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致謝》默默無聞?

為什麼你的《致謝》默默無聞?

今天,一篇博士論文的《致謝》刷屏了。

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生黃國平,現就職於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騰訊AI Lab)。

先看看這篇致謝的完整版:

我走了很遠的路

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

求學路

,一

路風雨泥濘

許多不容易

如夢

彷彿昨天,家人才團聚 過

出生在一個小山坳裡

母親在我十二歲時離家

父親在家的日子不多

即便在我

得不能自己去醫院的時候

也僅是

下勉強夠治

的錢後又走了

七歲時

他因交通事故離世後

我哭得稀裡糊塗

因為

再得

重病時

沒有誰來管我了

同年

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

真的無能為力

。她照顧

我十七年

,下

葬時卻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

另一個家庭成員是老狗小花,為父親和婆婆守過墳

後因我進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時何處所終

如兄長般的

計算機啟

蒙老師■■沒能

到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對我照顧有加的

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離開人世

每次回去看他們,這一座

座墳塋

都提示

生命的

一分鐘都彌足珍貴

人情冷暖

生離死別

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

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

家徒四壁

煤油

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

如果

下雨

,保留節目就是用

竹筍

殼塞瓦縫防漏雨

。高

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裡抓

黃鱔

、週末

釣魚

、養小

豬崽

和出租水牛

那些年裡

方圓

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腳

測量

過無數次

被狗和蛇追

半夜落水

因蓄電瓶進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學費沒交, 黃鱔卻被父親偷賣了,然後買了肉和酒,都是難以避免的

事。

人後的苦尚旦還能克服

人前的

尊嚴

卻無比脆弱

上課的時候

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

雨天溼漉著上課

屁股後面說不定還是泥

夏天光

腳走在滾燙的路上

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

寒顫

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

作業本

這些都可能成為壓

駱駝的最後

根稻草

如果不是考試後常能從主席臺領獎金

順便能貼

一牆

獎狀滿足最後的

虛榮

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身處命運的

旋渦,

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鬆平常的東西

每次轉折都顯得那麼的身

不由己

幸運的是

命運到底還有

絲憐惜

進入高中後,學校免了全部學雜費

■■■一家幫助解決了生活費

進入大學後,計

機終於成了我一生的事業與希望,胃潰瘍和胃出血也終與我作別

我很慶幸保研時選擇了自動化所

,感謝

研究生部的老師們將我從別的部門調劑到模式識別實驗室,感謝導師宗成慶老師選擇了我

宗老師將我引入了科學研究的大門,博士這五年無疑是我過去最幸福的時光

慚愧的是

離宗老師的

期望

顯然還

很遠的距離

我也知道本可以做得更好

這一段經歷已經成為我這一生值得

味的美好瞬間之一

我很喜歡人機互動式機器翻譯這個題目,但也僅開了個頭

在未來

希望能有機會彌補這段遺憾

從家出發坐大巴需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到縣城

一直盼著走出大山

從炬光鄉小學、大寅

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

南山

中學

重慶

的西南大學

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

我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因為現實的壓力而覺得自己快扛不下去

了。

這一路,信念很

簡單。

把書念下去

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世事

難料

,未來

註定還會

面對

更為複雜的局面

但因為

了這些點點滴滴

我已經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

理想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

,希望

有機

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辜負

這一生吃過的苦

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

輩子

賺了。

最近這些年,特別感謝

■■■■■■■■■■■■■■■■■■■■■■■■■■■■■■■■■■■■■■■■■■■■■

■■■■■■■■■■■■■■■■■■■■■■■■■■■■■■■■■■■■■■■■■■■■■■■■■■■■■■■■■■■■■■■■■■■

■■■■■■■■■■■■■■■■■

重塑了我的人生。

感謝

■■■

老師和

■■■

老師為我的研究提出諸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與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我也被他們坦誠為人、踏實做事的處事風格所感染。感謝所有和我一起在課題組工作的老師們和學習的同學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在研究上共同努力,互相學習,如親兄弟姐妹一般談笑風生。不論大家將來在哪裡,我想我們都不會忘記這些年一起度過的時光。感謝課題組

