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VRPinea 6月5日訊)

自“VR元年”( 2016年)帶來行業的井噴之勢至今,各方開發者紛紛下場,在內容、硬體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現如今的VR市場呈現出Oculus“一超”,索尼、HTC等“多強”的局面。而頭顯硬體功能同質化、內容匱乏等問題,使得VR行業的發展陷入了困境。看著這些外形功能大同小異的頭顯,人們難免困惑:VR真正理想的形態是什麼樣的?

如果暫時找不到發力點,不如回到最初的起點,重新開始審視VR這件事情。那麼問題來了,

VR的起點該從何說起?

這裡P君就要介紹本週的【VR人物】——杰倫·拉尼爾。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

1960年5月3日出生於紐約

思想家、藝術家、哲學家

“VR之父”

拉尼爾:VR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這個滿面鬍鬚、一頭髒辮、身材碩大的大叔,怎麼看也很難和高技術的VR聯絡在一起。然而正是他

首先提出了“VR”的概念,並從多個角度總結了52條關於VR的定義,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被稱為“VR之父”。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拉尼爾開創VR事業的時候,也只是一個20出頭、隻身來到矽谷奮鬥的青年。儘管生活窘迫,但他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情。拉尼爾在剛剛興起的電子遊戲行業開發出了他第一款電子遊戲,並給它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月塵》(moondust),這為他贏得了在雅達利的一份工作,並用這筆錢來進行當時被稱為VR的實驗。

80年代的矽谷

,最不缺的就是天馬行空和志同道合,

拉尼爾與發明了“資料手套”的湯姆·齊默爾曼(Tom Zimmerman)相識。

他們同樣擅長開發並且熱愛藝術,並在1985年和一群遊戲駭客合夥

創辦了VPL research公司

致力於將VR事業發揚光大。

拉尼爾製造了一場把其推上行業頂端的文化風暴,人們瘋狂地慶祝VR的誕生。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儘管概念由拉尼爾提出,但拉尼爾也從不宣稱自己很好的抓住了VR的本質。在他的理解中,

VR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它能讓人們在幻想與美好的時間裡進行更多的、永無止境的交流與探險,

這顯然比追求權力和毀滅世界有趣得多。

我們無從考究拉尼爾腦中的VR概念從何而來,因為VR本身就是抽象的代言。不過透過拉尼爾的成長經歷,或許能夠找出些蛛絲馬跡。

童年的磨難和幸運

拉尼爾的童年十分坎坷。他的父母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逃離大城市後,在一個貧窮、治安混亂的地區安了家。10歲時,母親因車禍去世。而後為了生計,父親帶著幼小的拉尼爾東奔西走,直到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荒地上搭了一處帳篷,算是安了家。在這段顛沛流離的經歷中,伴隨著拉尼爾的是

自我封閉、重病住院、新房被意外燒燬、高中輟學

等一系列變故。

拉尼爾在自傳中回憶兒時的經歷:總是

感官大於形式,體驗大於詮釋

。小學時,拉尼爾看到了震撼他一生的畫作:希羅尼穆斯·博斯的三聯畫《塵世樂園》,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百態與細節滿滿的場景,強烈地衝擊著他的視覺。小拉尼爾最喜歡一邊聽著《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欣賞《塵世樂園》——這顯然就是VR想要實現的視覺與聽覺上的沉浸式體驗。他還十分痴迷於樂器演奏,尤其是一種叫“

