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佈雙減違規問題舉報渠道,《伊索寓言》竟然被投訴?

昨天,教育部官方又公佈了雙減違規問題的舉報渠道。為什麼要用

“又”呢?因為早在8月18日,就已經公佈過一次類似的舉報渠道了。時隔短短兩個月,就又一次公佈。為了讓人民群眾能更加順暢地舉報,教育部真是不辭辛勞。

大資料時代,各種

app或許都在悄悄窺探我們的隱私。剛剛在教育部上看過關於舉報的訊息,另一個app又給我推送了另一則關於舉報的訊息。

教育部公佈雙減違規問題舉報渠道,《伊索寓言》竟然被投訴?

這次推送的訊息是關於《伊索寓言》被舉報。起因是某位家長髮現書中有一則蟹殺死蛇的故事,讓這位家長很不安,因為他覺得這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所以他就舉報了《伊索寓言》。

我只是在剛認字的時候看過《伊索寓言》,距今已經有

2

0多年了,大部分故事都忘了。

故事很簡單,蟹因為蛇不聽他的話,而且屢教不改,所以把蛇給殺了。

教育部公佈雙減違規問題舉報渠道,《伊索寓言》竟然被投訴?

這讓我想起了不久的一則微博熱搜:因為

3歲的兒子上培訓班不配合,媽媽一怒之下猛踹兒子襠部,結果導致兒子生殖器嚴重受傷,被送進急診室。嗯,媽媽因為兒子不聽話,所以就把兒子踢傷了。這和《伊索寓言》中蟹殺死蛇的故事何其相像。

教育部公佈雙減違規問題舉報渠道,《伊索寓言》竟然被投訴?

看來,《伊索寓言》根本不是寫給孩子的,而是寫給家長的。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家長要舉報這樣一本寓言書:想必是因為寓言戳中了家長的內心,讓家長惱羞成怒。

這位舉報《伊索寓言》的家長,打的旗號是

“擔心會給小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無可挽回的負面影響”,說起來真是好高尚的理由。可惜,心裡的真實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有的舉報,要麼是因為惱羞成怒,要麼是擔心自己利益受損。上海建西學校那位舉報學校透過考試分快慢班的家長,想必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考不進快班,所以希望大家都別進快班,這屬於擔心自己利益受損的舉報者。

教育部公佈雙減違規問題舉報渠道,《伊索寓言》竟然被投訴?

最近還有另外一個關於舉報的故事也很火:據說有位初三數學老師藉著給朋友讀初三的娃幫忙的理由,每天在朋友圈發點數學題,同時把昨天的題目詳細解答也發在了朋友圈。然後這位老師要求學生家長有空的時候就看看他的朋友圈,無需點贊更無需轉發。

老師這麼做也是煞費苦心了。因為現在規定初中生每天的作業不超過

90分鐘,分到數學上不超過15分鐘,也就只能佈置一兩道題。初三學生馬上面臨中考,如果每天只做一兩道數學題,中考數學成績可想而知。為了讓願意學習的同學能有一個好成績,同時也為了保證自己不違反雙減規定,老師只能從朋友圈發點題目了,做不做都靠學生自願。

教育部公佈雙減違規問題舉報渠道,《伊索寓言》竟然被投訴?

但是,班上有一位家長舉報了這位老師,理由是

“老師利用朋友圈佈置作業,傳播焦慮情緒。”還好這位老師從來沒有要求學生做自己發在朋友圈的數學題,還好朋友圈發數學題不違規更不違法,所以那位家長的舉報被駁回了。

這位家長的真實想法很好猜:自己不想讓孩子做數學題,就不允許孩子的同學做數學題。這很像在長跑比賽中自己想休息一下,就把所有選手都拽著不準跑。這種惡意舉報的家長,完全是老太婆靠牆喝稀飯

——卑鄙(背壁)無恥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