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為0的城市,卻是區域“醫療高地”,醫生的搖籃!

儘管被“失速”烏雲籠罩,蚌埠確是安徽省名副其實的“醫療高地”,在醫學人才培養、患者救治方面在省內佔據重要位置。

作者|朝陽

點選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最近,安徽省蚌埠市被關注。

起因是,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GDP增速為0。2022安徽兩會期間,省委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去年以來,蚌埠經濟失速、發展失位、結構失衡的壓力凸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背水一戰”的關鍵當口。

歷史上,蚌埠因為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興盛,逐漸成為淮河沿線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早在1947年,蚌埠就成為了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蚌埠的工業企業達到三四百家,工業總產值位居安徽省第一位,是安徽最主要的工業城市。

儘管被“失速”烏雲籠罩,蚌埠確是安徽省名副其實的“醫療高地”,在醫學人才培養、患者救治方面在省內佔據重要位置。

無蚌不成醫

省衛健委黨組書記是校友

省衛健委主任是院長

在安徽醫療圈,尤其是皖北地區,有一種說法叫“無蚌不成醫”,因為老牌醫學院校蚌埠醫學院坐落於此。蚌埠醫學院擁有非常好的基礎和校友資源,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在安徽省內。

GDP增速為0的城市,卻是區域“醫療高地”,醫生的搖籃!

蚌埠醫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頗有淵源,1958年7月為加快安徽建設,改變皖北地區人民群眾缺醫少藥的局面國家決定由原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援建創立蚌埠醫學院,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原上海第二醫學院部分學科直接遷移到蚌埠。

以至於上世紀80年代,蚌埠醫學院的課桌上還刻有“上二醫”的字樣。

時任蚌埠醫學院院長陶儀聲曾表示,蚌埠醫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是

根脈相連、血脈相通的淵源關係

,對上二醫(上交大醫學院)給予蚌埠醫學院建校初期無私援建以及交大系統校友對母校不間斷的關心支援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感謝。

按照老二醫人說法,蚌埠醫學院就是二醫下的一個“金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對蚌埠醫學院的支援和幫助一直在進行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範先群為蚌埠醫學院校友。

他曾在兩校簽約合作相關活動中表示:支援蚌醫的專家教授從首批的14人到60多人,他們支援蚌醫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一輩子、一家子,我們對蚌醫這個“金蛋”不僅要保護好、孵化好,而且要幫助她茁壯成長、強身健體。兩校雖然定位不同,但各有優勢,要相互取長補短,協同發展。

現任安徽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劉同柱為蚌埠醫學院校友。現任安徽省衛健委主任陶儀聲曾為該校院長。2018年11月,時任蚌埠醫學院院長陶儀聲被任命為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作為省屬、地方醫學院校,蚌埠醫學院以盛產“院士校友”出名。蚌埠醫學院以培養出5名院士校友令人刮目相看,豐富的校友資源也促進了蚌埠醫學院的發展。

最新學校官網寫道:63年辦學歷程中,培養出十萬餘名高素質醫藥衛生人才,他們中既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範先群,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陳孝平、王福生等五名院士為代表的醫學科學領軍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蚌埠醫學院5名“院士校友”中,有3人為國內知名醫學院校的領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現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為神經生物學家,現任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範先群為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

2021年12月,蚌埠醫學院首次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單位在Science發表論文,再次令業內刮目相看。

“淮委”醫院

兩家省屬醫院

省內醫療高地

坐擁蚌埠醫學院,蚌埠市的醫療資源十分豐厚,是安徽皖北地區的醫療中心。

目前,蚌埠醫學院現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多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多家教學醫院、實習醫院和實習基地。4所直屬附屬醫院承擔著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4000多萬人口的醫療服務任務,服務範圍輻射蘇、魯、豫、皖等區域。

其中,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蚌埠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是皖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和急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蚌埠人常親切的喊它“淮委”。

GDP增速為0的城市,卻是區域“醫療高地”,醫生的搖籃!

因為醫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為國家水利部治淮委員會直屬醫院,1958年醫院更名為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2006年更名為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此外,在腫瘤治療領域,蚌埠是周邊城市的“高地”。

資料顯示,1974年,安徽省革委會決定,將籌建中的安徽省腫瘤醫院劃歸蚌埠醫學院領導,並決定附院與“安徽省腫瘤醫院”合署辦公,對內一個機構,對外兩塊牌子。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安徽省“地級市”醫院的龍頭,艾力彼地市級城市醫院百強中排名34,也是安徽省集中支援的5家醫院之一。

GDP增速為0的城市,卻是區域“醫療高地”,醫生的搖籃!

近期釋出的《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指出,要建設省級高水平醫院,安徽省將統籌資金、專案、政策等資源,集中支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中醫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等5家醫院,重點打造優勢學科群,疑難危重症診療能力基本達到蘇浙同類醫院水平。

目前安徽有省屬醫院18家,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也名列其中,蚌埠是安徽省擁有省屬醫院最多的地級市。

城市名片

大力支援“蚌醫”發展

可以說,以蚌埠醫學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為代表的“蚌醫”是蚌埠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在支援“蚌醫”發展方面,地方政府不遺餘力,也是拿出“真金白銀”。

2019年1月份,蚌埠醫學院與蚌埠市簽署共建蚌埠醫科大學戰略合作協議,地方表示將大力支援學校的更名工作,並全力將蚌埠醫學院建設成一所高水平醫科大學。

2021年末,蚌埠醫學院與蚌埠市人民政府共建「直屬附屬蚌埠第三人民醫院」的簽約揭牌儀式舉行,蚌埠市決定將「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劃撥給「蚌埠醫學院」,該醫院隨即更名為「蚌埠醫學院附屬蚌埠第三人民醫院」。

作為地方醫學院校,蚌埠醫學院院長也屬於“高配”。

蚌埠醫學院現任院長是翁建平教授,曾為中華醫學會推選院士候選人,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學(中山大學內分泌代謝病)首任學科帶頭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內分泌科)首任學科負責人。翁建平教授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副部長、臨床醫學院執行院長、附屬第一

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

醫療是城市的“家底”

優質醫療資源是城市的一面鏡子

,醫療資源反映出城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還和政治、經濟等諸多情況息息相關,經濟發展水平並不能完全和城市醫療水平劃上等號。

以武漢為例,1950年2月,為了支援湘鄂粵桂豫贛六省(中南區)醫療衛生事業,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遷往湖北武漢,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1955年5月,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正式遷入武漢,並更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現為武漢同濟醫院)。

“同濟醫學”的遷入,讓武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

在中國經濟“重鎮”南移的過程中,傳統北方經濟大城瀋陽、大連、長春等均悉數退出GDP二十強行列。

副省級城市瀋陽和哈爾濱,雖然經濟總量排名下降,人口相對減少,但在醫療資源上依舊存在一定優勢。

優質醫療資源的形成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北京、上海等都是積攢了一個多世紀才擁有現在超級優質醫療資源的“家底”。

面臨GDP增速為0,在經濟發展上面臨較大挑戰的蚌埠,其醫療優勢不會在短時間消失,皖北醫療中心和安徽醫生搖籃的地位不會被撼動。

(本文為“看健長三角”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將作者來源標註正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