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高大上的塗鴉:《郎君行記》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簡稱《郎君行記》,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刻於陝西省乾縣唐乾陵前的“無字碑”上。是用拼音文字契丹小字寫成,有對譯的漢文,是當今解讀契丹小字入門的主要依據。原碑現在仍立於乾陵前。

《郎君行記》的漢文對譯曰:“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向疆場無事,獵於梁山之陽,至唐乾陵,殿廡頹然,一無所睹,爰命有司鳩工修飾。今復謁陵下,繪象一新,迴廊四起,不勝欣懌,與醴陽太守酣飲而歸。時天會十二年歲次甲寅仲冬十有四日。尚書職方郎中黃應期,宥州刺史王圭從行,奉命題。右譯前言。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一般認為,“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指的是

完顏撒離喝

(又作:完顏撒裡曷),漢名完顏杲,金國宗室、大將、開國功臣。

《金史》說:“撒離喝嘗為世祖養子”,此中“世祖”指的是完顏劾裡缽,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次子)與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第四子)的父親。天會十二年(1134年),金國的皇帝是太宗吳乞買。撒離喝既然為太祖、太宗兩位皇帝父親的養子,自然也可以說是

“大金皇弟”

“都統”

“經略”

都是官名,屬於軍中的高階職務。

撒離喝當時的職務應該是“陝西都統”兼“陝西經略使”

(注)。

完顏撒離喝當時尚年輕,故有

“郎君”

之稱。而《大金國志》亦記載撒離喝在1130年指揮進攻陝西邠州時,遭到宋朝大將曲端的頑強抵抗,兩次戰鬥皆失利,又被金國皇帝數數催促責問,情急之下“智勇全無”,忍不住號哭啼泣,於是被自己的手下取笑為

“啼哭郎君”

撒離喝寫《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是邠州之戰後4年的事。

【注】宋代沿邊大將多兼“經略安撫使”,簡稱“經略”,《水滸傳》中就將種諤(父)稱作“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子)稱作“小種經略相公”。

公元1130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會八年),金國因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朮)渡江攻南宋受挫,暫時放棄直趨江、浙(南宋政權所在地)滅宋的企圖;

擬集結重兵先攻取陝西,爾後入川,再沿江東下,以收迂迴滅宋之效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當年九月,金軍主力入陝,“富平之戰”爆發。富平之戰是宋、金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會戰,邠州之戰即其中之區域性戰鬥。在老將完顏婁室的謀劃指揮下,

富平之戰金軍以少勝多,基本達成攻佔陝西的戰略目標

此後三年,雙方在陝西拉鋸,中小戰役不斷。

金軍的戰略目標

是消化、擴大此前戰果,並伺機開啟入蜀大門,佔領四川,進而沿長江東下消滅南宋王朝。

宋軍的戰略目標

主要是阻止金軍入川。

由陝入川的門戶在“仙人關”

公元1134年(南宋高宗紹興四年,金太宗天會十二年)二月,金兀朮、撒離喝糾集金軍、偽軍10餘萬進攻仙人關,決心破關入蜀;宋軍守將吳玠、吳璘兄弟率萬餘人迎擊。雙方苦戰至三月初,金軍戰敗。

仙人關之戰,是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對鞏固南宋半壁江山至關重要。

仙人關戰後,金軍隔渭水與宋軍對峙,數年間不敢輕易攻蜀。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和尚原、仙人關等戰役,撒離喝的表現好過金兀朮,獲得太宗皇帝的褒美。戰後,進攻的政策告一段落,以撒離喝為駐留陝西金軍的最高統帥,開始屯田做長久打算。這也就是《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中說的“疆場無事”:

因“疆場無事”故,完顏撒離喝(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得閒於梁山之南打獵,途徑梁山上的唐乾陵,看到“殿廡頹然”,斷壁殘垣難以入目,於是命令有關部門派遣工人加以修繕。此後於天會十二年(

1134

年,農曆甲寅年)

11

14

日再至梁山、謁乾陵,已是氣象一新了,撒離喝看到新勾勒填色的繪像、四周新營造的迴廊,感到不勝欣喜,便與醴陽太守在此處暢飲後返回。當日,黃應期(尚書職方郎中)、王圭(宥州刺史)也陪同前往,二人奉完顏撒離喝的命令,記錄此事。

完顏撒離喝用契丹小字書寫了此篇《郎君行記》,並遣人鐫刻於無字碑上;契丹小字的右側再刻上更小一號字型的漢文,作為翻譯。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完顏撒離喝的《郎君行記》,實在是一篇高大上的“到此一遊”類塗鴉文字。

