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皇帝本想用外戚鉗制王導家族,不想卻埋下動亂的禍根

三國時期,曹操為了防止重蹈漢末皇室子弟爭權的覆轍,採取了抑制子嗣掌握實權的措施,結果曹魏政權剛傳沒幾代,便被司馬氏篡了位。司馬氏能上位,權臣大族功不可沒。所以即便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前期勵精圖治,立志要有所作為,還出臺了《泰始律》,但對權臣大族,司馬炎也不敢嚴加約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東晉。

公元316年,前趙匈奴大軍攻破長安,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是為晉元帝。東晉能建立,全賴王導、王敦等南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援。司馬睿稱帝前,尚且對王導等言聽計從。司馬睿稱帝后,意欲加強中央集權,削弱權貴勢力,結果卻激化了與權貴的矛盾,致使王敦兵變。司馬睿在王敦之亂中憂懼而死。公元322年,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東晉一朝,唯有晉明帝能有作為。

晉明帝重用賢臣,迅速平定王敦之亂,可是沒過多久,公元325年,27歲的司馬紹病逝,5歲的司馬衍繼位。司馬紹死前,將輔政大權交到國舅庾亮手中。司馬紹如此安排身後事,顯然是想借外戚的勢力鉗制王導等世家大族的勢力,以達到使政權平衡的目的。然而從後來發生的事看,庾亮才幹不濟,甚至可以說他更像是個不負責任的“熊孩子”。

晉朝皇帝本想用外戚鉗制王導家族,不想卻埋下動亂的禍根

王導執政時,實行優容世家大族的政策,導致東晉初年政治腐敗,官吏貪汙,豪強兼併,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庾亮執政,反其道而行之。他提倡法治、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因此,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對。尤其嚴重的是,庾亮和地方勢力的矛盾不斷激化。歷陽內史蘇峻自恃手擁強兵,不把庾亮放眼裡。他在歷陽私自招聚亡命之徒,擴充軍隊。為此,庾亮派遣溫嶠任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守武昌,監視荊州方面的動向。接著,他又佈署修築石頭城的工事,加強首都的衛戍力量,預防發生突然事變。

亂子首先從京城發生。司馬宗從左衛將軍的顯要職位下臺以後,心懷怨望,企圖搞掉庾亮。庾亮搶先一步,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司馬宗和他的同夥。司馬宗的一個部下卞闡逃亡到歷陽投奔蘇峻,庾亮下令蘇峻把人交出來,蘇峻拒不從命。庾亮藉此機會調蘇峻入朝,以奪蘇峻兵權。蘇峻幾次三番不從。最後無奈,只得與祖約共同造反。

晉朝皇帝本想用外戚鉗制王導家族,不想卻埋下動亂的禍根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十月,蘇峻起兵。江州刺史溫嶠聞報,請求率軍去救,隊伍還沒有出發,庾亮竟然來信制止說:“我對西部邊陲的憂慮超過歷陽,足下不可越雷池一步。”庾亮不許溫嶠越雷池東向,是對陶侃放心不下。與此同時,三吳將領請求發兵保衛建康,庾亮竟然也加以拒絕。

叛軍主動進攻,庾亮卻採取消極防禦。有人對王導建議說:“應當派兵迅速切斷阜陵,堅守江北當利等渡口,在敵寡我眾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一戰勝之。倘若敵軍未到,我們可以進逼歷陽;如果我們不進攻,敵軍就會先發動進攻。這是先聲奪人,機不可失啊!”庾亮卻認為建康固若金湯,蘇峻決不敢直接進犯建康。然而,當庾亮還在自我陶醉的時候,蘇峻的部將韓晃、張健襲取了東晉囤積了大量食鹽、大米的姑孰,直搗慈湖。庾亮得到報告以後,叫苦不迭。僅此兩列,可見庾亮執政、治軍均無才能。

晉朝皇帝本想用外戚鉗制王導家族,不想卻埋下動亂的禍根

後來蘇峻軍隊攻進建康城,庾亮自知大勢已去,也顧不上當皇太后的妹妹和皇帝小外甥了,匆匆對侍中鍾雅說:“這裡的事就拜託你了。”

鍾雅見庾亮要丟下他親手製造的爛攤子,臨陣脫逃,怒衝衝地說:“大梁折斷,房椽崩塌,這究竟是誰的責任呢?”

庾亮無可奈何,只能厚著臉皮說:“今天的事情不必多說了,你等著我打回建康就是了。”然後,急忙和弟庾懌、庾條、庾翼跑了。

晉朝皇帝本想用外戚鉗制王導家族,不想卻埋下動亂的禍根

庾亮等人剛剛在江邊登上一條小船,敵軍也追趕上來了,雙方混戰一場。庾亮左右開弓,匆促間,竟然不小心把自己船上的舵手射死了,船上的人一時大驚失色,慌張地要跳船逃跑。庾亮反倒冷靜下來了,他一動也不動,悵恨自責說:“這雙手哪能用來殺賊!”眾人的情緒才安定下來,並最終脫險。大概庾亮說“這雙手哪能用來殺賊!”時,也醒悟了,他明白自己根本不是管理國家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