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不景氣時于謙曾學過表演,這次《老師·好》全用上了

第一次主演電影的相聲演員于謙博得了觀眾一致的認可,在正在熱映的電影《老師·好》中,于謙扮演一位從名牌大學畢業的中學老師。在跟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于謙飾演的苗宛秋從一開始嚴厲得不近人情到後來跟同學們慢慢相互理解,逐漸靠近彼此的內心。于謙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高中老師演活了。很多觀眾對於謙的表演給予了充分肯定,觀眾一致的評價是,這部電影很真誠,很生活,沒有以往青春片的灑狗血和刻意煽情,很容易讓年長一點的觀眾想起自己上學時的老師和同學們。《老師·好》上映到第六天也就是昨天,終於奪得單日票房冠軍,總票房也達到了1。2億,成績令人驚喜。

相聲不景氣時于謙曾學過表演,這次《老師·好》全用上了

最初的故事是一起聊出來的

記者: 這是您第一次做監製,也是您第一次主演一部電影,請問是什麼樣的機緣促使您有興趣來做這件事情?

于謙:最初的故事原型是我們一起聊出來的,我跟導演張欒和編劇也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常常溝通,在藝術上面也有過探討。那時候我也沒答應要演或者監製,我只是對這個故事很有感情,很有興趣。因為我以往的相聲專業和以前一些作品給大家帶來的印象,擔心大家看到我就會笑,害怕會給影片的完成度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為我很愛這個故事和角色,所以我沒打算演。期間我還給導演推薦了很多演員,後來導演還是覺得我比較合適。

有一個小細節,就是聊天時我腦子裡的劇本,跟後來編劇和導演寫出來的本子不一樣,因為編劇有人家腦子裡加工的東西,包括從原型方面的突破等,跟我想的不一樣。老實說我看這個本子的時候不太能接受,因為它不是我腦子裡的東西,我都沒看下去。導演就說您踏踏實實看一下,就當看了一個新的故事,這時候劇本已經都寫了一年了。後來我就聽導演的,當成一個新本子來看,看完後覺得還是很不錯的,所以我就答應演了,後面監製這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記者:您怎麼看待您演的苗宛秋老師,可能現在的孩子們會有點不太能理解,他太強勢了,在學生面前過分霸氣,甚至是霸道?

于謙:苗宛秋老師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學生,開始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後來因為成分問題,又把他退回來,他的一生總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他帶著這種感覺當了教師。他是非常優秀的教師,但是因為思想上老有這麼點遺憾,所以在自己的學生當中想找一個自己的影子,代表他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這就和學生之間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他是霸道的,但是他的性格中,不完全是霸道。那時候的老師,和現在老師有點不太一樣,那就是,他們總有種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這一撥兒學生送入社會。進入社會以後,也不是都幹現在所謂的高階工作,他們要能在各行各業有安身立命之本,苗宛秋教他們的是基礎的東西,和現在好像不太一樣。總體來說,苗老師是我們那個年代老師中普通的一個形象。

記者:您上學時有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老師?

于謙:有,我的小學班主任。我三年級轉到一個學校,我們班裡有一個智力不太好的孩子,同時還有一點小兒麻痺。班主任是我的親戚,每天帶著我上班下班,所以我連著三年每天看到她帶著我直接到那個同學家,用腳踏車馱著他上學。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走了,她給他單獨補課,補完課以後,用腳踏車再馱著他送回他家。三年如一日,最後在畢業的時候,這個孩子跟著我們集體一起走入社會。

那個時候老師的形象一直在腦海裡

記者:您在表演時會把生活中的經驗帶到戲裡嗎?

于謙:代入的特別多。以前我的老師給我的印象很深,包括我在片中刻畫的苗老師的很多細節,都是那個時候觀察生活的結果。有條鏡頭是我在黑板上寫板書,拍了大概四五條,從粉筆盒裡拿粉筆,我每次都要撅一半,導演說於老師您為什麼粉筆拿起來還要撅一半,我說這是老師的一個職業特點,那時候的黑板不是現在的這種黑玻璃,是釘在牆上的板,上面刷的黑油漆,有的地方很滑,有的地方有疙瘩。老師不願意用整根粉筆,因為整根的有一定光滑度,寫的時候容易滑,所以要把粉筆撅一下用斷面寫,這是一個特別普遍的老師的習慣。所以觀察生活很重要,那個時候老師的形象,在我腦子裡借鑑的非常多。

記者:苗老師在電影中的口頭禪是“前面站著去”,這個典型嗎?

