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過盛世的西漢,建立了怎麼樣的制度,來管理京師?

自古有國必有都,“國都”又被稱為

“京師”

,從夏商周三代至明清,歷朝歷代因時而興,因勢而立,“京師”也各有不同。京師作為王朝的政治中心,是王朝的“心臟”。

《公羊傳.桓公九年》載:“京師者,天子之居也。”

除去深溝高牆、重兵駐守外,京師的內部治安也十分重要。然而,既然要進行治理,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規制度作為依據和保障。

如此一來,就離不開京師的治安制度。每個朝代的京師治安制度都有所不同,逐一論述的話,太過於冗長,今天,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姑且只以漢朝為物件,聊聊兩漢的“京師治安制度”。

我們先要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京師”?這個名稱具有多種解釋,這篇文章只採用其中一種概念:京師就是都城,包含

京城、京畿、京縣、京鄉

四大部分,而京城詳細分為

外城、宮城、皇城。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制國家,這種國家形態下,西漢制定出比較完備的京師治安制度,建成職責清晰的治安機構。

京城的治安機構

京師治安的核心,其實就是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這是專制皇權的政治制度下的必然要求:皇帝的安危,牽扯到王朝的穩定,天下的治亂。

西漢初期,長安城的安全由三部分京城衛戍部隊保障:

郎衛

負責保衛皇帝、妃嬪宮殿內、廊前的安全,也就是執戟立於

殿階兩旁

的衛士,這在影視劇中,也常常能看到。

(竇嬰身後衛士就是廊衛)

郎衛的長官為

“郎中令”

,漢武帝時改稱為

“光祿勳”

《漢書。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

郎衛計程車兵,皆是善騎射的良家子弟,名為“羽林騎”,他們是領取國家俸祿計程車兵,人數約為一千人。

《漢書。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

羽林軍可以說是離皇帝最近的侍衛親軍,他們平時護衛皇帝殿門(內)安全,皇帝出行時,他們則是圍繞在皇帝車攆周圍,時時密切注意周邊動向,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捨身護主,他們是

京師三大警衛力量中,忠誠度最高的。

宮衛

負責屯衛皇宮大門,白天在皇宮宮門守衛,夜晚則在皇宮區域內來回巡邏,從宮門至殿門之間的區域,皆是他們的巡視範圍。

宮衛的長官為

“衛尉”

《漢書。百官公卿表》:衛尉,掌宮門衛屯兵,有丞。

衛尉所統領計程車兵屯於

皇宮

的宮牆下,而西漢的皇宮位於京城南部,因此宮衛又被稱為

“南軍”

與廊衛不同,南軍宮衛並不直接接觸和麵對皇帝:他們平時防衛皇宮,在皇城牆外駐紮;皇帝外出時,他們也只是負責沿途清道,防備意外,擔任外層的保護工作。

南軍計程車兵是按照兵役制度徵召而來的

義務兵

(就是無條件來當兵,盡義務),一年一換,是從關東郡國選調的材官和騎士充任。在服役期間,他們

沒有任何報酬,

國家只管食宿,他們的人數約為一萬人。

開創過盛世的西漢,建立了怎麼樣的制度,來管理京師?

城衛

負責守衛皇城以外的京城安全,長官為

“中尉”(執金吾)

《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尉,掌循京師,有兩丞、候、司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

中尉所統領計程車兵,屯於長安城的北部,因此城衛又被稱為

“北軍”

北軍幾乎很難看到皇帝,他們平時外城內(皇宮外)巡邏,是穩定京城長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匈奴曾經兵鋒臨近長安城,北軍就在第一時間內,做好了出擊準備。

《漢書。匈奴傳》:孝文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遂至彭陽。使騎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為將軍,發車千乘、十萬騎,軍長安旁以備胡寇。

北軍計程車兵,實行

徵兵制

,是從京師地區或三輔地區(京輔、左輔、右輔)徵來的的正卒。

南北軍作為長安城的重要的防衛力量,對長安的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例證:

1。當年呂后臨死前,意識到朝中舊臣與劉氏宗親,一定會起來反擊呂氏,於是她便封趙王呂祿兼領北軍,而梁王呂產兼領南軍,希望以此來保證呂氏家族的地位。但她沒想到,人心所向劉氏,加之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的精心謀劃,南北軍兩支京城衛戍力量,很快倒戈,將呂氏誅滅。

2。 徵和二年(前91年),西漢朝中發生

“巫蠱之禍”

,奸臣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戾太子忍無可忍,發太子長樂宮府兵,誅殺江充等人。丞相劉屈髦,亦發兵攻太子,為壯大力量,保證起事成功,劉據提前矯詔持節,要求北軍首領任安發兵協助自己,但任安認為此詔有詐,閉營門不應。太子力量薄弱,最終失敗自殺。

開創過盛世的西漢,建立了怎麼樣的制度,來管理京師?

