“從不捱打”的孩子的心理發展

知乎的另一位網友告訴大家,他就生活在一個無比溫馨的家庭。

他也犯過錯,比如有一次他看見了校門口有賣遊戲卡的,忍不住跑回家,在抽屜裡媽媽準備的一沓錢裡抽了一張,把遊戲卡買回家之後,

心裡也非常的害怕,一直不敢跟父母說。

直到有一天,

媽媽問他有沒有拿抽屜裡的錢的時候,他支支吾吾的,

被媽媽看出來了,媽媽問他錢用到哪裡去了。他害怕極了,想著這頓揍是逃不掉了。媽媽知道後問他:你知不知道這錢是給姥姥看病的?你這麼不聲不響的拿了買遊戲卡對麼?

他愧疚的低下了頭。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媽媽雖然沒有打他,但是他覺得媽媽這番話比打他還難受。

遊戲卡自動的

上交給

了媽媽,並且還自覺

寫了一份檢查,反省了自己的過錯,向爸爸媽媽和姥姥誠懇的道歉,並保證今後再也不做這樣的錯事了。這次的事情給他的教訓很深刻,

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這樣的錯了。

“打孩子”和“不打孩子”是教育孩子兩種方法,

其實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方法也是在教育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直接

會影響

到孩子今後的人生。優秀的孩子從來都不是靠“打”出來的,愛的教育才是充滿正能量的。

童年只有一次,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在回憶童年的時候,都是對父母充滿了愛和溫暖的。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孩子的內心都是未被探知的海洋,只有深入海底才能看見他們內心的斑斕

。我們是否會好奇孩子

為什麼獨來獨往沒有朋友?為什麼好勝心強,愛爭鬥?沒時間觀念,拖拖拉拉?不把大人當回事?怪東怪西,藉口一大堆?

靜下來想想,我們真的瞭解孩子嗎?

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瞭解孩子的想法,你會怎麼開啟它?

風靡寶媽圈子的

《我家孩子為什麼這樣做》

作者小笠原惠,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臨床心理醫師,臨床發展心理師和教育學博士。

專注兒童心理教育11年

,在書中以

88則重點訣竅化解親子衝突

,直面8大互動關鍵點:

尊重孩子、言而有信、養成習慣、細分步驟、適可而止、藉機教導、針對特性、尋求幫助,

精準彌補親子短板區。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漫畫再現親子模式,化解教養衝突

,讓你知道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掌控親密溝通

,這套書還附贈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一次性解決孩子六年小學的習慣教育。

打牢基礎,提升成績。

不管再忙,不如放下工作讀一讀這套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親子教育2大冊》

,讓你不再對孩子吼叫,不再只關注成績,

讀過的寶媽都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孩子這麼在乎我的想法。”

店鋪活動,原價129元現價79元

有需要的父母點選下面連結即可購買

↓↓↓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我家孩子為什麼這樣做3-15歲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