其“高大上”之體現:(1)首先在作者,系主一方軍政的皇親兼封疆大吏;(2)其次乃題字之處,《郎君行記》題在女皇武則天的無字碑上,又佔據了其陽面、正中的最好位置;(3)文筆不賴,比草根塗鴉寫法“xxx到此一遊”高出好多檔次;(4)用兩種文字寫就,且歪打正著地成為當今研究已絕跡的契丹小字之主要入門依據,其意義著實是槓槓滴巨大……

郎君的生平

完顏撒離喝系金朝宗室,《金史》稱其“雄偉有才略,太祖(完顏阿骨打)愛之,常在軍中”。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金滅北宋,撒離喝奉命掃蕩河北、山東。次年即作為“西路軍”副將,跟隨金軍中的“戰神”完顏婁室入陝西,攻略渭河以西,頗有戰功。1130年,金軍主攻方向由江南轉為陝西,富平之戰爆發。戰後完顏婁室病逝,完顏宗輔(太祖第三子)、完顏宗弼(金兀朮,太祖第四子)繼之,宋、金雙方在陝西苦戰連年。1134年3月,金軍攻打“川蜀門戶”仙人關敗績,金兀朮當月即由陝西返回燕京。此後,完顏撒離喝作為一方主將,主陝西軍政達15年,很受駐陝金軍將士愛戴。

撒離喝得到金國太祖、太宗、熙宗三代皇帝及輔政宗王如金兀朮等的厚待: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因功封右副元帥;皇統三年(1143年),封應國公,錫賚甚厚;陪金熙宗遊獵,獲非常禮遇;加開府儀同三司;等等。

公元1148年攝政的梁王、太師金兀朮病逝,金熙宗完顏亶親政。但失去皇叔輔佐的金熙宗竟然不知所措,有些惶惶不可終日,他一面在國內採取高壓政策、暴虐殺人,一面開始驕奢淫逸、沉湎酒色,終於在一年多後的1150年1月(皇統九年十二月)為海陵王完顏亮所殺。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謀篡的海陵王即皇帝位後,召叔祖撒離喝自陝西入京朝覲。撒離喝對弒君篡位的完顏亮說:“唐太宗發動玄武門政變,是因為兄長李建成無道,除掉他,可以稱之為‘義’;唐太宗即位後,力行善政,所以後世稱他為‘賢君’。陛下也因完顏亶失德,故憑大義廢除他的皇位;今後如果也能力行善政,則是當今的唐太宗了。”海陵王聽完,臉上當即就掛不住了。撒離喝見其色變,也後悔說出那樣的話。

面君之後,撒離喝被進封為“國王”,跟隨其入京的官吏都獲升職及獎賞。實際上,因為撒離喝久握陝西兵權,又頗得將士愛戴,海陵王已對其有了忌心、起了殺心。撒離喝很快被任命為行臺左丞相兼左副元帥,至汴梁(開封)就職;海陵王又恐其不肯奉命,於是給予撒離喝特別的禮遇,賜玉帶、璽書。

完顏撒離喝被調離久掌大權的陝西,到勢單力孤的河南汴梁後,雖也努力嘗試參與控制當地兵權(史稱其“每事輒爭之”),但無奈還是被同僚架空,不得過問軍事。不久被人設計陷害,假造

契丹小字

家書,誣告其父子謀反。到汴梁的當年(1150年)即被殺,族其家。

十一年後的1161年,海陵王侵略南宋兵敗,被部下所殺。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後,廢海陵王為庶人,為撒離喝平反,追復原爵。公元1163年(金世宗大定三年),追封金源郡王,諡“莊襄”。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命運的契丹小字

十二世紀30、40年代的東亞政壇上,本篇的主人公“郎君”完顏撒離喝赫然是一位大人物。然而,就這位大人物本身而言,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無疑還是他的那手“契丹小字”。

《金史﹒完顏杲(撒離喝)傳》篇幅不長,卻在近尾處專門提到了“契丹小字”:

1150年,撒離喝奉金國皇帝海陵王之命到汴梁(開封)就任行臺左丞相兼左副元帥。與其共事,任行臺右丞相、右副元帥的是撻不野(漢名大,系海陵王的岳父)(注),其奉海陵王詔諭不讓撒離喝參與軍機。而撒離喝並不知情,每遇事都要與撻不野爭辯,卻又“爭之不得”,甚至上報朝廷請求評理,撒離喝自然不能得到支援。而皇帝派使臣到汴梁,諭旨也僅傳達給撻不野;使者返京,撻不野獨有附奏,撒離喝不得與聞。瞭解內情的人都風傳海陵王已經指示撻不野圖謀加害撒離喝了。