京畿治安機構

為加強京畿的治安,西漢先後設立三輔都尉

(京輔都尉、左輔都尉、右輔都尉)

,他們隸屬於中尉(執金吾),主要的職責,是逮捕賊寇,維護社會穩定。需要說明的是,西漢時代,還設有行政上的三輔長官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與治安三輔長官沒有隸屬關係。

為最大範圍地涵蓋管理京畿地區治安,三輔都尉的治所比較分散:京輔都尉的治所在

華陰縣

,左輔都尉的治所在

高陵

,右輔都尉的治所在

眉縣

從三都尉的治所可以看出,西漢時代,京畿長安的轄區非常大,遠超過現代的西安市轄區。

京縣治安機構

西漢京縣的治安,主要是由

縣尉

負責,他是縣令的副手。

《漢書。百官公卿表》:萬戶以上為令,不滿為長,皆有丞、尉。

縣尉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不少朝廷定罪緝拿的犯人,都是縣尉率人捕到的。

《漢書。戾太子傳》中記載,太子劉據在率軍誅殺奸臣江充等人後,與丞相軍隊發生激戰,長安城死傷數萬人,後來劉據失敗,逃至京兆尹下轄的湖縣,隱藏起來,後來縣尉得到訊息,率兵前來抓捕,劉據不願被俘受辱,自殺身亡。

京鄉治安機構

作為中央集權國家的基層,鄉村住著最廣大的民眾,畢竟西漢是一個農業化的封建王朝。所以從穩定的角度講,京鄉的治安是王朝長治久安的基礎,它的治安機構也是最為密集要的。

遊檄

專職負責巡禁捕盜,維護鄉村治安。

《漢書.百官公卿表》:“鄉有三老、秩、嗇夫、遊檄……遊檄徼巡禁賊盜。”

遊徼對於形跡可疑、行為不軌的人,皆有權抓捕。遊檄是治安的第一線人員,常常面對罪犯,需要親自上手,這就要求他們要有一定的軍事訓練,有能力完成抓捕任務。遊徼也會配備武器。

《後漢書。百官志》:“遊徼、亭長皆習裝置五兵。五兵:弓弩、戟、楯、刀劍、甲鎧。”

精良的武器裝備,保證了遊徼抓捕賊寇的成功率。

亭長

西漢的鄉村治安機構中,還有“亭”,亭的負責人為

“亭長”

,我們所熟知的漢高祖劉邦就是“亭長”出身,漢承秦制,也將“亭”保留下來。

開創過盛世的西漢,建立了怎麼樣的制度,來管理京師?

西漢時代,京師城門有城門亭,市場有市亭,街道有街亭,鄉有鄉亭。根據《兩漢鄉里村落與宗族》一書,西漢平均一鄉內有4亭,約410戶為一亭。為什麼說是“平均”,因為地域不同,人口密度也不同,不能整齊劃一。

亭長的職責是什麼?他的職責之一,就是要“持二尺版,以劾賊,索繩以收執賊”,說白了,說是要率人抓捕不法之人。

有的人會感到奇怪,不是有“遊徼”了嗎,還要亭長幹嘛。其實亭長是負責交通要道上的治安,而遊徼是分佈在鄉村之內,兩者互相補充。

《漢書.王莽傳中》:“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告以官名,亭長曰:寧有符傳邪?士以馬鞭擊亭長,亭長斬士。”

對大司空的手下,只要沒執符信,路過交通要地的,亭長就有權力處分,這也是法律賦予亭長的職責。

上面我們所說的西漢京師治安制度,有一個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畢竟西漢王朝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有足夠的時間去修訂各項制度,有足夠的人才資源去完善各項制度。作為後世的範本,西漢的京師治安制度:京城、京畿、京縣、京鄉各設機構,重點不同,責任不同,職責清晰明瞭,責任到人,責權明確。這種治安制度被後世歷朝歷代所延襲,畢竟京師作為王朝的首都,它的安全與穩定關係到天下的安穩,馬虎不得。

而這種京師治安制度,唯有中國是最為完備的,歐洲在十三世紀,在各封建國家首都,才開始實行夜間巡邏制度,但跟中國古代的京師治安制度根本無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