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柏林勝利女神柱Siegessäule是柏林最著名的紀念性建築之一。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勝利女神紀念柱位於勃蘭登堡門以西2公里的大角星廣場(Großer Stern),在六月十七日大街佔據了顯著的位置,在遠處就能看見她高聳的身影。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藍天白雲下,那燦爛的金色是那樣的耀眼奪目,似乎在向世人暗示,對勝利的渴望是每個人心中的追求。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1864年普魯士打敗丹麥,為慶祝普魯士在戰爭中獲勝決定立碑紀念。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6年普奧戰爭中又擊敗了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1870年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連皇帝也被俘,而普軍只損失了9千多人。

普法戰爭後,再也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德國的統一。到1873年9月2日紀念碑舉行揭幕儀式時,一連串的軍事勝利,讓銘記普魯士輝煌戰果的勝利女神紀念柱又給予了新的含義。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金光耀眼的勝利女神銅像8。3米高,重35噸,背上都有一對翅膀,象徵了自由,左手持權杖,右手執桂冠,高高舉起,朝向巴黎方向揮舞。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勝利紀念柱通體由紫色花崗岩雕鑄,高67米,以3次戰爭中繳獲的大炮筒鍍金後作為裝飾,在碑身上做了三道箍,為了醒目,還鍍了金,遠遠望去,鍍金的炮筒閃閃發光。

勝利女神紀念柱原來在帝國大廈(現國會大廈)前面安放了66年,1939年勝利女神紀念柱被移至它現在所在的蒂爾加藤公園中心的大角星廣場(GroßerStern)上。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勝利女神紀念柱的中間有285級臺階,遊客可以拾階而上,登到51米高的觀景臺上,遠眺柏林市景。觀景臺並不算高,但勝在周圍沒有其他更高的建築,因此視野非常開闊。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1987。9。23電影《柏林蒼穹下》上映,好評如潮,獲得當年第4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影片中的勝利女神紀念柱給觀眾留下無比清晰的記憶。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柏林上空,身穿長袍的天使坐在勝利紀念柱頂端俯瞰著整個柏林,轉眼他們瞬移到任何角落。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30多年後的今天,歷史與幻想仍然是柏林這座城市的兩種主題。這裡一直都有孩子、青年和成年人做夢的地方。

(1873年)柏林勝利女神柱

每天勝利女神柱下的柏林人匆匆忙忙,來來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