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十四史——《史記》197:我輩豈是蓬蒿人:蔡澤(下)

應侯范雎本來要反駁蔡澤,結果卻不知不覺被蔡澤的話打動。蔡澤進一步舉例說,商鞅、吳起、文種,這些人都是臣子的楷模,以竭誠盡忠著稱,功業令人仰慕,閎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同樣是竭忠盡誠,充滿智慧。但相比之下,兩者哪個更讓人敬佩呢?范雎說,前者不如後者。蔡澤說,既然您也這樣認為,那麼請說一下秦王與那三位忠臣的君主對待大臣的態度對比哪個更好,他比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更好嗎?蔡澤見范雎不便直說,就替他回答說,如今秦王對待大臣,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吧。

讀二十四史——《史記》197:我輩豈是蓬蒿人:蔡澤(下)

商鞅

蔡澤又問,您的才能與功業,與商鞅、吳起、文種相比如何?應侯說,我不如他們。蔡澤說,既然如此,秦王待大臣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才能與功業不如商鞅、吳起、文種,但您現在的顯貴富有卻超過了三人,仍不知引退,恐怕您要遭到的禍患會比三人更重,我替您感到危險啊。諺語說:“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又說“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聖人也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現在您的仇怨已經報復,恩德已經報答,心願已經滿足,可是卻沒有應變的謀劃,我認為不該這樣。

翠鳥、鴻鵠、犀牛、大象這些動物之所以被人捕殺,並非它們所處的形勢位置不能遠離死亡,只是它們被誘餌迷惑。智如蘇秦、智伯,不是不能遠離恥辱死亡,他們之所以死於非命,是因為被貪慾所迷惑。所以聖人制定禮法,節制慾望,不能向百姓徵索無度。從前,齊桓公曾九盟諸侯,使天下一歸於正,但葵丘盟會時,他表現出驕橫自大之意,結果許多國家就叛離齊國。吳王夫差無敵於天下,吳國軍隊以勇猛強悍輕視諸侯,征伐齊、晉,終於身死國滅。這都是知進不知退所造成的禍患啊。

讀二十四史——《史記》197:我輩豈是蓬蒿人:蔡澤(下)

白起

商鞅為秦孝公制定法令昭示全國,禁除奸邪,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使百姓生活安樂,統一風俗,勸民耕農利土,力田蓄積,習戰陣之事,最終秦國兵多地廣,國家富強,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商鞅功業已成,身遭車裂;楚地方數千裡,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阬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而白起身所服者七十餘城,功已成矣,賜死杜郵。

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卑減大臣之威重,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禁遊客之民,精耕戰之士,南收楊越,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禁朋黨以勵百姓,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功已成矣,而遭肢解之禍;文種為越王深謀遠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因辱為榮,墾草入邑,闢地殖穀,率四方之士,專上下之力,輔勾踐之賢,報夫差之仇,卒擒勁吳,令越成霸,而勾踐負而殺之。這四人,都是功成不去,而禍至於此。此所謂能伸而不能曲,能往而不能也。

讀二十四史——《史記》197:我輩豈是蓬蒿人:蔡澤(下)

而范蠡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超脫世俗,功成身去,遠避世事,長為陶朱公。您見過賭博的那些人嗎?有時要下大注,有時要分次下小注,這都是您所知道的。現在您任秦相,計不下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利施三川,以實宜陽,決羊腸之險,塞太行之道,又斬範、中行之途,六國不得合從,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慾得矣,君之功極矣。這就到了該秦國分次下小注的時候了,若您此時還不知引退,那麼您就要面臨商鞅、白起、吳起、大夫文種的結局了。

讀二十四史——《史記》197:我輩豈是蓬蒿人:蔡澤(下)

文種

古人有言:“鑑於水者見面之容,鑑於人者知吉與兇”。《書》曰:“成功之下,不可久處”。這四位的災禍如在眼前,您將何去何從呢?為什麼不在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巖居川觀,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許由、延陵季子之讓,喬、松之壽,孰與以禍終哉?如果您猶豫不能決斷,必定會遭到禍患。《易經》說:“亢龍有悔”,說的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不能返的下場,希望您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應侯稱善,說承蒙先生教導,我恭聽您的建議。於是請蔡澤上坐,待為上客。

讀二十四史——《史記》197:我輩豈是蓬蒿人:蔡澤(下)

幾天之後,應侯上朝,對秦昭王說,有位新從山東過來的客人叫蔡澤,此人很有才能,明於三王之事,五霸之業,世俗之變,可以把秦國的大政託付給他。我見到的人很多,還沒有誰比得上他,我也不如他。秦昭王便召見蔡澤,跟他談話後,非常滿意,授給他客卿之位。應侯范雎趁機推託有病請求交還相印。昭王還是盡力挽留,但應侯稱病重,終於辭掉了相位,昭王任命蔡澤為秦相,東收周室。蔡澤相秦數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餘年,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於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

太史公說,韓非子曰:“長袖善舞,多財善賈”,這話說得很實在啊!範睢、蔡澤就是人們所說的辯士,然而那些遊說諸侯直至白首未遇的,並不是謀略拙劣,而是使遊說獲得功效的條件還不夠。到了范雎、蔡澤二人,雖寄居秦國,卻能相繼取得卿相之位,功名流傳天下,其原因是國家強弱形勢不同啊。但是辯士也有偶然的機遇,許多跟範睢、蔡澤一樣賢能的人,由於沒有機遇,就不得施展才能,這種情況哪能說盡呢!然而他們二人如果不遭到困境厄遇,又怎麼能奮發有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