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經》中跳躍的鼠

老鼠在《詩經》中跳躍

袁傳寶

按照中國傳統天干地支紀年法,2020年是農曆庚子年,也就是鼠年。

談到老鼠,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蛇鼠一窩”之類的俗言諺語。

在中國十二生肖屬相中,最不受待見的莫過於老鼠了。老鼠能夠進入十二生肖而且穩居第一寶座,古往今來,頗為人們不齒。

最早將老鼠作為反面形象,透過暗喻、藉以嘲諷現實生活中那些壞人壞事的,可以追溯到《詩經》年代。翻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能發現老鼠在其中多次出現。

首先出場的是《詩經·魏風》中《碩鼠》一文:“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詩中的“碩鼠”即大老鼠。詩的意思也通俗明瞭:“大老鼠呀大老鼠,請別再吃我的糧食了!我長年累月地伺候你,你什麼時候關心過我啊!我就要離開你這個壞傢伙,前往那一片樂土!樂土呀樂土,那裡沒有大老鼠。”

三千多年前的中國,正處於農耕文明的傳統社會階段。彼時,農業落後,衣食維艱。老鼠與人類爭搶糧食,進而為敵。《碩鼠》這首詩表達的是對大老鼠痛恨而無計可施的心情,更進一步隱約地表達了勞動人民對不勞而獲、魚肉百姓的的貴族剝削者的抱怨抨擊。《碩鼠》這首詩流傳千古,以至於後來中國人形容貪得無厭的腐敗分子,稱之為“碩鼠”。

《詩經·鄘風》中的《相鼠》,也是以老鼠為主角:“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閱讀《相鼠》,身臨其境地感覺自己正處其中,耳聞目睹有人指著對方的鼻子大聲斥責:“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講禮儀。要是做人沒禮儀,為何不死還活著?看那老鼠有牙齒,做人怎不講節制。要是做人沒節制,不死還想等什麼?看那老鼠有肢體,做人怎能不講禮。要是做人不講禮,為何不去快快死?”

《相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三章重疊,以鼠起興,反覆類比,意思並列,各有側重,通篇感情強烈,語言尖刻,既一氣貫注,又迴流激盪,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趣,寫得隱晦又高雅。詩明則描述老鼠,實則是寫統治者用虛偽的禮節欺騙人民,人民深惡痛絕,比之為鼠,給予辛辣的諷刺。

《相鼠》應該是《詩經》裡罵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就連漢代那些溫文爾雅的大儒讀後也感覺“嫌於虐且俚矣!”意思是此詩的語言最粗鄙最暴力,是《詩經》三百篇所獨一無二的。

《相鼠》以老鼠為“主角”,老鼠如果能聽懂,會表示很無辜,躺著中槍。

《詩經》中寫老鼠的詩句還有不少,都是直接把鼠作為痛斥或驅趕的物件,“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如《召南·行露》中說:“雖速我獄,室家不足!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意思是:誰說老鼠沒有牙呀?它為啥能在我家牆腳打洞?

再如《豳風·七月》中說:“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燻鼠,塞向墐戶。”到了冬天,人們堵住老鼠洞,往裡面燻煙。對付老鼠打洞,可見當時的人們也已有經驗。

很多讀者認為,《詩經》中都是溫文爾雅的文字,或者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以上描寫老鼠的那些直接明瞭、下里巴人的語句難登大雅之堂。其實《詩經》中的很多詩歌是民歌,語言直白,毫不掩飾,表達勞動人民真實質樸的情感,其語言犀利諷刺,暗喻酣暢淋漓,把那些奴隸主剝削階級比作是偷吃農民辛苦種出來的糧食的田鼠,狠狠地諷刺了奴隸主貴族那貪得無厭的嘴臉。

從《詩經》開始,老鼠就作為負面典型,歷來被人們痛罵痛打,只能在中國傳統生肖中期待十二年一輪迴的美好形象了。

2

、《史記》中有隻老鼠

今年是中國傳統生肖中的庚子鼠年。

有個千古名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鸚有雌雄都叫哥。”從對聯就能看出,鼠這種小動物,它的名字的確特殊——天生帶“老”成。

身為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國人心中,老鼠是一種機敏而又靈性、狡猾而又奸詐的小動物,它的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也不例外,記載了中國歷史上不少名人與老鼠的典故。

老鼠哲學

李斯是戰國末期秦國著名丞相,輔佐秦始皇統一中國。《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了李斯年輕時的經歷:“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少年時,家境貧寒,但他聰慧過人,好學不倦。成人後,因辦事幹練,被舉薦為看管糧倉的小吏。一次,他看到吏舍廁所中的老鼠,吃的是骯髒的糞便,經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擾。後來,他來到糧倉,卻看到這裡“官倉鼠,大如鬥”,老鼠吃的是堆積如山的谷粟,住的是寬大的房舍,而且沒有任何人來打擾。因為糧倉平時很少有人光顧,這些老鼠竟然毫不怕人。

“老鼠哲學”引發了李斯對人生的感悟。他感慨萬端,喟嘆無比:一個人有無出息就像這老鼠,在於能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優越的環境與平臺。人的賢與不賢,決定於他所處的地方。譬如老鼠,在廁所裡吃糞便,驚恐不安;而在大倉裡吃糧食的老鼠,卻不受打擾,安逸自在。

