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嗎?死亡是進化的前提嗎?

“死得其時”是德國生命哲學家尼采送給人類的一個忠告。在我們看來,尼采可能是想告訴科學家:人的生命是由時間控制的,即使是發達的科學和技術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也許尼采的思想是天才性的預見,他的這種思想在現代生物進化論中被接受,並且專家們拿出了相關的生物學上的證據。這些生物學者們認為,越是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

越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嗎?死亡是進化的前提嗎?

為什麼這樣說?這些生物學者們並不是信口拈來,而是非常仔細地觀察了自然得出的結論。比如壁虎這種生物,我們都知道它的尾巴斷掉之後可以重新長出來,人類也非常羨慕這種再生能力,只要壁虎不死,它就可以經歷無數次的尾巴再生。但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就沒有這種能力。

越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嗎?死亡是進化的前提嗎?

再比如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的阿米巴蟲,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它們幾乎可以永遠分裂下去,保持永生。但是它們卻是原生動物,和十億年前的動物沒有什麼區別。難道要進化成真正複雜的生物,就必須要付出一定代價嗎?科學家們發現,在海葵和蠕蟲那樣的複雜動物身上,還可以找到透過分裂繁殖的現象,但是在這樣的進化階段上再往上升,死亡就不得不引入世界了。

越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嗎?死亡是進化的前提嗎?

現代遺傳學認為,越是複雜和高等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越強,為了適應多變的環境,生物的變異能力就會非常重要。變異能力的前提是要為新的生命提供足夠的空間,這樣老的生命就必須被定時淘汰出去,所以死亡被引入生命世界也變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也可以這樣說,沒有死亡,就沒有進化。

越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嗎?死亡是進化的前提嗎?

但也有一些科學家並不同意這些觀點,他們認為,雖然人類目前必須接受死亡這個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死亡就是必然,人總有一天可以永生。科學的進步最終會克服死亡,比如克隆技術的成功,為人類的第二次生命提供了一絲希望。雖然有一些倫理難題尚未解決,但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能實現的。未來的永生,也不僅僅侷限於一個人的身體永遠存活下去,也可以是一個人的基因長期穩定地在人群中存在。

越高階的動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嗎?死亡是進化的前提嗎?

人會不會永生?關於衰老的理論,醫學界也沒有達成共識。生命的結構單位是細胞,那麼,細胞的生命週期是由它內部的時鐘決定還是所處的環境決定?現代科學認為動物細胞的分裂次數一般不會超過50次,這對人類也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壽命卻不同,似乎在細胞內部有一部時鐘,由它來決定細胞的分裂和衰老。或許等科學家們完全揭開了生命衰老之謎,才會發現人類的終點是否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