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服貿會“機器人王國”

正在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憑藉眾多黑科技元素成為眾多媒體和民眾觀展必去的打卡場館。其中“服務機器人智慧科技專題展”更是明星中的明星。《環球時報》記者8日走進這個“機器人王國”,體驗形形色色機器人的炫酷功能,感受智慧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廚神”領銜的生活好幫手

在服貿會上,咖啡機器人、送餐無人車、垃圾分類機器人、安保機器人、環衛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為人類提供服務的各種機器人讓人眼花繚亂。《環球時報》記者剛進入服務機器人專題展覽區,就看到大群參觀者正圍著一個外形很萌的“廚神”機器人。它可以烹調主流菜系的大量菜品,只要按照機器提示的步驟,將各種原料放入機器人體內的容器,機器自帶稱重功能,就可以真正實現中餐製作的標準化。除了烹飪功能,“廚神”還具有反向識別功能,比如家裡有土豆,機器人就會向主人推薦土豆相關的美食,還可以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推薦合理的膳食方案。

在“廚神”機器人不遠處最受老年朋友歡迎的是全球首款專業中醫大腦AI機器人。大量參觀者在排隊等候這個機器人為自己把脈。據工作人員介紹,它可以透過“望聞問切”實現對主人的體質檢測,並可以建立健康檔案和推薦食療食譜。

北京市經信局智慧製造與裝備產業處處長耿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服務貿易的形式來說,機器人讓原本有人的服務衍生出更多無人服務和人機協同服務,包括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無人餐廳、無人商店等。機器人的加入為服務貿易增添了新的元素。

除了即將融入生活的機器助手,一些具有很強前瞻性的技術也在探索未來助力生活的黑科技。在京東科技展臺,一款“智慧可穿戴仿生手”吸引了《環球時報》記者的注意。這款仿生手可以透過識別肌電訊號的類別和速度,實現對仿生手的精確控制,完成拿蘋果、握筆寫字、操作智慧手機、用勺子攪拌等一系列複雜動作。該技術可用於上肢傷殘人士利用肌電臂環來操作仿生手實現部分人手功能,也能透過在人手上佩戴感測裝置,讓機器手做同樣的動作,這適合某些工業場景和危險品的運輸等用途,後續還很有可能出現電影《鐵甲鋼拳》中人類操控機器人的場景。

服務老人的“機器護工”

中國面臨著老齡化社會的巨大壓力,健康醫療服務類機器人的需求愈發凸顯。在新松機器人展臺,《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一款下肢外骨骼裝置,它採用仿生結構設計,可提供多種步態選擇,主要適用於下肢偏癱、身體機能下降導致的下肢功能障礙。它旁邊還有一個看起來很酷的無源下肢外骨骼。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套裝置採用純機械式無源助力結構,在髖關節和膝關節提供助力,自重只有2公斤,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以及能獨立行走的肌力較弱的人群。由於自重非常輕,又可以均勻分佈在人體的下肢和腰部,所以不會讓身體有很強的區域性負重的拖累感。

而一款福娃悠扶移位機器人則堪稱上肢有力、下肢行動不便老年人的“機器護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機器人正在幫助工作人員實現從立姿到坐姿的轉換,它還可以進行橫向位移,整個過程完全不需要人力幫助。

走近“機器狗窩”

自從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大狗”問世以來,四足機器人彷彿就成為“機器汪星人”。在服務機器人展館一角,約10只四足機器狗正在進行演示,再加上多塊大螢幕上迴圈播放的多型機器狗進行負重,適應多種複雜地形、危險區域無人巡檢等畫面,《環球時報》記者如同進入一個“機器狗窩”。

在上海交大展示區,記者看到一個探測救援作業六足機器人。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某些特殊地形環境下,四足機器人仍不夠穩定,六足可以保證至少有三足同時支撐在地上,穩定性更好,而且六足機器人的負重能力也更強。另一款外形很像蜘蛛的“鼉龍”機器人可以承受成年男子的體重,最大負重可以達到120公斤。它可以在低矮空間作業,只要有24釐米的空間就可以進入,能透過視覺系統對低矮空間內的裝置進行檢修與維護。

走向海洋的“機器鯊魚”

除了地面上的智慧機器人,面向海洋的水下裝備也有著巨大需求。《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多條仿生機器魚,其中身長超過兩米的一條機器鯊魚備受關注。它採用了三關節仿生尾鰭、內建高精度慣導系統、側掃聲吶、組合定位系統等裝置,以鯊魚為原型,利用仿生魚尾作為動力源,具有低功耗、長續航、速度快、操控靈活等特點。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條仿生鯊魚瞬時速度大於3節,裝置隱蔽性強,可實現水下大範圍搜尋。而它獨有的人造側線系統能實時感知周圍水文環境變化,可實現自動獲取水文資訊,自動避障。這種“鯊魚”可以在水文監測、水下搜尋、水下巡遊、海底測繪、水下拍攝、水下追蹤等領域大顯身手。

自動駕駛已走近身邊

服貿會特別開闢出的一段封閉道路每天總是人潮湧動,因為大家都想親自體驗一下無人駕駛的黑科技。其中既有百度的無人駕駛小巴阿波龍,也有智行者科技的無人駕駛乘用車。

《環球時報》記者也體驗了智行者科技的“星驥”無人駕駛車。在記者的親身體驗中,雖然受限於場地原因,行駛路程並不長,但是整個過程平穩安全,車輛在剎車時也沒有急剎的感覺。雖然車上仍然配備“安全員”,但“安全員”雙手緊貼大腿,坐姿端正,全程沒有進行任何的“干預”。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星驥”依靠身上的“眼睛”和“大腦”來進行自動駕駛,車身配備的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單目和雙目攝像機,多感測器融合都是它的眼睛,可以實時識別道路條件、周圍環境。而“星驥”思考主要依靠“無人駕駛大腦”,可以對任何交通狀況進行分析決策,就像“老司機”一樣讓人放心,感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