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2017年的奧斯卡大熱影片《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改編自安德列·阿克曼廣受好評的同名小說。影片由曾以《我是愛》、《假日驚情》等作品驚豔影壇的盧卡·瓜達尼諾執導並擔任主要編劇,在採訪中,他曾表示,該片的靈感源於1983年的法國電影《關於我們的愛情》,也是他“愛與慾望”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誠如導演所說,這部電影向我們所呈現的就是一個夏日氣息濃厚的桃色戀愛故事,因為太過純粹且美好,在愛與慾望的焦灼與升溫中打破了性別戀愛的界限,以至於有很多人認為,它並非一部標準意義上的同性電影。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無界限感的同愛語言

由於兼具西方古典文學韻味與別具一格的美感,這部影片一直被認為是非傳統意義上的同志電影。沒有人為刻意營造的特效和氛圍,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和舒緩的配樂讓它看起來十分的純粹,主角兩人也並非完全的同性戀,兩人的相愛更像是一種靈魂上的契合和惺惺相惜,如此講述的愛情彷彿才能使人聯想到“愛情”這個字眼給人帶來的第一感受,可以說,它符合愛情電影的一切標準。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故事以年僅十七歲的主角艾利奧的視角展開,少年細膩的心理活動表現將這種烏托邦式的理想感情刻畫得十分真實且生動,而導演別具一格的審美情愫則為這部同志影片增添了同類型片無法比擬的美感。出生於高知家庭的艾利奧有著良好的教養,面對初來乍到的奧利弗,他帶著試探性的目光打量著這個來自遠方的客人,有著不同於義大利人的美式“粗魯”與生活方式,這令艾利奧有些嫌惡,而與此同時,博士在讀的他高大帥氣又富有談吐,擅長交際,在短時間內就和鎮上的人打成了一片。儘管艾利奧刻意地迴避著奧利弗,目光卻又總是不自覺地被他吸引,青春期的不安和躁動在與這個男人相處的過程中越發變得不可控制。就像夏日庭院裡成熟的蜜桃,在奧利弗第一次主動觸碰艾利奧時,熟透的果肉似乎就要衝破果皮的桎梏溢位汁水來,艾利奧的心漸漸向奧利弗敞開。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不同於現實中許多人認為性必須要與愛結合,電影中的思想顯得有些前衛且獨特,主角將性與愛的界限區分了開來,與瑪奇亞發生了性關係的艾利奧心裡日思夜想的人是奧利弗,而與鎮上另一位姑娘共舞的奧利弗甚至先於艾利奧愛上了對方。這種在互相表白之前試探對方的焦灼與矛盾,在艾利奧對奧利弗挑釁時迎來和解。艾利奧主動握住了在海邊打撈來的雕像手臂的另一端,確認心意的兩人微笑著握手言和。導演對於兩人性愛鏡頭的刻畫遠不如艾利奧與瑪奇亞在一起時多,或許是想說明:兩人的精神戀愛遠遠勝過肉體結合,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交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在愛情面前,擁有大把青春的艾利奧更肆意純粹,而即將邁入成人社會的奧利弗更剋制隱忍。傳統婚戀觀薰陶下長大的奧利弗與出身風氣開放的高知家庭的艾利奧本身便是兩種矛盾的碰撞,在那個相對封閉的年代,明知會有悲劇收尾的情況下,這樣不計後果的理想愛情更顯得難能可貴。影片以艾利奧為視角的展開,對主角情感的細膩刻畫,使觀眾能暫時拋開性別、國籍以及文化的差異,跟隨主角去親歷一場熱烈的戀愛。因為這種沒有界限感的表達,以至於在主角分別時,會有失戀般的感受。九年後的再次通話,兩人互相以對方的名字深情呼喚著彼此,艾利奧在壁爐前那晶瑩的淚滴,是這場極致純粹的烏托邦愛情的最好註解。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迷幻慵懶的愛情詩篇

影片最令人難忘的地方莫過於那如夢似幻的配樂與1980年代義大利的夏天,灼熱,迷幻,細膩而慵懶。夏日,豔陽,莫奈的崖徑,成熟的蜜桃以及兩顆年輕且悸動的心——它有著愛情電影的標配。得益於視覺上令人舒適的拍攝手法與美感,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適合在閒適午後消磨時間、細細品味的佳作。

