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原創 | 李小墨

重新看了一遍電影《死亡詩社》,從尼爾自殺那裡開始哭,一直哭到最後一幕大家站在桌子上送別老師。

然後哭完之後,我困惑了,打動我的到底是什麼呢?

01

我是一個沒有叛逆期的人

《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這部電影的主線是幾個學生的叛逆。但我真的不是那種會把叛逆、反抗家長和學校權威視為英雄的那種人。

我大學第一次看,最大的感受是:我是一個沒有飛昂青春的人,至少那種勇敢無畏、無所顧忌的青春我是沒有的。

我是被齊劉海和近視眼鏡封印的一個謹小慎微的乖學生,任何出格的事情,我都是不敢做的。我大概就是那個老師讓撕書的時候,也要拿尺子摁著,撕得整整齊齊的那一個吧。

但我也不覺得遺憾,因為我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沒有叛逆期,叛逆這件事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我也不想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但是我能識別出他們身上獨屬於青春的那種悸動的、敏感的、澎湃的、激情的、熱血的、浪漫的的特質。因為這部分我也有過。

青春期的時候好像對這個世界,對所有細膩的情緒特別有感受力。同樣的一件事情,放在青春期,它產生的情感激盪可能會比成年後強烈十倍百倍。只有詩歌能表達這種在內心湧動的情感。

我突然想起來,我高中的時候也是非常喜歡讀詩,非常喜歡寫詩的。只不過我的詩是敏感的、多情的、傷感的、容易受傷的,不像電影裡的那麼勇敢和無畏。我自憐過身世,吶喊過心裡的不服,表達過不敢當眾表達的凌雲壯志,也在日記裡秘密地給喜歡的人寫過藏頭詩和情詩。

真的沒有比詩歌更適合青春期了。格外真誠和飽滿的感情,讓青春期的孩子成為天生的詩人。

然後很奇怪的,成年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寫過詩了。我再也沒有那種感情滿得要從心裡溢位來,不用詩歌表達出來就要把我自己淹死的感覺。

02

他不是你生活裡的反派

而是最真心實意為你著想的人啊

《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是把管理嚴苛的學校、古板的老師、嚴厲的望子成龍的家長,當做反派來看的。為什麼要剝奪自由,閹割自我探索,單方面決定什麼對孩子是好的呢?尼爾戲演得那麼好,為什麼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可是這一次看,我覺得這裡面沒有什麼壞人。甚至尼爾的父親都讓我覺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親絕對是愛尼爾的,他說,“我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把你送到這裡來的。”他說:“你擁有我曾經夢寐以求的好機會,我不能讓你錯過。”這是非常正常的父母的想法。

可能是因為我正在非常努力地賺錢在杭州買房,希望我的小房子能享受到城市裡更好的教育資源。我也正在非常努力地學習英語,比我自己學生時期的任何階段都要努力,啞巴英語硬生生在家裡凹出一個雙語環境給小房子。

這種心情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是不能體會的,但現在同樣為人父母的我,對這位父親的兩句話感同身受。

考上哈佛,成為醫生,進入收入前top10%階層,是一條可預測的坦途。去表演戲劇,前途未卜,如果尼爾是你的孩子,你會怎麼選呢?

我猶豫了。

《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尼爾才17歲,他憑什麼那麼肯定那就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啊。我印象很深的是美劇《麥瑟爾夫人》裡的前夫哥,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可是後來他才發現,他真正喜歡的並不是當脫口秀演員,而是喜歡酒吧裡大家鬨堂大笑的那種舒服的、愉快的氛圍,後來他決定成為一個酒吧老闆,他的酒吧經常邀請脫口秀演員來表演。而女主原本是打算做一個家庭主婦的,卻發現自己非常享受講脫口秀這件事。

人想做的事情,是會變的。而且人的心太複雜了,常常連主人也無法看透。

而且就像另外一個老師說的:“鼓勵他們成為藝術家是冒險的,當他們發現自己不是莫扎特、倫勃朗、貝多芬,他們會恨你的。”在小範圍得到肯定又怎麼樣呢,如果他將來成為一個不得志的落魄的演員呢,會不會後悔呢?

