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年戰三夏丨地裡走,天上飛,雲端看!河南小麥產量這樣“算”

本報訊(記者 李鵬 孔學姣 實習生 魏尚冉)“中國碗”今年能盛多少“河南糧”?我們的小麥產量怎樣“算”出來?6月1日,記者跟隨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來到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鎮丁村調查點開展小麥實割實測。

實地測算是基礎。國家統計局在河南抽選了43個國家調查縣中的共計345個樣本村、1035個樣方地塊,每個地塊會再選取3個小樣本,共計3105個小樣本,而它們將決定河南小麥產量的基礎資料。今年年底,我省還將完成新一批樣本地塊的輪換。

在每一個200米乘以200米的樣方內,調查隊員們用測規割出了一個個10平方市尺圓形樣本,“務必做到不漏收、不少收、不失收。圓規內一穗不少收,圓規外一穗不多收,確保源頭資料真實準確。”河南調查總隊一級調研員賈世雲在現場反覆交代。“曬曬太陽流流汗,握著鐮刀割割麥。這些資料全都是我們用腳底板一點點跑出來的。”對調查流程瞭然於胸的中牟縣調查隊隊員潘陽陽感慨道。

科技賦能更精準。丁村實割實測現場,數架無人機在地塊上空盤旋。河南調查總隊農業調查處負責人鄭凱介紹,無人機拍攝的影像能大大提高人工測產的效率。而停靠在地塊周圍的遙感調查車更是堪稱農業測產的“移動智慧大腦”,透過車上搭載的雲端平臺,記者看到了全省麥收測產的實時資料和畫面。“這些畫面由遙感衛星來提供,最終彙集到雲端平臺。地裡走,天上飛,雲端看,這些將確保咱河南糧食調查資料科學、客觀、準確。”鄭凱說。

畝產估算豐收年。連割3個樣本後,中午時分調查隊員們回到村委大院,對剛剛收割的麥穗進行脫粒、去雜、晾曬、稱重和測溼。實測結果顯示,該樣本地塊小麥的千粒重為40。8克、樣本糧重3。158公斤、含水量16。5%,估算畝產602。5公斤,即便每畝再扣除部分損耗,畝產也穩定在600公斤左右。“丁村樣本地塊是全省產量的縮影。今年咱省小麥後期長勢較好,收割也在順利推進,又會是一個豐收年呀。”河南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