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孔子到楚國,楚國的狂人接輿遊蕩在孔子的門前唱到:“鳳鳥啊鳳鳥!為何道德會這樣衰敗。來世讓人們無法期待,往世又無法返回。天下有道,聖人的事業可以成功,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當今這個時代,只求免於刑罰。福祉比羽毛還輕,沒有人知道去享受它。災難比大地還重,沒有人知道去避免它。罷了罷了,別在人面前誇讚自己的品德。危險啊危險,不要在地上制定規則讓人遵循。棘刺啊棘刺,不要妨礙我走路,旅途中的刺榆啊,不要刺傷了我的雙腳!

山木自己招致砍伐,油脂自己招致燃燒,桂樹因為可以食用,所以遭人砍伐,漆樹因為有用,所以被刀割。人們都知道‘有用’的作用,卻不知道‘無用’的作用啊。”(選自《莊子·天地間》)

接輿是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隱士。平時“躬耕以食”,因對當時社會不滿,剪去頭髮,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們稱為稱楚狂接輿。

接輿平時依靠自己耕種來養活自己,剪去頭髮,裝瘋而不肯做官。他喜歡發表各種大而無當的言論,聲稱在遙遠的姑射之山上居住著神仙,這些神仙不需要吃五穀,能夠吸風飲露、騰雲駕霧,保障老百姓每年都有好收成,這些言論引起了當時人肩吾和連叔的爭議。接輿也曾唱著歌從孔子的車前走過,諷刺孔子的積極從政。楚昭王聽說接輿很有才能,派使者帶著百鎰黃金、車馬二駟去聘請他為官治理江南,但被接輿拒絕,使者只得把禮物丟棄在接輿的家門口。接輿和妻子兩人最後隱居在峨眉山,以蘆柑、韭菜為食,養性山林,淡泊人生,直至死去。

接輿夫婦在後來被道教尊為大仙,“天府四相”中的“天機內相”就是指接輿。媯姓陸氏人均認他為始祖。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儒家入世,追求的一直都是大隱境界,很多時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源於一種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獨立人格精神,以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高潔志向以及使命感,當然,還有行仁行義,積善成德的博大情懷在支撐。

兩個走在沙漠上異常口渴缺水的人,撿到半瓶水,一個人憂愁地說:“唉,只剩下半瓶水了。”而另一個人卻持著不同的心境,他開心地說:“啊,太好了,竟還有半瓶水!”這兩個人面對著相同的局面,對待的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結果自然是後者走出了沙漠。

孔子先生就是那種所信篤定,積極向上之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口中唱道:“鳳凰啊,鳳凰啊,為什麼道德如此衰微,過去的已經不能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現在那些從政的人危險呀!”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快走幾步避開了孔子,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什麼是“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