尼爾的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肯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父親的嚴厲和母親的眼淚,帶給孩子的負擔太重了。可是他絕對不是孩子生活裡的反派,而是最真心實意為尼爾著想的人。基丁老師不過是老師,是生命裡的過客,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了,可是尼爾將來過得好不好,牽腸掛肚的、肯為他的選擇兜底永遠是父母。

我甚至很同意校方的結論,孩子在那個年紀非常容易受影響,基丁老師濫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孩子們在這種鼓動下,行為真的在漸漸失控。

然後想到這裡,我被自己嚇了一跳,我竟然完全站在了基丁和孩子們的對立面想問題,這是因為我的認知複雜度更高了,還是因為我已經完全地成長為一個擅長權衡利弊的成年人了呢?我有一種被永遠逐出永無島的失落感。

03

我無法真正理解他們

或許是因為我骨子裡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這部電影裡的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貴族學校,這裡就讀的學生75%能上常青藤,他們是未來的銀行家、律師、醫生。像這樣的學校,一年的學費要4萬美元以上。在這裡就讀的學生非富即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人家的課外活動是什麼?擊劍、皮艇。

我剛讀完的《出身:不平等的選拔和精英的自我複製》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課外活動是有階層的。像擊劍、皮艇、壁球、馬球之類的課外活動,在服裝、場地、課時費等方面都是非常昂貴的支出,不是窮人可以玩得起的遊戲。

他們過的可不是衡水一中那種生活,而是伴隨著豐富的課外活動和豐富的社交活動。

他們是按照精英的方式培養起來的,所以他們連叛逆起來都那麼精英,一群人半夜跑到山洞去唸詩,死亡詩社還有會議記錄和開幕詞,他們還會演奏各種樂器。

《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所以我們本質是不同的,家裡不太富裕的人在職業選擇時更看重薪資和穩定性,而家境富裕的人更看重工作過程中的滿足感、樂趣以及個人表達等抽象的價值。

他們因為個人志趣和個人表達得到妨礙而揭竿而起,可是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會叛逆的,因為我手上的選擇實在太少了。

我叛逆,我叛逆什麼呢,我家裡根本沒有人關心我學習好不好,未來怎麼樣,我總覺得他們恨不得我考不上大學,恨不得我不愛學習、像很多親戚家的小孩一樣主動提出不讀書,這樣他們就可以卸下供我讀書的負擔。努力讀好書,考得遠遠的,工作也找得遠遠的,逃離他們,這才是我的叛逆。

所以真對不起,我理解不了精英二代的叛逆。

04

為別人而活,是非常不自由的

《死亡詩社》:哭慘了,但哭完之後我有點困惑到底打動我的是什麼

不知道我這麼說,會不會讓讀者覺得我是自我矛盾,我理解尼爾的父母,我也理解尼爾。

尼爾讓我非常難過,因為他太善良,太懂事了。

陶德生日,又收到和去年一模一樣的文具盒,一個人在樓頂默默地難過。尼爾為了安慰他,用非常幽默的方式讓他把文具盒扔了,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無人駕駛文具盒,還說我不會替你心疼的,因為你明年還會收到一個。

真的太溫暖了。

他幾乎從不對父親和母親說不,每次想要抗爭,最後都會變成一句“沒事”。

為別人而活,活在別人的期待裡,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而努力,沒有自主的的內在動機,這是非常不自由的一種活法。

我有時候在想,我從小到大學習的內在動機一直非常強勁,或許就是因為壓根沒人關心我的學習和未來,所以我學全是為我自己。我印象很深,我初中的時候寄宿在學校,每個週末才回家,我就會給家裡裡裡外外來一次大掃除,我很喜歡做這件事。可是後來大人吩咐我掃地,我突然就覺得這件事變成了一件苦差。

後來工作了,為了工資,為了完成老闆和領導下達的任務而工作,我覺得一點都不自由,這種感覺太痛苦了,我每天都沒辦法說服我自己起床去上班,就算去了也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區別,所以後來我才會義無反顧地做了自由職業。

我能明白那種無法為自己而活的痛苦。

但我仍然沒有什麼特別酷的想法,我特別務實地想,一定要快點把《內在動機》這本書給讀了,讓我的孩子因為內在動機而熱愛學習。

我真是非常無聊、一點也不酷的成年人啊。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