■■■

女士,感謝模式識別綜合辦實驗室的

■■■

■■■

■■■

等老師,感謝研究生部的

■■■

■■■

■■■

■■■

等老師,他們為我的學習和工作給予了極大的幫助。這會成為我日後工作的動力,希望最後能成為課題組值得驕傲的學生。

感謝

父母給

我生命,感

謝婆婆和叔輩對我的

撫養

,感謝

■■■■■■■■■■■■■■■■■■

對我的牽掛,感謝

■■■

■■■

對我的支援,感謝一路上讓我生活變得美好或者不那麼美好的人和事。

最後

對參加論文評審、答辯的各位

老師

表示衷心的感謝

像所有論文末尾的致謝一樣,這是一篇平凡而簡單的致謝。

而且,據作者的回信,這篇致謝是在2017年完成的。

4年後,為什麼會再次爆紅網路,引起刷屏呢?

讀過大學,寫過畢業論文的中國大學生,不計其數。

而在無數篇致謝中,為什麼唯獨這一篇能引發廣泛共鳴呢?

翔哥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算上本科時候的經濟法雙學位,正兒八經地寫了3篇致謝。

毫不誇張地說,本科時候的致謝,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對很多中國大學生來說,畢業論文只不過是走過場,完成畢業最後一道程式而已,形式大於內容。特別是本科生,大四都在急著找工作或考研呢,哪來時間寫論文?

據統計,很少有因為畢業論文不過關,而畢不了業的大學生。

基於此,作為畢業論文中最不顯眼的一個環節,致謝就更不值一提了,簡直就是一個累贅。

來看看翔哥的法學論文致謝:

致謝

幾年來,隨著與計算機接觸的不斷深入,我對計算機犯罪的理解也不斷加深,同時也對這種新型的犯罪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老師指導我們選題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關於計算機犯罪的內容。

在確定題目之後,*老師耐心地對我的選題進行了指導,特別是在論文的框架以及後兩部分,她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並悉心指導我順利完成這整個論文的撰寫。在最後定稿的過程中,*老師和我透過電話和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了多次交流,並不遺餘力地進行了指導和修改。

因此,我十分感謝**老師在我論文寫作過程中給予的指導和關心,我將以實際行動來報答這一切。

同時,我也非常感謝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們班上同學在查詢資料等方面給予的建議和幫助,真誠感謝他們,並祝願他們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

哈哈,一看就是固定格式套的。

幾乎就是範文基礎上,稍作改動。

剛剛網上搜一下,一大堆這樣的範文,看著想笑。

很多學生都是這樣:範文基礎上稍作修改,便草草上交。

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的情況,會稍微好一點。

翔哥對自己的碩士論文,還是記憶深刻的,下了不少功夫,致謝,也是寫得十分認真的。還是先看看吧:

致謝

當我敲下“致謝”這兩個字的時候,電腦顯示時間:

2

47

,這是華中科技大學西十五舍

319

2006

4

23

日凌晨的時間。我已經連續二十多個夜晚在這個宿舍裡體會從焦頭爛額到意猶未盡的感覺了——我的思路總是從一團亂麻開始,到最後越來越清晰,所以夜越深越寫得欲罷不能,要不是第二天要早起,

319

將會還擁有更多我通宵達旦寫作的夜晚。

雖然,這樣寫作的時間不過

25

天,但是從開題到開始著手寫作,我用了半年多時間,這是一個漫長的收集資料、蘊育思路和構思結構的過程。這正如當代著名作家莫言所說的:“雖然小說只寫了

43

天,但在我的心裡積累了

43

年。”

寫完這篇論文,並沒有我開始時想象的那樣如釋重負,相反,我在長噓一口氣之後,更顯得忐忑不安,憂心忡忡,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我在寫完我的碩士畢業論文之後,突然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我在這裡學習了六年的文學,一直以來,我都保持著對文學,特別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興趣,作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文學已經融入到我的靈魂。可是,在我寫下《餘華文革小說女性形象分析》之後,將意味著我和校園生活的離別即將到來,也意味著我六年純粹的中文系學生生涯將接近尾聲。以後,我將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擠出一定的時間來保持與文學親近,這讓我時刻擔心害怕自己將與文學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便是我忐忑不安,憂心忡忡的主要原因。

