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四川眉山,古稱眉州,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神奇之地,因為在兩宋期間這裡共有886人考中進士,史稱“八百進士”,遂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而少有的進士之鄉。公元1037年,蘇東坡就出生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所以他從小就帶著極其美麗的氣質,朗朗少年,縱筆詩畫,書生意氣,好不風流。

膠西高處望西川,應在孤雲落照邊。

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

蘇軾將這裡描繪得如詩如畫,也讓這裡染上了濃郁的藝術氣息,久久揮散不去,直到855年後,眉山又誕生了一位世紀文豪——郭沫若。

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相較於蘇軾的彬彬儒雅,郭沫若則顯得狂野許多,正如其名號“文豹”一樣,他就像一頭有文化的野豹,雖然已經歸屬文明的世界,卻仍然改變不了狂野的本質:他的新詩狂烈而又浪漫,讀一讀,唇齒之間都有電石火花作響;他熱衷於考古挖掘,想要親手刨開所有的歷史迷霧。

當然,郭沫若還具備大多數文人的特點:狂傲。文人相輕古來有之,郭沫若與魯迅的相愛相殺人盡皆知,我們暫不討論了。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他與古人蘇軾的愛恨情仇。

1942年,郭沫若已經成為眾人追捧的文學大師,粉絲眾多,其中有一女粉絲實在是喜歡得不行,便寫了兩首讚美的詞寄給了偶像。

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郭沫若一看十分滿意,開懷之下詩興也跟著來了,於是寫下這樣一首詩:

平生多負氣,志學藐蘇韓。

砥柱中流急,梯航蜀道難。

呵天悲棘楚,塗炭坐衣冠。

烽火連天碧,蒼茫舊築壇。

郭老霸氣外露,直呼自己天生就是狂氣滿腹,志向和才學直接藐視蘇軾和韓愈,說白了就是比這兩人牛。韓愈是百代文宗,史上寫文最牛的人之一;蘇軾是百代詞聖,史上寫詞最牛的人之一。郭沫若既然敢拿自己與此二人對比,足見他的狂傲已經到達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志學藐蘇韓”,該如何藐?由於韓愈寫的是文言文,郭沫若則是白話文運動的提倡者,所以這兩人無法比較。但是,郭沫若對於古詩詞倒是情有獨鍾,他曾用《水調歌頭》的曲調寫下一首詞,顯然有致敬或者超越蘇軾的意味,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水調歌頭·歸途》

不羨天池鳥,不慕北溟魚。瞬息乘風萬里,鐵翼雲中舒。才到新西比利,已過烏蘭巴托,瀚海覽無餘。誰謂乾坤大?渾似一漚夫。

高歌倦,雄談歇,展畫圖。長城驀地眼底,岪鬱盤雲途。地上山山橫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見昆明湖。錦繡山河好,今朝氣象殊。

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與蘇軾中秋望月懷鄉思人不同,郭沫若是在飛機上有感於大江河山的壯麗雄偉,有感於科技和時代的進步,不禁感慨中來,揮筆而就。“瞬息乘風萬里”,有蘇軾“我欲乘風歸去”的感覺,但比蘇軾之意境開闊得多,更有莊子逍遙遊的感覺。

雖然這首詞名氣不高,但品讀之下水平還是很高的,尤其郭沫若塑造的宏遠壯闊的意境,以及他為時為國而昇華的境界,是值得肯定的。最後兩句“錦繡山河好,今朝氣象殊”特別有詩意,有情懷,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

郭沫若狂傲稱才學藐蘇軾,寫下一首《水調歌頭》,一讀卻高下立見

當代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曾公開評價郭沫若的作品,稱之為“小學水平”,但顯然這首《水調歌頭》並非一般人所能寫就的,郭文豹就此證明了自己的水準。

然而,就兩首《水調歌頭》相比而言,那確實就根本不是一個等級上的。如果說蘇軾的是羽化而升在雲中的鳳凰,那郭沫若的只能算是飛在低空中的凡鳥,雖然也很美,但並不足以稱絕。

當然,僅憑一首詞不能斷定孰高孰低,可也能稍微看出點端倪。所以,對於郭沫若“志學藐蘇韓”的狂傲之詞,我們恐怕只能辯證地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