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陽臺種菜成新寵,在心性修煉中自我治癒

蔣璟璟

“中國人走到哪裡,都可以想辦法種點兒菜。”以往,這句話總用來形容中國人的“種菜情結”,當下語境中的種菜,已不是長輩的專屬,還成為城市年輕人中的熱潮。據電商平臺釋出《2022陽臺種菜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各類蔬菜種子銷量同比暴漲,購買人數連續三年增幅超100%。(北京青年報)

方寸之間的陽臺,亦有田園牧歌的懷想。也許,只需幾盆陽臺蔬菜,餐桌和生活也便一併活色生香起來。在陽臺種菜,實現“蔬菜自由”多半是不可能的,打發時間、權作消遣,倒是合宜。擇土、播種、除草、驅蟲、收穫,整個全流程走完一波操作下來,幾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至於說最後炒成的那盤菜滋味如何,反倒不那麼重要了。

陽臺種菜,自然是極其不經濟的。其“自給自足”的核心,也堪稱與現代商品社會的分工秩序背道而馳。買種買肥買盆,一套精緻的耕種裝備置辦下來,靡費不菲。如果說再加之其間無微不至的照看,投入心力無數,著實算是“成本高昂”了。然而,若是換一個角度理解,把種菜作為一個娛樂、遊藝選項,那麼其無疑又是相當便宜的、相當合算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陽臺種菜與傳統的“園藝療法”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著顯著的治癒效應。現代人深陷於智慧終端、資訊爆炸以及瑣碎資訊所製造的擬態空間內,焦慮漸成常態。當對手機產出成癮性依賴,當注意力越發難以集中,當我們總是在“無所事事”與“心慌意亂”之間遊移,“種菜”扮演一把“城市農夫”,似乎提供了一種觸手可得的療愈方案。

在陽臺中蔬菜,是一種沉浸式的角色代入,是一種慵懶的專注,是一種閒散的忙碌。投身其中,便是從雜蕪現實的片刻抽身。於是乎,小小的陽臺,儼然成為了一塊飛地,供人放空、遐想。所謂移情及物,大抵如此吧。一起種菜,一起耕作,一起分享。這個過程,同樣可以看成是對傳統家庭觀和生活正規化的迴歸。說是陽臺種菜,根本就是心性修煉,一個龐大的精神世界,遠在陽臺之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