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領銜醫療劇翻紅,國產醫療劇為何鮮少有爆款

這段時間,反映醫護群體的醫療劇被觀眾翻出來觀看,各大影片平臺將醫療劇推薦放在最顯眼位置,各大衛視也迅速復播《急診科醫生》等劇。醫療劇復播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和關注度。

但遺憾的是,除了紀錄片《中國醫生》是新作,最受關注的《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等國產醫療題材劇都是幾年前的老劇了。醫療劇是國外非常成熟的影視創作型別,高口碑經典作品非常多,且經久不衰,常有創新,而國產醫療劇的發展似乎並不順利,年產量停留在個位數,最近兩年甚至現代醫療題材劇出現了空白,能得到普遍認可的劇更是鳳毛麟角。

作為重要的創作型別,醫療題材肯定不會長期斷檔,從備案、待播劇來看,醫療劇開始走偶像化、年輕化的路線,但這能成為破局之道嗎?

《急診科醫生》領銜醫療劇翻紅,國產醫療劇為何鮮少有爆款

挖掘題材的宏大與複雜希望能解決一些“問題”

醫療劇是老題材,十多年前的《紅處方》《無限生機》雖然口碑很好,但並未走進大眾視野。2010年至2015年間,醫療劇出現創作高潮,《手術刀》《無影燈下》《心術》《感動生命》《今夜天使降臨》《產科醫生》《愛的婦產科》《天使的微笑》等劇播出,雖然作品多,但真正的口碑劇極少,熱度較高的僅限《心術》。

2015年之後,醫療題材劇跌入低谷,只剩幾個創作團隊在堅持,比如鄭曉龍團隊的《急診科醫生》以及正午陽光團隊導演李雪執導的《外科風雲》等,雖然具有一定熱度,但也有爭議,並未達到理想中的口碑。

醫療劇不好拍,但醫療劇的觀眾需求和關注度其實很高,這是因為醫療劇本身關注“生命”“死亡”等議題與大眾息息相關,作品也可以展示醫護人員的大愛精神、審視社會人情冷暖、關注醫療熱點話題;一部好的醫療劇可以深入反覆探討人性與道德,反映醫療體系內部問題,正向引導醫患關係等。這也是優質國產醫療劇主要的創作風向。但也正因試圖呈現職業內外的複雜性,鮮有劇作能達到高度完美,也易招來觀眾的吐槽。

近日,2017年播出的《急診科醫生》再次獲得數十億話題閱讀量,是因劇中有一個病例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個醫學名詞的出現以及劇中醫生們積極、緊張地應對讓該劇披上了“神預言”的標籤,迅速刷爆各影片平臺。

《急診科醫生》領銜醫療劇翻紅,國產醫療劇為何鮮少有爆款

該劇曾邀請重點醫院急診科專家稽核劇本,且專家團隊全程跟進拍攝過程。觀眾再次重看,發現這部只得到6分的劇,剔除主角、配角亂七八糟的抒情線後,其醫療線還是很硬核的,除了呈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腦梗死、糖尿病等病情和治療,還出現了短腸綜合徵、貓抓病、竊血綜合徵、急性間歇性卟啉病、嗜咯細胞瘤等很多觀眾聽都沒聽過的疾病,對普通觀眾來說劇中主角們分析治療過程、療效等還是受益匪淺的。該劇對產後抑鬱症、青少年身心健康、用以急救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等醫學知識的普及也很下功夫,發揮了醫療劇對公民傳遞健康醫療知識的作用。

該劇另外一個有價值的部分是引導正向醫患關係以及對醫生職業精神的塑造。劇中女主角江曉琪既遇到了無力繳費又急需治療的農民工,又遇到了身患嚴重糖尿病的流浪少年,救人還是選擇冷漠,都體現了一個醫生的職責與情懷。劇中江曉琪毫不猶豫選擇了自墊費用治病救人,這也讓她認識到救助資金的重要性,併為此奔走呼告。這有其現實意義,也很正能量,在紀錄片《中國醫生》中,就有對醫生這種人道情懷的呈現。

這部劇還呈現了醫生在治病過程中對生命倫理的審視與思考。比如那位飽受三年癌症病痛折磨的病危老人,在生命還剩下寥寥無幾的時間時,還要不要進重症室,要不要做手術?江曉琪告訴老人的家人:“如果是幾個小時和幾十個小時的區別,我會讓她安靜地離開,而不是受折磨地離開。”醫生的這種人道思維其實很引人思考。

鄭曉龍曾在接受採訪時稱,“當治癒患者的時候,是把他當成一個有明天、有未來的人?還是就當成一個病患?”作為劇情起伏的一個縮影,這個在劇中被反覆討論的命題,也是鄭曉龍看重的“帶著溫度思考的議題”。在鄭曉龍看來,他拍醫療題材劇最先要解決的是觀念問題,也始終是按照現實主義的精神、態度和方法來創作的。“我們常常還都停留在生存的層面,但實際上,我們更需要在精神或者更高的層面去結構故事和矛盾。”

《急診科醫生》領銜醫療劇翻紅,國產醫療劇為何鮮少有爆款

觀眾對瑕疵的零容忍讓醫療劇難獲高口碑

如果說《急診科醫生》在醫療線上下足了功夫,那麼《外科風雲》的亮點就是將醫療元素與復仇元素進行了較好的雜糅,故事更完整,更具趣味性。男主角醫生莊恕揹負著為母親30年前舊案洗雪的目的來到仁合醫院,遇見了當年這起冤案的受害者之女陸晨曦。在復仇的過程中,莊恕還要面對醫院院長與副院長的人事鬥爭,該劇呈現了人事職稱評選、辦公室政治以及醫患關係處理、HIV病人的收治等熱點醫療話題,引發觀眾討論。

故事將復仇線、感情線與醫療主題做了很好的勾連,最終復仇問題解決了,所探討的醫療問題也很足,該劇導演則坦言之所以拍這部劇,也是看重了故事的復仇主題,因為它天然具有極強的戲劇衝突,更能吸引觀眾。

《外科風雲》算是醫療劇中的佼佼者,評分到了7。4分,業內醫生們評價很高,認為它“展現的以胸外科醫生為代表的醫院生活,是如此真實。”但該劇相比於正午陽光製作團隊的其他劇,評分很低。這種比較,可以看出高口碑醫療劇的創作難度。

《急診科醫生》領銜醫療劇翻紅,國產醫療劇為何鮮少有爆款

說一部劇好,觀眾總是希望它毫無瑕疵。觀眾吐槽《急診科醫生》最大的槽點是醫療線之外的抒情部分。為了呈現醫療主題下各類矛盾的複雜性,該劇設定了五花八門的配角,而且配角戲份非常多,有一些配角塑造得很僵化、很扁平,有的故事脫離劇情推進邏輯,強行製造戲劇矛盾,有點兒尷尬。

《外科風雲》最大的槽點則有違反無菌原則,手術室內徒手抓手術衣;急診護士在科室內奔跑;外科大夫穿著高跟鞋在醫院裡走來走去……《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其實是到目前品質上可圈可點的醫療劇,但在觀眾挑剔眼光下,口碑一般般。

醫療劇要想大格局、大主題、宏大敘事,就需要紮實的劇本和紮實的表演作依託,但對於專業性很強的醫療行業來說,寫出好劇本難度很大。因為高規格急診室、高精密醫療機械等拍攝場、道具需要很大資本投入,一般團隊難以應對。醫療題材要想出高口碑佳作,需要極其優秀的專業編劇和有實力的製作團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