特雷門琴

”的電子樂器,因為無需接觸任何東西,在天線附近的空氣中移動手就可以彈奏它。這種彈奏方式會讓拉尼爾有種與虛擬世界接觸的感覺——

這難道不就是今天的手部追蹤嗎?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特雷門琴

對拉尼爾來說,VR價值也是在於實現童年幻想。少年時代的目之所及,如今深刻地影響著拉尼爾的選擇。

而拉尼爾如今

集計算機科學家、音樂家、哲學家等多種身份於一體

,與他浪漫且理性的性格是離不開的。這種性格的形成,同樣要歸功於他年少時身邊出現的人,他們的存在對有著悲慘童年的拉尼爾來說是一種幸運。

首先是拉尼爾的父母。在選擇新家時,他的父母有一個標準:必須儘可能的低調地生活,但不能離優秀的大學太遠。母親莉莉是一個獨立女性,擁有自己的內衣品牌,會繪畫、跳舞。儘管過早去世,母親也讓拉尼爾明白了選擇生活的路很漫長,需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拉尼爾的父親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科普編輯、建築師,父親讓拉尼爾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房屋。在父親的引導下,拉尼爾獲得了信仰的飛躍,培養了勇於冒險的精神,並在犯錯中成長。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拉尼爾自己設計的房屋

父母完成了對拉尼爾性格的塑造,真正將拉尼爾引上職業道路的,是他的鄰居——發現了冥王星的克萊德·湯博。

湯博很喜歡這個孤獨卻聰明伶俐的孩子,經常教他做一些鏡片手工、用光學望遠鏡觀察星空,這為拉尼爾今後研究VR頭戴裝置的光學技術埋下了種子。湯博甚至親自保薦14歲的拉尼爾去新墨西哥州大學讀書,攻讀計算機科學,這直接改變了拉尼爾的人生道路。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克萊德·湯博

自我反叛的出發點:人的個性和尊嚴

矽谷時代的杰倫 拉尼爾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演講才能,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在電視上看過拉尼爾介紹VR。不過拉尼爾明白,要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別人,很多時候即使再口齒伶俐,也很難讓別人做到感同身受。比如童年的那副《塵世樂園》三聯畫,整個校園他都找不到第二人分享。因此,

拉尼爾的VPL公司推出了一系列VR產品,包括頭顯、動作追蹤手套……

儘管價格依舊昂貴,但是這是首

次將VR裝置推向民用市場的公司

。拉尼爾期望VR是一種實現全民資訊共享、協作的媒介。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塵世樂園》三聯畫

同時,拉尼爾和矽谷的開拓者們共同

開發了網際網路的原始概念——資訊免費、大眾智慧等等

。這些思想也塑造了我們現在所知的Web 2。0,在網路公共領域中,人人都有“麥克風”。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然而

拉尼爾的態度在此後發生了轉變,開始抨擊由自己引領的網際網路浪潮。

作為哲學家的拉尼爾,看到了網路的對立面——網路的濫用會壓制個人聲音,而個人的本性將消逝在網路中。在網路中,話語權的下放,每個人都有了表達自己的權利,但是“眾聲喧譁”往往會導致民意渙散,以至於出現網路群氓使人們被裹挾其中。

在2018年的TED演講上,拉尼爾也抨擊了谷歌和Facebook企圖用商業廣告來實現對民眾的文化霸權,他希望能顛覆整個網路,以免人們被網際網路吞沒,成為資料瀚海中的小水珠,而泯滅了自己的個性和尊嚴。

“VR之父”杰倫·拉尼爾,從理論上為VR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從普及VR,倡導資訊免費和大眾智慧,再到抨擊數字新世界,杰倫·拉尼爾所考慮的出發點,始終都是

人的個性和尊嚴

。這種“網路民粹主義”在如今網際網路的文化霸權背景下猶如警鐘,

不斷提醒網民反思作為人的價值

而從VR的角度看,擴大使用者的感官功能,使其獲得沉浸感;完善手部追蹤等輸入方式,使其獲得互動感。VR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更好地體驗生活,在VR中,不論是實現童年幻想,還是暢想未來世界,人們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個性和尊嚴”。

至於

VR未來具體的發展形態會是如何

,P君也不敢妄加斷言。不過如果要問杰倫·拉尼爾,那他答案一定是:

。事實的確如此,相對於目前VR技術大面積集中應用在娛樂社交領域,拉尼爾更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儘快在

醫療

上,如

手術建模,模擬解剖

等方面成熟,以此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造福人類。

敬!杰倫·拉尼爾!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