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強的“特種兵”,曾與丐幫齊名,卻被歷史所遺棄!

中華民族走到今天曆經了無數朝代動盪不安的更迭交替,經受了多番戰火的血肉洗禮,才終於走到了今天繁榮昌盛、富裕和平的今天。而在歷朝歷代的更迭過程中,尊享榮華的是皇族高官,衝鋒陷陣的是將士民眾,而為之飢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則是勞苦大眾。

在歷史程序中,社會關係最為混亂、民族矛盾最為激進的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我國古代社會以農為本,當時人民一方面要經受洪澇、乾旱等天災的考驗,還要時時擔心人禍臨頭。五胡十六國時期,政權割據,戰亂紛呈,再加上匈奴、羌族、鮮卑等外族入侵大肆燒殺搶掠,人民無法安心農耕,導致民不聊生,飢殍遍野,甚至到了連一般計程車兵、官吏都難以養家餬口的程度。

中國古代最強的“特種兵”,曾與丐幫齊名,卻被歷史所遺棄!

“亂世出流民,流民擾亂世”,從光熙元年開始,無奈之下的人們舉家遷徙,成為蔚為壯觀的流民大軍。拖家帶口的流民為了能掙得一口吃食,總是受到原住民的極大排斥,所到之處衝突不斷,畢竟糧食處處緊缺,如“司、冀、並、兗州流人數萬戶在於遼西,迭相招引,人不安業”(晉書),還有“流民之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者數萬家,素為居民所苦,皆燒城邑”(通鑑)。為防範流民哄搶,各地紛紛組織武裝進行防衛,同時流民為了自保,在從事農業生產以求生存的同時,也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武裝隊伍,號稱“乞活軍”。

中國古代最強的“特種兵”,曾與丐幫齊名,卻被歷史所遺棄!

乞活乞活,簡而言之,就是乞求一口飯吃,求得一處遮風避雨之所,以求在處境險惡的亂世之中苟延殘喘下去。這些人因為沒有財產住所羈絆,只是為了活命乞食,打仗時逞兇鬥狠,悍不畏死,並且在長期的武裝鬥爭中,積累了無數實戰經驗與技巧,這樣一支只是為了能活下去、不怕死的隊伍,逐漸被很多軍閥政權所利用驅使,成為軍閥混戰局面中的重要軍事力量,最初他們主要活躍在黃河兩岸,為司馬越、苟晞等所控制排程。

中國古代最強的“特種兵”,曾與丐幫齊名,卻被歷史所遺棄!

後來隨著匈奴、羯胡等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乞活軍轉而成為抗擊外族入侵的主要武裝力量。在公元311年,洛陽陷於匈奴之手後,大河以北的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和河南的陳留(今河南開封東)成為乞活集團的主要聚集地,與胡人進行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殘酷無情的鬥爭中他們磨練出了頑強的戰鬥力,成為一支驍勇善戰、組織嚴密並擅長打持久戰的隊伍,可謂是中國古代最強的“特種兵”,甚至一度與我們大家所耳熟能詳的丐幫齊名。據說當時胡人頭領提到“乞活”二字都會斟酌再三,派出自己的精兵強將前去應陣對仗。

中國古代最強的“特種兵”,曾與丐幫齊名,卻被歷史所遺棄!

乞活軍與一般流民集團相似,採用時世代藩衍制度,首領多由同一宗族所承襲,一直到東晉末年,他們一直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近一百一十多年,在抗擊胡虜、對抗割據政權的鬥爭中,留下了濃重墨彩的一筆。但是作為流民武裝,他們又是悲壯的,沒有後援,沒有糧草供應,甚至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他們大多避免不了被殺戮的命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最終他們還是被遺棄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