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朱然傳》,時間是在東吳赤烏九年(公元246年),主人公為孫權和朱然。原文如下: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九年,復徵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後道,然夜出逆之,軍以勝反。先是,歸義馬茂懷奸,覺誅,權深忿之。然臨行上疏曰:“馬茂小子,敢負恩養。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後效。”權時抑表不出。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於見事也。”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東吳赤烏九年(公元246年),朱然又出征柤中,曹魏將領李興聽說朱然孤軍深入,便率領步、騎兵六千人切斷了朱然的後路。朱然利用黑夜出兵迎戰,得勝而回。在此之前,從曹魏投降東吳的馬茂圖謀不軌,企圖謀害孫權。但事情洩露,被孫權處死。孫權對此事極為憤怒。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朱然出征前上奏說:“馬茂這小子,膽敢辜負陛下的恩惠和教導。微臣現在仰仗天威,戰事必能取得勝利,到時候再用繳獲的戰利品向天下人炫耀。我要將戰船擺滿長江,氣勢必將蔚為壯觀,以此一解我軍將士的心頭之氣,揚我吳國之威。請陛下先記下我的話,再看我的行動吧!”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於是,孫權便將朱然的這道奏章壓了下來,沒有對外公佈。等到朱然勝利的捷報傳來,群臣分分向孫權慶賀,孫權下令舉辦酒宴,奏起樂曲,並拿出朱然的表章說:“朱將軍戰前就上奏了這道表章,但孤認為他難以取勝,但沒想到他真的兌現了之前的諾言,稱得上有先見之明啊!”於是他派使者去晉封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孫權得知朱然獲勝的舉動,叫做“舉酒作樂”,意為舉辦酒宴、奏起樂曲。這也是首創於《三國志》的一句成語。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中所牽涉到的幾個人物。朱然是孫權的發小,深受器重,後來也成了東吳軍隊的高階將領,戰績顯赫,保證了東吳帝國的安全。文中提到的這場戰爭雖然是東吳與曹魏交戰史上一次規模不大的戰事,但對剛剛經歷內亂的東吳帝國來說卻是一場及時雨。因為就在一年前由於孫權的失誤,差點導致了自己死於曹魏臥底的手中。這個人便是朱然在奏章中所提到的馬茂。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馬茂這個人,在曹魏帝國並不是什麼出名的人物,他原本只是曹魏淮南地區的一名縣長,後來據說是與曹魏揚州刺史王凌不和而叛逃到東吳。而孫權對馬茂這個人卻非常器重,不但將其封侯,還先後三次晉升了他的官職,最終官至外部督,掌握了東吳精銳的中央禁軍。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不過,令孫權沒有想到的是,馬茂叛逃到東吳是經過曹魏精心設計和安排的,名曰叛逃,但他實際上卻是曹魏派到東吳的臥底。經過數年潛伏,馬茂居然成功策反了東吳的符節令朱貞、牙門將朱志及部分東吳最為精銳的無難軍將領。到了東吳赤烏八年(公元245年),馬茂密謀叛亂,企圖將孫權及其他東吳大臣誅殺。雖然此事被孫權察覺,馬茂等人被殺,但東吳不少文武都受到株連,無論是軍心、民心都遭受沉重打擊,孫權也因此顏面全無。

此人打了個勝仗,孫權用一成語為其慶功,其實卻是為自己遮醜

幸好朱然一年後打了個勝仗,因此孫權才會“舉酒作樂”,看似為朱然慶功,實則是感謝朱然為自己挽回了面子,因為孫權被曹魏派來詐降的臥底騙過多次,損失巨大,這一次總算有朱然為自己遮醜。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