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歷史上最牛的朝代當屬

漢朝

漢武大帝

那句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的錚錚誓言,可不是說說而已,

漠北匈奴

用血的代價證明了這句話的分量。其次就是

唐朝

“大唐盛世,萬國來朝”

,試問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可以強盛如斯。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唐太宗與漢武帝

但事有例外,在一些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心中,

明朝

雖然沒有

大漢

爆表的武力值,也沒有

盛唐

那樣的繁華,卻依然是自己心中的最愛,為什麼呢?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01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它以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己任,它是這麼喊的,也是這麼做的。

朱元璋

最初把首都定於南京,那時元朝雖然被趕出中原,但勢力還在。韃靼和瓦剌盤踞北方對大明一直虎視眈眈,為了確保北方安定,

朱元璋

朱棣

以燕王身份駐守北平(即北京)。後來

朱棣

以潘王之位奪下江山,1412年便下令遷都北平並改名京師,派人加強山海關長城的維修工作。

他就是以

“天子守國門”

的姿態向北方兩大勢力表明,大明誓死不會後退半步,因為首都就在前線,“人在塔在”!

即便在38年之後的1449年發生了

“土木堡之變”

,讓時任皇帝

明神宗朱祁鎮

成為瓦剌俘虜,大明朝即使臨時換帝也沒放棄北京一寸土地。這是大明第一次真正意義的

“天子守國門”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明成祖朱棣:天子守國門

而第二次就沒這麼幸運了,明朝末年

李闖王

攻進北京城,大明江山風雨飄搖。亡國之君

崇禎帝

堅守紫禁城,錯過了最佳撤離時機。他指揮禁軍與

李闖王

軍做著最後的垂死掙扎,直至城門被攻破,

崇禎

上吊自殺,以

“君王死社稷”

的決絕方式完成了

成祖爺“天子守國門”

的要求。

雖然悲壯,但好在也完成了使命。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崇禎上吊殉國處

我們彷彿聽到一曲慷慨悲歌從始至終都縈繞在大明朝的上空,它強便是凱歌,它敗便是哀歌。不論輸贏興亡,大明就在那兒,一直硬剛到底從不妥協。

02

明朝是封建朝代唯一一個嘗試推動“九年一貫制教育”的朝代

老百姓的話講“缺啥補啥”,話糙理不糙。

朱元璋

從小就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於是當他成了皇帝后,對教育非常重視。

歷史記載洪武八年

朱元璋

親自下令成立

“掃盲班”

——

社學

“今京師及郡縣皆有學而鄉社之民未睹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學,適師儒以教民間子弟,庶可導民善俗也。”——朱元璋

朱元璋

認為,當年人人都有學上、有書讀,所以人民得到教化,社會風氣很好。但現在只有首都和大縣市有學校,鄉鎮裡就沒有了,這哪行,馬上辦學校!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社學吸引更多平民子弟讀書

於是在

朱元璋

的要求下,全國各地鄉鎮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辦學活動。

“立社學數百區,葺孔子廟堂。教、化興起。”——《明史·方克勤傳》

明朝倡導的城鄉社學已經具備一定的普及化、大眾化和平民化了。

到了

嘉靖

時期,社學辦得越來越正規,已經有了明確的年齡要求,“九年一貫制教育”雛形呼之欲出。

“人生八歲入其小者閭巷之學也。十五歲入其大者王宮之學也。”

翻譯過來就是,8歲上小學,15歲上中學。這也讓明朝成了封建朝代中百姓識字率最高的。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明朝官辦學府

03

明朝是一個普通平民更容易出人頭地的朝代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國家以科考的方式選拔人才。這與之前朝代的官職世襲制、世族推舉制相比,更利於打破世家對統治階級的壟斷,加強各階級之間的流動。受教育普及化程度的影響,隋、唐、宋只能算是人才選拔改革的先驅,元是倒退。

只有明朝因為社學的普及,越來越多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有了

“學而優則仕”