司馬遷在《史記》中敘寫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學”,其目的是為李斯的命運埋下伏筆。據歷史記載,李斯是一個很現實、很物質的人,他能力很強,但缺乏信仰和原則。其後當秦始皇駕崩後,貴為宰相的李斯和宦官趙高同流合汙,假傳聖旨令太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即位。李斯以為自己做出了跟“官倉鼠”一樣的正確選擇,其實是給自己挖掘墳墓。沒過多久,他就被胡亥、趙高下獄,滿門抄斬。

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李斯的智慧,也許還比不上“官倉鼠”。

李斯死了,他的“官倉鼠”形象卻長久地流傳下來,成為後來詩人創作的源泉。他們借“官倉鼠”諷刺那些不勞而獲、榨取民脂民膏、膽大妄為的貪官汙吏。

首鼠兩端

成語“首鼠兩端”來源於《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故事說的是西漢時期,丞相、武安侯田蚡娶妾,大將軍、魏其侯竇嬰和大將灌夫等去祝賀。田蚡倚仗自己是漢景帝王皇后的親兄弟、當今皇帝漢武帝的親舅舅,故意怠慢灌夫。生性耿直的灌夫不甘其辱,氣憤不已,破口大罵。田蚡立即拘捕灌夫及其全家老小,準備抄斬。魏其侯竇嬰請求漢武帝過問此事併力保灌夫。田蚡與竇嬰在廟堂相爭,漢武帝命群臣平議是非,御史大夫韓安國擺出一副騎牆之態,既說竇嬰有理,也說田蚡沒錯。田蚡貴為丞相,十分不滿,將他喊上馬車責怪,抱怨韓安國模稜兩可、首鼠兩端的態度:“我和你身為三公之重,一起對付一個失勢的老禿翁,你還這般搖曳不定!”

故事中,首鼠意為猶豫不決,兩端意為拿不定主意。田蚡抱怨韓安國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張湯劾鼠

張湯,杜陵(陝西西安東南)人。其父親是長安(今陝西西南)縣丞。

《史記·酷吏列傳》記載了他“審鼠”的故事:“其(張湯)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其父見之﹐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故事如下:張湯小時候,有一天,父親外出,臨走時一再囑咐張湯好好看家。誰知,張湯被一本書迷住了,愛不釋手。一隻老鼠趁其不備,偷走了肉。父親回來後不見肉,以為兒子偷吃,大發脾氣,狠狠地打了張湯一頓。

張湯怎能不恨這個偷肉賊,發誓要把它“捉拿歸案”。他找來一把小鏟,挖遍屋內的鼠洞,終於逮住了老鼠和偷吃剩下的肉。他把老鼠用繩子拴住,張湯審訊拷打這隻老鼠,一本正經地開始審問。老鼠自然不會答話,張湯就用木片把它夾住,動起刑來,疼得老鼠吱吱怪叫。最後,張湯寫了訴狀,以劫掠罪判處老鼠死刑,親手用鋒利的斧頭把它剁成了碎塊。張湯的父親看見了,覺得兒子簡直就是一個老獄吏,非常吃驚,便慢慢的培養他練習辦案。

後來,因鼠而立志的“審鼠大俠”張湯為吏治獄,官至廷尉、御史大夫。曾編次律令,他用法嚴刻,協助武帝推行興利政策,權勢顯赫一時。後人遂以“劾鼠”比喻為精於治獄之典。

鼠竊狗盜

鼠竊狗盜,指小偷小摸,像老鼠一樣的少量竊取,像狗一樣的鑽油偷盜。此成語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故事源自秦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造反。丞相趙高卻指鹿為馬說傳信人在造謠生事,並把他們投入大牢。秦二世胡亥問有關農民起義的事情,大臣叔孫通說農民起義只不過是鼠竊狗盜罷了,不必驚慌。秦大喜二世,升了他的官。不久秦朝就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鼠盜,是對盜賊稱謂,影響深遠。明朝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第八回中寫道:“僖公曰:‘北戎屢次侵擾,不過鼠竊狗偷而已。今番大舉入犯,若使得利而去,將來北鄙必無寧歲。’乃分遣人於魯、衛、鄭三處借兵。一面同公子元,公孫戴仲等,前去歷城拒敵。’”明朝文學家施耐庵在《水滸傳》第七十五回中也寫到:“鼠竊狗盜之徒,何足慮哉。”

清朝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寫道:“偏值近來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

綜上所述,在《史記》中乃至在歷史上,“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經常作為負面形象而出現,從此就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

作者: 袁傳寶,男,1972年生,漢族,大學本科,中學語文高階教師,江蘇省散文學會會員、南京市作協會員、南京市浦口區作協副主席,浦口區詩詞學會會員。多篇散文、詩歌發表於《中國作家網》《青春》《躬耕》《南京日報》《金陵晚報》《江南時報》《江蘇工人報》《中國勞動保障報》《漢之南》《江蘇散文網》《西安日報》《東坡赤壁詩詞》《甘肅詩詞》《中國詩賦》《江海詩詞》等報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