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青春電影最初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校園題材青春片

,不過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大關注,直到20世紀60年代傳入日本後才得以迅猛發展,60年代日本受法國新浪潮與同時發生的波蘭電影運動的影響,開始了“松竹新浪潮”運動。

以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為代表的一眾日本導演將青春電影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研究高潮,以至於到了20世紀90年代,

我國第六代導演初期拍攝的電影作品依然深受日本青春電影的影響。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新世紀以來,青春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大放異彩,然而商業價值水漲船高的同時卻難掩青春電影的概念界定在我國學術界始終未能達成統一的尷尬,即使在中國電影研究中極具權威性的《電影藝術詞典》也僅僅

只是收錄了“兒童片”的詞條,卻未見青春電影的痕跡。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青春電影確實是一種電影型別,但卻並不符合型別電影的標準定義。法國著名哲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Levi-Strauss)曾在其著作《野性的思維》一書中闡釋了分類的重要性:“人類學家認為,對事物進行分類是思維的一種本能,因為分類使混沌的世界顯示出秩序。”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由此可見,

對電影進行型別劃分是研究某種型別電影的基礎。

《電影藝術詞典》中對型別電影的概念做了如下界定:“型別電影是按照不同型別(或稱樣式)的規定要求製作出來的影片。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類

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準化的規範。”

顯然青春電影很難同時具備以上三種特徵,首先,身處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青年對青春的理解、成長的煩惱、理想的追求都不盡相同,無論是革命時代下的激情青春還是文革時期的傷痕青春,青春電影中主人公的成長經歷與個人命運都不盡相同。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其次,進入新世紀,創作者對青春的表達逐漸呈現多元化特徵,青春電影中的主人公形象也都個性鮮明,人物設定無法被定型化。因此也就導致

青春電影的概念界定很難達成統一。

國外對青春電影的研究起步較早,研究成果較國內也更為成熟,但就青春電影的概念界定而言,也沒有達成統一認知。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路易斯·賈內梯曾在其著作《認識電影》中將青春電影抽象的指代為“過渡期喜劇”。

“他認為青少年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長階段是逐漸接受成人世界遊戲規則的一種過渡期,

而青春電影所展現得恰好就是這一過程。”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同樣提出類似概念的還有美國電影學者埃·拉賓,他在《好萊塢的青春片》一文中指出:“青春片的表現物件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既不是無能為力的兒童,又不是自立的成人,而是

處於一種成長中的過渡狀態。”

誠然,成長是青春電影展現的重要主題,但如果僅從主題角度對青春片做出如下解讀:“青春片都流露出共同的暴力傾向和極度陰鬱、黯淡的人生態度。

這些影片沉溺於表現一種帶有性意味的、未成熟的身體,這一身體常被侵犯,但其本身也具有破壞和侵犯的衝動。”以成長來定義青春的話確實略顯狹隘。而美國學者理查德·本傑明則在文章《終結之意義:青春啟示電影》中。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這一概念更多的是將青春電影置於美國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所提出的,現在看來,

青春電影雖然也有展現成長中的陣痛過程

,但也有歷經苦難而收穫新生的勵志主題,如此界定青春電影,則有些以偏概全。

而尼克·布朗則從受眾角度出發,在其著作《電影理論史評論》中對青春電影進行了如下界定:“青春電影是依據特定受眾及依據特定受眾所集中的主題進行劃分的電影型別。它鎖定13歲至19歲的少男少女及更年長的青年為電影觀眾群,故事情節的建構迎合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獨特趣味。”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雖然角度新穎,在其後的美國電影研究學者也曾廣泛借鑑過這一觀點,但

僅從受眾接受角度去定義青春電影不僅研究範圍過於模糊,而且研究物件指向性不清。

由此看來,即使在電影產業化相對發達的美國,對青春電影的概念界定依然存在大量含混不清的地方。

日本曾在2012年舉辦了“日本青春電影國際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對青春電影的概念界定進行了激烈討論,著名電影評論家北川玲子認為:“電影的原點在於青春,青春電影既可以由年輕的、正處於青春時代的年輕導演來拍攝屬於他們的青春電影,也可以由數十年工作經驗的資深電影人來拍攝他們的青春電影,而以青春電影為題材的作品是豐富多彩的。”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北川玲子的觀點,無疑是將青春電影的研究範圍無限擴大,青春元素可以融入到很多型別電影中,但那樣只能稱之為“青春題材電影”而不是“青春電影”。著名編劇家磯村一路則認為:“所謂青春電影描述的是年輕的男孩兒和女孩兒成為大人之前和社會上的種種矛盾衝突引發出的種種故事。”

與北川玲子剛好相反,

磯村一路的觀點反而侷限了青春電影的研究範圍

,青春電影所展現的青少年的成長曆程中固然充滿矛盾在矛盾的衝突交融中也確實可以收穫成長,但是青春電影中所展現的並非只有矛盾衝突,也有溫情感人、含情脈脈、勵志向上等美好的一面。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所謂青春電影,這一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青春電影是指有關於青春題材的電影;

而狹義的青春電影則是以處於青春期的人或是年輕人作為敘事主體。

以他們的個人青春經驗,如生活狀態、情感狀態、精神狀態和成長曆程為主要表現內容,或富有青春情懷、青春特徵,或富有青春意識、青春困惑等,為有關於青春的種種和時代現實立傳。”以上對青春電影的概念界定雖然簡短,但卻對青春電影所展現的主題和研究物件做出了具體形象的概括。

什麼是“青春電影”?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看,創作主體各有所指

因此,在綜合先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

本文對青春電影的概念從廣義與狹義兩方面進行界定

:廣義的“青春電影”是指:以青春為主要創作題材或集中展現青春元素的電影。

狹義的“青春電影”是指:以正值青春成長時期的青少年為創作主體,以明顯的青年亞文化特徵為表現形式,以主人公青春歲月的生存狀態、多元情緒、情感經歷、精神世界等為主要內容,以青春成長階段的自我矛盾、衝突交融為核心主題的電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漫娛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