的機會。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蓋有明朝御賜國璽的科舉合格證

明朝的進士有一多半出身平民家庭,這在別的朝代都是不可思議的。

朝堂上的大員,很多也都是出身平民。例如

弘治朝

農民出身的兵部尚書

劉大夏

嘉靖朝

放牛娃出身敢

上疏力劾大

奸臣

嚴嵩

楊繼盛

,都是平民子弟

“翻身農奴把歌唱”

的典型代表。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04

明朝“文娛”豐富,“朋友圈”盛行

中國古代的文娛活動其實非常單調。各朝各代對夜生活管控很嚴,往往都是宵禁了事。特別是唐朝之前,社會環境動盪不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未開化,宵禁嚴格。即便到了盛唐,夜晚宵禁也是基本國策,只有像上元節等一系重大節日才會解除一天的宵禁。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唐朝上元節

而到了宋朝,隨著宵禁逐漸放開,宋人的夜生活變得十分豐富。

想擼串去

夜市

、想聽曲上

青樓

、想看戲到

“瓦舍勾欄”

到了明朝,宵禁制度再次變嚴,但這並沒能阻擋人們一顆嚮往娛樂的心。文人們開始有意識地組建自己的社團,最終形成了對後世影響深化的團體——

文社

文社

就是讀書人的朋友圈

。那時候不同朋友圈都有著自己的專屬名詞 “社盟”、 “社局”、“‘坊社” 等等。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明朝文社,文人的朋友圈

在這裡文人們可以以文會友,還可以以文賺錢。那時科舉考試主要以八股文為主。很多希望考取功名的文人希望能學習到更多的八股文寫作技巧和經典文章,就經常抱著求學的態度來到文社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一些“坊社”就會成立書坊專門收購一些文人的八股文章裝訂成冊,再買給有需要的人。

“(八股文)作家就成了書坊店裡的臺柱子, 因此一般窮書生也可以拿來作生活維持費。”

正是因為書商的介入,商業出版的走向市場繁榮,才湧現了一大批傳世之作。比如中國古代四奇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金瓶梅》

皆成書於明朝。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可惜,這樣優秀的文化活動到了清朝就被朝廷禁止了。

05

明朝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推向高峰

“海上絲路”

萌芽於

,發展於

春秋戰國

秦漢

時開闢了

“海上陶瓷之路”

唐朝“廣州通海夷道”

成了當時世界最長的遠洋航線。到了

明朝

時期國家強盛,經濟、軍事力量都是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佼佼者,比處於文藝復興時期、還沒有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歐洲更勝一籌。於是明朝在28年間先後七次派遣

鄭和

下西洋與外國交流,宣揚國威,開闢了

“南海——印度洋——紅海”

航線。

特別是

朱棣

“通好他國,懷柔遠人”

政策,促進了與亞洲及非洲三十多個國家的交流,換取了一段很長的和平時代。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鄭和下西洋示意圖

有趣的是,

鄭和

第一次下西洋,途經

孟加拉國

附近小國

榜葛剌

,他們看到

明朝

如此強大,心嚮往之。就派使者跟隨

鄭和

一同前往大明,還進貢了上古神獸

“麒麟”

。這一事件驚動了大明朝野。翰林院

沈度

還專門寫了一篇

《瑞應麒麟頌》

,並被抄寫在宮廷畫師所畫的

《榜葛剌進麒麟圖》

上。因為覺得

“麒麟”

是上古瑞獸,所以

朱棣

要求

鄭和

每次出海都要帶些

“麒麟”

歸國。

直到現代我們再回看這幅

《榜葛剌進麒麟圖》

時,很多小夥伴都會忍俊不禁,這不就是長頸鹿嘛。

不如漢朝強大,又沒盛唐繁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明朝呢?

《榜葛剌進麒麟圖》上附有《瑞應麒麟頌》

雖然明朝出很多奇葩皇帝,美食皇帝(朱高熾),促織皇帝(朱瞻基)、修仙皇帝(嘉靖)、木匠皇帝(朱由校),但是仍有那麼多人喜歡明朝。因為明朝致力發展文化,也創造出了璀璨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