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在前段時間有一個叫做鶴唳華亭的電視劇,非常火爆,這裡邊男主角的經歷也讓我們感覺悲涼。生母早逝,被親生父親打壓,父親永遠都喜歡大哥,自己只能為了家國天下選擇歸還兵權,最終揹負罵名選擇自殺身亡。作為一國太子,按照邏輯,他不應該受盡寵愛嗎?為什麼其實父親會如此討厭他、其實對於這一點並不是討厭,而是君臣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所以皇帝不可能從你也太寵愛兒子。

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而皇帝需要管理國家,這也導致他不可以擁有兒女私情,必須要忍受親人之間的冷漠相待。就是在古代,太子大部分都與蕭定權有一樣的處境,在政治的囚籠裡,找不到真相,沒有足夠的立場,還被親爹反覆折騰。因為古代屬於帝王制度,只要有君王就會立太子,而那時候在大權的傳承上是使用家天下,所以君王必須要在自己直系親屬裡面,找到合適的繼承人,也就是說最好讓親兒子來繼承。

關於太子的冊裡和廢除都關乎江山的未來,這也是各個朝代最重視的地方。而在帝王在選定太子之後,皇帝和兒子就會變成敵人,那怕在此之前父子關係多麼親密,最後都會爭奪權力,這個時候也失去了道德和感情。因為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永遠將國家權力抓到手裡,這是皇帝就需要能夠執行工具的權利,那就是一直支援自己的官員。雖然歷史上有岳飛,諸葛亮這樣的忠臣,但是對於大部分貴族和官員來說,他們選擇成為忠臣是被逼迫的,因為如果被背叛的話,要付出太高的代價。

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而選擇做忠臣就可以為家族謀利,例如司馬懿在魏明帝去世之前,他是數一數二的忠臣。不過非常可惜,魏明帝先他一步而走!因為每個皇帝需要想好再自己去世之後,太子上任時能不能壓制朝堂上的官員,又要保證權利不會被分放在臣子手裡,所以必須要在活著的時候幫助太子培養人手,也就是太子的心腹集團。所以在秦代之後,歷朝歷代都有了培養太子的完善系統東宮制度,東宮裡面的官員和朝堂沒有什麼差別,而這裡面的官員也都是太子門下,只要太子能夠順利上位,這一些官員就會得到重用。

但是這樣的做法又有另外一個弊端,那就是在太子有了心腹之後,他就會把握國家權力,有能力和皇帝對抗,皇帝心中也會非常難受。所以大部分皇帝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使用的常規操作,就是扶持另外一個或者幾個孩子,給他足夠的權力,挑動兒子之間的爭鬥,這樣就不會威脅到皇帝自己了。可能有人會說挑逗自己親兒子鬥爭,這樣的父親,實在是太心狠了。可是沒有辦法,生長於帝王之家,就應該捨棄所有情義,作為皇帝他已經習慣了居高臨下面對權力的時候,他不可能選擇放手,這也是對權力的一種貪婪。

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這時候皇帝所想的就是:你只要能夠老老實實的當太子,在我死了之後,在天下肯定會放在你手裡。但是太子所想的是:怎麼皇帝還不死,活的時間太久了。相信每一個太子都是這樣想的,當然太子門下的人,也希望太子能夠趕緊登上皇位,這樣自己就可以飛黃騰達了,所以他們也會享受各種方式,幫助太子收斂權力。而那些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爭鬥的皇子,他們最終肯定會成為太子上位的磨刀石和犧牲品,當然退一步說,太子也正是因為和這些兄弟相贈,慢慢的才能成為合格的帝王。

雖然很多皇帝都會使用這樣的方式削減太子權利和磨練太子,但是有時候皇帝根本沒有辦法把握好這個度,例如歷史上唐太宗、康熙都遭遇了兒子逆反的結局。當然也有例外出現在官僚政治成熟的時候,不管是臣子還是皇帝,他們都不希望看到皇子爭權的戲碼,在北宋時期,也奠定了文臣的地位,只要能夠擁有正當名分,哪怕沒有殷實的官員支援,太子也可以順利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