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姜維北伐,是否是窮兵黷武

姜維,蜀漢名將。相傳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繼承武侯遺志多次北伐曹魏。在《三國演義》中,有“九伐中原”的說法,而在正史中,姜維北伐的次數還不止九次,至少達到了十一次之多。很多人說姜維北伐是窮兵黷武,那麼姜維北伐,真的是窮兵黷武麼?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姜維北伐,是否是窮兵黷武

姜維北伐時間線

一伐(238):姜維奉蔣琬之令率領偏師襲擾魏國隴右諸郡,在南安與魏軍僵持不下。

二伐(243?):此次北伐具體時間不詳,但是依據公元243年,蔣琬以“偏師入羌,郭淮破走”的理由向朝廷推舉姜維為涼州刺史可以推斷姜維曾經在隴西地區擊敗郭淮。

三伐(247):魏國境內的羌族發動起義,姜維乘機出兵接應。然而在姜維到達之前,羌族已經被郭淮擊敗。於是姜維與郭淮在洮西大戰,掩護部分羌族遷移至蜀境。

四伐(249):姜維與魏將陳泰、徐質,鄧艾、郭淮等人混戰,雙方互有勝負。

五伐(250):姜維聯合羌人進攻西平,雖然未能攻破西平城,但俘虜了魏國中郎將郭循。

六伐(253):東吳諸葛恪率軍北伐,姜維亦出兵響應,包圍南安城。魏將陳泰率軍救援南安,然而剛到洛門,姜維就因為糧草耗盡而撤退。

七伐(254):魏國狄道長李簡獻城投降姜維,姜維乘勢進攻襄武,前鋒張嶷被魏將徐質圍困,戰死沙場。姜維大軍隨後趕到擊敗魏軍斬殺徐質,乘勝攻取河關、臨洮二城。

八伐(255):姜維在洮西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殲滅魏軍數萬人。然而未能攻克狄道,姜維恐魏軍切斷退路,只好退駐鍾提。

九伐(256):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匯合,然而胡濟失約,姜維與鄧艾在段谷交戰,卻遲遲沒等到胡濟的援軍,大敗而回。

十伐(257):魏國淮南地區發生叛亂,姜維乘虛進攻關中,然而魏將司馬望與鄧艾死守長城,姜維久攻不克。次年,淮南叛亂被平定,姜維只好撤退。

十一伐(262):姜維率軍進攻洮陽,與鄧艾在侯和交戰,被鄧艾擊敗以後退守沓中。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姜維北伐,是否是窮兵黷武

姜維北伐的形式

在蔣琬主政時期(238-246),姜維並沒有獨立領兵權,只是作為蔣琬的副將率領偏師對隴西地區進行騷擾性攻擊。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戰果。讓諸葛亮都忌憚不已的曹魏名將郭淮,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在費禕主政時期(246-253),姜維雖然獲得了獨立領兵的許可權,但是費禕嚴格限制了姜維出兵的數量。姜維在費禕主政時期發動的三次北伐,每一次率領的兵力都沒有超過萬人。而曹魏帶甲數十萬,僅隴西、關中地區的兵力,就不低於十萬。姜維手上這點兵力,根本不夠看的。然而在兵微將寡的情況下,姜維也成功掩護羌族遷移蜀地,俘虜魏國大將,面對陳泰、徐質,鄧艾、郭淮四將聯手而不敗。

蔣琬、費禕主政時期,姜維的五次北伐,都是小打小鬧的騷擾性攻擊,自然算不上窮兵黷武。直到費禕遇刺身亡,主戰派陳袛上位,姜維才得以擺脫壓制。公元263年,諸葛恪率領大軍二十萬北伐,邀請姜維共同出兵。魏國主力集結東線,西線防守空虛。姜維乘機發動北伐,在時間上是沒有問題的。恰好在這一年費禕遇刺,姜維第一次得以率領數萬大軍北伐。這實際上才是姜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北伐。然而由於行軍倉促,準備不足。還未與魏國主力交鋒就糧草耗盡而退。蜀道艱難,諸葛亮也多次因為糧盡退兵,這一點不能苛責姜維。況且當時諸葛恪已經戰敗,魏軍主力回援西線,以姜維的兵力,是斷然不敢與魏軍決戰的,此時撤退也是明智的選擇。第七次北伐,其背景是魏國政治動亂,狄道長李簡暗中聯絡蜀漢,姜維自然不能錯過這次機會。而這次北伐降李簡,斬徐質,破三城,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第八次北伐,是第七次北伐的延續,也是姜維的巔峰之戰。這一戰一舉殲滅魏國數萬隴西軍,打出了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第九次北伐,又是第八次北伐的延續。此時曹魏隴西軍幾乎損失殆盡,姜維只需要再擊敗陳泰的關中軍,那麼曹魏的雍、涼地區將劃入蜀漢版圖。因此,姜維讓胡濟增兵隴西,意圖畢其功於一役。此戰雖然失敗,但是姜維發動這場戰爭從戰略上看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姜維兵敗段谷,但是洮西之戰的影響尚存。而不久以後魏國淮南發生叛亂,姜維自然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姜維最後一次北伐,距離前一次北伐整整五年,也稱不上窮兵黷武。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姜維北伐,是否是窮兵黷武

姜維北伐的成效

在姜維北伐期間,魏國從未主動進攻過蜀漢。即使是姜維擺脫費禕制約以後,姜維每次北伐出動的兵力都不過數萬。而姜維就是憑藉這點兵馬,迫使魏國戰略防守數十年。而在姜維屯田沓中以後,魏國立即發起了對蜀漢的全面進攻。姜維北伐並非窮兵黷武,而是以攻為守,客觀上延續了蜀漢政權。北伐也並非毫無建樹,相反是勝多敗少,以蜀漢的國力,姜維能夠有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了不起。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