影片中,有著多處艾利奧身體的特寫,鏡頭在細嫩白皙的身體上移動,與夏日相得益彰的年輕氣息隨之撲面而來。而主角兩人慾拒還迎的肢體觸碰,無疑是兩人對於觸碰愛之禁果的試探。義大利小鎮的炫目陽光與看似隨意營造出的氛圍,為這場愛情增添了一股迷幻的美感,不論是局中人還是看客,都很容易沉迷其中,彷彿呼吸之間就能嗅到只屬於1980年代義大利夏日的灼熱味道。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藝術性的表達手法與這個故事的主角設定十分契合,出身高知家庭的艾利奧與其父親的學生奧利弗有著許多共同的話題,他們可以對巴赫、李斯特高談闊論,但同時,身份和年齡的差距又讓矛盾處處夾雜在兩人之間。奧利弗最初對艾利奧有意無意的迴避被艾利奧理解為了討厭,甚至還常常拿奧利弗的口頭禪“later”來調侃,卻被父親道破奧利弗這是“害羞”的表現;在感情萌芽時期,試探對方的情感也逐漸演化成矛盾,年輕而莽撞的艾利奧急切地想要得到奧利弗的迴應,殊不知,奧利弗早就對他萌生了喜愛;而最後的分別,是轟轟烈烈戀愛後的落幕,奧利弗看似只是來度假時順道談了一場在他生命中微不足道的戀愛,實則在最後與艾利奧的通話中,他卻如此迴應道:“我都記得,我全部都記得。”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囿於年齡的差距和世俗的束縛,奧利弗最終選擇了離開,影片與小說都只側重刻畫了艾利奧的心理,對於那個在遇到愛情時奧利弗的心理活動,我們無從得知,或許他就像艾利奧父親的翻版,在無限接近於愛時,選擇放手,艾利奧有著奧利弗不可奢望的年齡優勢與寬鬆的家庭,而艾利奧的父親也對艾利奧說:“我並不羨慕痛苦,我羨慕你經歷過這種痛苦。”在真正的愛情面前,無關對錯,也無法對付出的多少進行比較。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同時,影片中不乏各種象徵與隱喻,對於細節的刻畫是這部看似平淡的愛情電影的出彩之處。例如,奧利弗所佩戴的六芒星是猶太教的象徵,猶太人的身份使得艾利奧在見面之初就對奧利弗有了一份親近感,並且試圖去接近他,在兩人互表心意之後,艾利奧佩戴上了他之前不常戴的六芒星,還總是含在嘴裡出神。模仿所愛之人的行為,想要更接近對方,恰是戀愛中的表現。愛情與慾望總是相輔相成的,這種暗示在影片裡隨處可見。

風情瀰漫的小鎮、舞會上年輕的肉體、夏日果園裡成熟的蜜桃、燥熱的陽光與慵懶的午後,匯聚成慾望的結合體,愛情的伊甸園。再比如那場為人津津樂道的“桃戲”,更是一種情慾的暗示,淫而不穢,富有情趣,更將主角之間的感情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艾利奧抱著奧利弗哭泣,因為奧利弗的舉動,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完全被人愛著,自己的一切都被人所接受,為此而感動落淚。這段感情也註定不會再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他將用餘生來懷念。在這部劇情平淡、節奏舒緩的電影中,這些微小的戲劇衝突、各種伏筆以及細膩的人物刻畫都為這個故事的誕生與發展作了合理的修飾,以至於能讓人忽略性別的界限,在其中找到共鳴。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

文藝氣息貫穿了這部影片的始終,表演、運鏡、服飾、配色以及配樂無一不給人美的感受,渾然天成,餘味無窮。脫離了傳統文藝片的拖沓節奏,每一個鏡頭都是被精心剪輯過的,每一場戲都是餘下的精華,不依賴技巧性的拍攝和討巧的敘事方式,它的一切都是那麼樸實且富有誠意。影片所表達的主題如同它所呈現出來的故事一樣:沒有界限感的同性之愛,讓人意識到,愛情本就無關性別年齡,倘若遇到對的人,如何做出選擇才是我們需要去探討的東西,如果不想留下遺憾,那也不妨轟轟烈烈去愛一場。這部電影本身承載的東西,美好又不可觸及,平淡又發人深思,就像一本塵封在角落多年的書,再拿出來翻閱時,仍能令人會心一笑。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浮生若夢,烏托邦式的理想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