于謙:這是劇本賦予的,但是這個很正常,那會兒的老師都有這樣的口頭禪。一個是班裡面“前面站著去”,一個是出去“課堂門口站著”,很正常,以前的老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出去站著去。我沒當過老師這個職業,但是我現在不乏有當老師的生活體驗,因為我也有徒弟,當然我教學生的不是學文理,我教的是學相聲或是其他專業方面,也有老師類似的情節和生活,所以比較瞭解老師。

記者:您如何評價片中那些學生的性格?

于謙:所謂班集體也是一個小社會,每個學生在這個小社會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比如關婷婷(秦鳴悅飾)是一個家裡比較富裕、比較頤指氣使的孩子,這是家庭給她造成的,但是她也要把自己融入到這個集體裡面,是對自身的修煉,個性和共性的磨合。安靜(湯夢佳飾)是好學生的典型,那時候我們每個班都會有這樣的學生,她就是標杆,沒啥可說的,各方面都好,這樣的孩子也是老師的寵兒,但是往往這種孩子不是跟老師關係很近,因為老師不用管她,在不用管的情況下學習已經很好了,她跟老師都是工作上的接觸。實際上真正畢業以後跟老師關係好的,是淘的學生,成績不好的學生,因為老師總得提醒他,這就又說到老師的初衷,因為老師的初衷是把所有的孩子送入社會。

記者:片中安靜騎著苗老師的腳踏車出了事,最終錯失了高考,讓苗老師很自責,這是導致他不辭而別的原因嗎?在苗老師的心中,安靜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于謙:安靜對於苗宛秋來說就像是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他想讓安靜替他完成他未完成的事業。因為在一個小山村小縣城裡,有一個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學生,太難得了,他也想用這種方法證明自己。安靜出事也確實有他的錯,安靜是騎著苗老師的腳踏車出的事,這會對苗老師最後的反思有特別大的衝擊。

苗老師最後不辭而別的主要原因,是苗老師想返回他的原點。他透過安靜的死給自己一個反思,他認為他沒有做到他的老師(張國立飾)告訴他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去做一個好老師”,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好老師這個標準,想重新回到原點。

請來很多明星朋友當群眾演員

記者:聽說您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畢業的?

于謙:對,我是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第一批學生,成人班的。我覺得表演都是相通的。那時候相聲行業不是很景氣,沒有什麼事幹。那麼養家餬口怎麼辦呢?那時候就演小品拍點戲,當時覺得相聲真的不能支援以後的生活,就想著學導演以後能拍點戲什麼的,所以就去學一學。至於以後在技藝上有多大的發展,這個沒敢想。包括現在也沒敢想。

記者:之前沒有任何宣傳,看了電影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的明星在片中客串,吳京、張國立、馬未都、何冰、胡軍等,而且大多都沒臺詞,您是怎麼想的,又是如何做到的?

于謙:這些也是我聊起來的,因為有很多朋友嘛,和導演閒著沒事聊天,我就說咱們這個戲,一定不要為了明星效應來找明星演出,首先這是一個聚會的契機,再一個咱們先期宣傳一概不要說,這些明星來加入我們的戲,只把這個亮點留在電影院裡。

有一場戲,苗老師在禮堂裡走出來,經過的一排老師全是我的明星朋友們,我們把這個細節做得很細緻,比較好玩。整個學校裡面的教師,都找明星朋友來演,而且不要人家大段的戲,來了幾個小時就把這個戲拍了,也省事。另外一個也不要讓人擔當很重要的角色,都演群眾演員。編劇把所有這些老師的話和戲都給刪了,就改成一句話,甚至沒有詞。後來在片尾列一個鳴謝,鳴謝:一句話演員;特別鳴謝:一句話都沒有的演員。這些朋友來,特別給面子,特別幫忙,就當過來玩。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