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的趣味課堂競爭:講課內容完全相反 各自命名教學樓

「本文來源:中國小康網」

中國小康網訊 眾所周知,娛樂圈互懟因為話題性經常登上熱搜。實際上,學術圈的大師們互懟,也別有一番趣味。比如錢穆先生,他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更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錢穆先生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華人文化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卻是個“耿直boy”,沒少和胡適互懟。

國學大師的趣味課堂競爭:講課內容完全相反 各自命名教學樓

錢穆與胡適是一對“學術冤家”

錢穆比胡適小4歲。胡適名滿天下的時候,錢穆還是個中學老師,在蘇州省立中學任教。

有一次,蘇州女子師範學校請胡適演講,第二天早晨那場,是在錢穆的中學。有校內票的錢穆早早就選了個前排的好位置。當然,錢穆當時在地方也是小有名氣了。所以胡適演講後,校長特意介紹雙方認識。

熟料,胡適突然拿出一封信,說有人告訴他,如果來蘇州的話,一定要見見錢先生。按理說被名人青眼有加,應該表示謙虛才是。可錢穆的腦回路有點異於常人,竟然向胡適請教起一部古書。

沒想到“哪壺不開提哪壺”,胡適竟然不知道!稍後校方安排兩人一起吃飯遊玩,估計也是尬聊。不過臨行前,可愛的胡適還給了錢穆通訊地址。

往事不堪回首啊,錢穆後來解釋道:“自念餘固失禮,初見面不當以僻書相詢,事近刁難。然積疑積悶已久,驟見一天下名學人,不禁出口。亦書生不諳世故者所可有。”

1930年,錢穆因為發表了《劉向歆父子年譜》而“一舉成名天下知”,被北大聘為國文講師。誰知,胡適當時主掌文學院,有過尷尬“第一次”的兩個人,這回又抬頭不見低頭見了。

在學術上,胡適留洋,側重用西方方法,而錢穆是中國傳統的忠實捍衛者。在史料研究方面,兩人的交鋒更是在所難免,都具體到了老子出生的年代上。

兩人“針尖對麥芒”,誰也不服誰,給學生各自開課。錢穆自己都說,“餘自入北大,即如入了一是非場中”,當時,北大老師們的家屬,都知道了胡錢之爭,專門組成了聽課“太太團”,聽完錢穆的,再聽胡適的,回去再當八卦談資。

可是對這樣的“打擂臺”,錢穆倒是很熱衷,認為是北大學人“皆學有專長,意有專情”的緣故,並且還惋惜道:“各自埋首,著述有成,趣味無倦。果使戰禍不起,積之歲月,中國學術界終必有一新風貌出現。”

錢穆在去北京大學任教之前,在燕京大學曾教過一段時間。燕大當時的校長是司徒雷登。

一天晚上,司徒校長請各位教授來赴家宴,實際相當於“團建”,想了解一下大家對學校的印象。結果,錢穆的“耿直病”又發作了,說自己就是因為聽說燕大在所有教會學校中最“中國化”,心嚮往之,所以才慕名而來,結果,實際情況大相徑庭。

錢穆隨便拿教學樓舉了個例子:“一進校門就看見M樓和S樓,這是什麼意思嘛!中國化在哪裡啊?應該用中文命名嘛!”耿直boy錢語畢,大家都不出聲了,這回連尬聊都沒有話茬了。

後來,燕大因為這件事開了個專門校務會議,於是把M樓改為“穆樓”,把S樓改為“適樓”。後來大家都開玩笑說,錢穆這一提議,讓他和老對頭胡適,各得了一個樓的“冠名播出”。

錢穆這個耿直boy除了懟胡適,和傅斯年也沒少“互掐”,別說,那一代大師的學術之爭,從某種程度上講,比現在的“宮鬥戲”都精彩。但不同的是,大家收穫的不是爾虞我詐,而是質疑權威的勇氣和做學問的樂趣。(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