我十分慶幸這六年來能得到何錫章教授的言傳身教,從大一開始,一直到碩士研究生畢業,何老師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學問都給予了我莫大的教導——他既是一位待人隨和的長者,給了我溫暖而親切的關懷;同時,他也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大師,教給了我正確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正是何老師正確的指導,才使得我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曾迷失方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完成此文。

我還要感謝***老師、***老師、***老師、**老師和**老師以及班上的其他同學,在論文開題的時候,是他們給了我及時的指導和建議,讓我在以後的寫作中不斷受到啟發,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論文結構和內容。

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父親程時通先生和母親談榮霞女士以及所有關愛我的親友,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他們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援和鼓勵,讓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他們那裡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Life is like a box of

c

hocolate

s

,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

ing

to get。

”在論文答辯結束之後,我將正式步入社會,站在這個邊緣上,我又想起了《阿甘正傳》裡面的這句話。無論將來怎樣,我都會懷念在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學習的六年時光,都不會忘記這裡老師給我的教育和同學們給我的啟發,我將像阿甘一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持不懈地奔跑著,奔跑著……

2006

4

23

日凌晨於西十五舍

319

儘管用心寫了,但跟黃國平博士的致謝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作為一箇中文系學生,也十分慚愧。

慚愧之餘,不由得反思最初的哪個問題:

為什麼黃國平博士的致謝能引起廣泛共鳴?

至少有以下三點原因:

1、足夠真誠。

本科論文的致謝,被我忘得一光二淨,根本原因是模仿格式,隨意地填了一些內容,跟真誠沾不上邊。研究生論文的致謝,我之所以還有印象,是因為當時確實在講述一些當前的事實。而黃國平的致謝,不但講述了當前的事實,而且很誠懇地講述了自己漫長的求學之路,從大山裡面的小學,一步步走向大學校園,22年的辛酸苦楚,都是珍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記憶。如今點點滴滴,娓娓道來,這種毫無保留的真誠,感動了讀者。很多讀者在文後這樣留言:“

看到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自己,家庭環境、條件一樣的艱苦,一路走來也吃了很多苦,但區別就是我有家人的支援……”你看,作者的真誠,也換來了讀者的真誠。

為什麼你的《致謝》默默無聞?

2、故事動人。

十年寒窗苦,天下誰人知?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博士,黃國平讀了22年,一個窮鄉僻壤出來的學生,且自幼喪父,箇中艱辛,他心裡自知。黃國平以散文似的文筆,將一個個難忘的故事和人物,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雖然沒有像小說那樣生動,但字裡行間,透露的是一個鄉村大學生的艱辛與不屈。有讀者看到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經歷。

為什麼你的《致謝》默默無聞?

3、感悟深刻。

這篇兩千字左右的致謝中,除了平實的敘事之外,還有一些深刻而質樸的感悟,比如這一句:

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成為刷屏金句。這座右銘似的金句,在那麼多真實的故事鋪墊下,迅速引起大家的共鳴,從而引發大量的傳播。很多人留言說:“很勵志!”“看哭了!”……

為什麼你的《致謝》默默無聞?

這篇致謝,是具備一篇優秀敘事散文的特性:

真情實感,細節動人,夾敘夾議,引人共鳴。

有人甚至評論說,這篇散文,要列入教材。

雖然有些誇張,但在即將到來的畢業季,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果用心寫好致謝,或許比論文正文更能出彩。

當然,再出彩的文字,在這樣的年代,如果沒有騰訊巨大流量的加持,恐怕也難以成為網紅。

所以說,這一次的贏家,還有一個:

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

它的傳播策略,比阿里的達摩院,強10倍。

4年前的致謝,為什麼現在突然火了?

這個實驗室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

當然,這個實驗室是否策劃了這件事,只是猜測,沒有依據,更沒有定論。

總之,在畢業季來臨之際,推出這樣一篇非時效性致謝,應該是有背後的推手的。

不過,即使有策劃,如果沒有這篇高質量的致謝,也是無米之炊。

所以,好的傳播,一般是要依託好的內容的。

以往文章專輯,歡迎點選:

1、眼淚鑄詩(程翔封城日記1)

2、

眼淚鑄詩(程翔封城日記2)

3、

程翔的詩與遠方

4、程翔說品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