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為蹲,“履”與舟有關,而我們的胳膊和腿就是一把尺子

「篆字識讀」第一輯:

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7):居、尺、履

“居”為蹲,“履”與舟有關,而我們的胳膊和腿就是一把尺子

19、居

讀音:jū,九魚切。

《說文解字》:蹲也,從屍,古者“居”從古,俗“居”從足。

甲骨文缺。

金文,會意字。從“屍”,坐著的人。從“幾”,矮小的桌凳,表示靠“幾”休息之意。古“居”從屍從古,表示自古傳下來的一種原始坐姿。

古義是“坐”,引申為居住。

小篆,兩種形體,均沿襲了甲骨文、金文寫法。

“居”為蹲,“履”與舟有關,而我們的胳膊和腿就是一把尺子

20、尺

讀音:chǐ,昌石切。

《說文部首》: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十寸口,十寸為尺。尺,所以指尺規矩事。從屍,從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

長度單位,意思是古代的度量,多以人體的部位長度為標定。因為從人的肘到腕,或從踝到膝約為一尺。所以“尺”都是在表示人體側臥形的“屍”字下面“腿的部位”,加一指事符號,意即“這裡有一尺長”。

甲骨文,面向右側立著的人,腿部筆畫即為指事符號,表示膝蓋部位。

中山王器“尺”字,向左側立的一個人,腿部的圓點同樣表示膝蓋部位。

金文,表示膝蓋部位的指事符號拉長為一根線條。

小篆,沿襲了金文的形體。

“居”為蹲,“履”與舟有關,而我們的胳膊和腿就是一把尺子

21、履

讀音:lǚ,良止切。

《說文解字》:足部依也,舟象履形。

本義為“步行”,又有“鞋”之義。

甲骨文缺。

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履”字是金文。從字形來看,“履”字由“頁”、“頭”(代表“人”)、“舟”(即船,表示前行)、“止”(即腳趾)等構成,表示人用腳前行。

第一個金文“履”由“頁”、“舟”組成,“腳趾”被減省。

第二個金文“履”上中下分別由“止”、“頁”、“舟”、“水”(亦可理解為“舟”)等組成,更加形象豐富。

古文“履”由左上“舟”、左下“正”(止的變形)、右“頁”組成,基本沿襲了甲骨文的形體。

小篆,形體有了很大變化。代表“人”的“頁”被“屍”替代,“舟”依然在,只是加入了均與行走有關的“彳”和“夂”。

大家好!

我是【聽琴山館】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歡迎關注【王萬平書法】,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