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在宗教文化中,有講到忍辱。那忍辱有什麼好處呢?聖嚴法師曾說:“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衷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能讓自己心平,不動氣,不動心,自己也能得以安樂。那麼在佛教文化中,就有說到忍辱,並且佛家把忍辱修行分為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次了?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佛教把教導人們開悟、開慧的方法叫做法門,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佛學的教育,就如佛家六度之中排第三的忍辱。大茶經之前曾寫過忍氣吞聲也算是一種修行,那麼人們可曾想過忍辱也分層次,我們就依佛家本源法師的般若文字,來探討忍辱是哪五層次,每一個層次都什麼意思?

第一:“生忍”

“生忍”可以說是一種極高的忍辱境界,當辱境現前時,又無法迴避,又不能抵抗時,只能讓自己強忍過去,似如被人逼供,捱打一般,但卻無法逃避,這種忍耐讓人心如刀絞,痛苦萬分,故叫做“生忍”。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第二:“力忍”

“力忍”與“生忍”又不同,如當辱境現前時,我們不與其發生正面衝突,而是藉助各種辦法,用盡全力,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將其壓下去。古語有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故當逆境現前時,仰仗佛力加持,讓自己的忿恨之心緩解,安定下來。這種忍辱必須常令佛號,佛號若斷則嗔心易起,故叫做“力忍”。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第三:“緣忍”

“緣忍”即是當辱境到眼前時,以智慧來反觀當下,懂得因緣觀果,反思為何無故受辱,辨曉其中緣由。若無緣無故受其侮辱,或許是業力照的果,如今隨業受報;若非業障因緣所報,按佛家的意思就是外力所造。若能夠作受報想、還債想,從忍辱精進中中領悟修行的真諦,自然就能做到逆來順受,不生嗔恨心,故叫做“緣忍”。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第四:“觀忍”

“觀忍”就是辱境現前的時候,用般若智慧來觀照身心世界,既然佛家以一切諸法本來無相、無我相,哪裡還有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既然空之我相與所空之辱境,要知二者皆空,則中間的辱相也了不可得。因此,若能以般若智慧來觀空性,萬惡的嗔恚心即不復存在,這就為“觀忍”。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第五:“慈忍”

“慈忍”的意思就是當辱境現前時,不但不生起嗔恨心,反而生起大慈悲心,哀憐憫念:“此人實在愚痴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現在對我毀辱,我則忍受以德報怨。如若對他人任意毀辱,定受因緣果報,種下毀辱的惡因,更嚴重的甚至發生人命傷殘,要受到法律制裁,將來亦遭因緣果報。”因此,菩薩能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方便教化,能令其覺悟,斷惡修善,懂得知過必改、重新作人,故稱為“慈忍”,受忍辱,故能以大慈悲心去感化他人。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以上的第三點的“緣忍”,第四點的“觀忍”和第五點的“慈忍”統稱為“理忍”;而第一的“生忍”和第二的“力忍”則屬於“事忍”。就如我們“不發火,但是還是說被氣暈了”,這就是採用事忍中的生忍在修忍辱,這種忍辱力較為有限,才會造成氣暈的結果。所以賢者告訴我們,要精進學以致用,用佛法的智慧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辱境,方得身心大自在。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

卓越的佛教領袖趙樸初先生曾在《忍字高》上有云:“文明禮貌為美,粗暴蠻橫最醜,忍得一時之怒,免得百日之憂。”佛家的經典《遺教經》佛陀有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可見,能得忍辱精進修行者,也是一種大智慧。對於佛家的五個忍辱層次,你有什麼看法,你能做到你幾層呢?歡迎共同探討!

忍辱修行,分五個層次,看你修到哪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