【注】撻不野(大)系渤海人,渤海的國姓即是“大”氏。海陵王的次妃是撻不野的女兒,即元妃大氏,又稱“第二娘子”,生子完顏元壽。而海陵王的生母也姓大。

元帥府的令史(機要秘書)遙設,於是迎合這種風傳,揣摩海陵王的意旨,採取行動誣陷撒離喝父子等人謀反。遙設學得撒離喝的簽字、偽造印章,假造了一封撒離喝用

契丹小字

寫給兒子完顏宗安的家書。

遙設向監察部門舉報稱,此書信系撒離喝的兒子御史大夫完顏宗安遺失於宮門外,自己撿到的。信封已拆開,中為一幅白紙,紙上有隱約可見的白字,紙經水浸後,其字即可讀(用礬書寫的“白字書”秘信)。其內容大約為:“自我到汴梁,撻不野就對我不友善,凡事常有提防,應該是奉了皇上的旨意;移剌補丞相也對我不友善,我看如若稍有遲疑,必然要落了他們的手段”。撒離喝在信裡叮嚀兒子要勾結好平章政事(副相)完顏宗義、工部尚書謀裡野;只要殺了撻不野,則“南路無憂慮矣”(即謂:除掉撻不野後,撒離喝便能控制河南的金軍,進可謀反叛變,退能投奔南宋)。並叫他們讓令史(機要秘書)掃胡也寫“白字書”秘信來,約定起事的日期。

監察部門接到舉報後,隨即捉拿撒離喝之子完顏宗安鞫問。完顏宗安否認有此書信,說:“若真有這種信函,我割開肌肉隱藏,猶恐漏洩,豈能遺失於宮門外?” 有司嚴刑拷問,宗安亦神色不變。審訊人員於是將令史(機要秘書)掃胡置於爐炭上,掃胡無法忍受,自誣認罪。平章政事(副相)完顏宗義同樣不能忍受刑訊逼供,亦自誣服罪,並勸宗安說:“我們是難逃此劫了,不如早日認罪,接受處決,省得白白受苦。” 宗安說:“今雖無力自證清白,但相信九泉之下當有伸冤處,我終不能接受這冤屈。”至死不認罪。

《金史﹒海陵本紀》記載,天德二年(1150年)九月,海陵王遣使殺行臺左丞相、左副元帥完顏撒離喝於汴梁,並殺平章政事(副相)完顏宗義、前工部尚書謀裡野、御史大夫完顏宗安,皆夷其族。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契丹小字與契丹大字是遼代兩種並行的官方文字。契丹大字約3000餘,是一種以表意為主的方塊字。契丹小字是則一種以表音為主的拼音文字,利用漢字筆畫形體創制出300多個原字(即表音符號、字母),然後拼成單詞。

史載,公元925年前後,耶律迭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之弟)在回鶻文的啟發下創造出契丹小字。總的來說,契丹小字更像是一種音節文字,較大字簡便。史贊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即原字(字母)雖少,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注)。

【注】契丹小字300多個字母貫通全部契丹語,即為史書贊曰“數少而該貫”;若作者得見西語如English才用26個字母,恐怕要五體投地了。不過,契丹民族雖然主要信奉薩滿教,但佛教信仰在契丹人中也非常廣泛,耶律迭剌的年代雖然比較早,以他皇弟之尊,不該不瞭解梵文只有47個字母。所以,小字用到300多個字母,只怕既有契丹語言本身特點的緣故,也有耶律迭剌對回鶻民族、漢民族的感情因素。

大金皇弟在乾陵無字碑的塗鴉,竟成為研究一種絕跡文字的入門依據

用拼音文字的好處,是隻要會說契丹話的人,花相對少的時間學習字母、語法,就能掌握文字。

而象形文字如漢字,則非常難以掌握,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所以,契丹小字較大字更為流行,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遼國朝廷詔書的行文,用的也是契丹小字和漢字,契丹大字僅做為書面文字使用。

金滅遼後,契丹文字繼續使用,並在金國製造本民族文字(女真文字)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明昌二年(1191年)金章宗“詔罷契丹字”。

唐乾陵前的“無字碑”上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其文之“契丹小字”,據傳依完顏撒離喝手跡鐫刻。不得不說這是900年前的撒離喝與今日世界的主要連線點,藉著這篇“塗鴉”,撒離喝無意中在人世間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印記。

原標題:《無字碑的文字價值(二):塗鴉的郎君》

作者:戚任偉

除特別註明外,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