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於上世紀末豪擲巨資1。5億元製作出品了一部反映太平天國運動的大型電視連續劇,片名就叫《太平天國》。

劇中,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洪宣嬌、傅善祥、曾國藩等演員的表演基本到位,各有特色。

有人說,在已經拍攝的有關太平天國的電影、電視劇中,這部《太平天國》是拍攝得最好的一部。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不過,該劇播出後,《羊城晚報》也評:“劇中美化洪秀全的地方不少,許多楊秀清幹過的好事,都歸到洪秀全名下了。也許這是為了給農民起義領袖增光所必須的;但是,如果還歷史以真面目,這種做法亟不可取。”

的確,細究歷史,剖析史料,就不難發現,洪秀全其人平庸,才幹中下。

其應試科舉多年,連個秀才也混不上,學識之低劣可想而知。

某次落榜之後,受西方傳教士散發的基督教義影響,腦袋發昏,竟然妄想自己是上帝的兒子。

同鄉人馮雲山不以之為癲瘋,反居為奇貨,奉為教主,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建立了“拜上帝會”。

馮雲山和楊秀清率領會眾發起金田起義後,實行“虛君”制,只把洪秀全當成會說話的“塑像”來看待,以在會眾中繼續保留神秘氣氛。

而在金田起義到天京事變爆發的六年時間裡,洪秀全也非常配合馮雲山、楊秀清等人的安排,兩耳不聞窗外事,每天顧自淫樂。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這也是清廷與太平天國作戰多年,還搞不大清楚到底有沒有洪秀全這一號人的原因。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捕後,在總結太平天國成敗時,也直言:“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另外又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也就是說,太平天國之所以能擁有半壁江山,主要是馮雲山、楊秀清等人的功勞。

這裡,專門來說說楊秀清。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雖說電視劇《太平天國》把楊秀清的許多業績移花接木轉嫁到了洪秀全頭上,但劇中的這樣一幕,仍充分地反映出了楊秀清胸懷萬千韜略、身負蓋世大才的巨大魅力:太平天國的女狀元、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狀元傅善祥,嬌羞無限地伏在楊秀清的懷裡,雙眸情深款款地注視著楊秀清粗糙而蒼老的臉龐,眼神裡滿載愛意,愛意中洋溢著崇拜。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關於傅善祥,乃是史有其人。不過,有些史料將之記作“伏善祥”。

1853年春末,太平天國開甲取士,並打破常規,增加“女科”。飽讀詩書且不甘埋沒的傅善祥報名應試,脫穎而出,奪得頭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考試結束,楊秀清把傅善祥招進東王府,任命為“女侍史”,培養成了自己的女秘書兼情婦。

傅善祥有狀元之才,精明能幹,卻對楊秀清無限崇拜,這已足以彰顯楊秀清的傑出與不凡。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楊秀清家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下的平隘新村,5歲喪父,9歲喪母,由伯父楊慶善撫養成人。因在當地屬於外來戶,沒有田地耕種,年紀稍長,就跟隨伯父在紫荊山以種山燒炭為業。

誰能想得到?就是這樣的一個燒炭佬,沒讀過書,目不識丁,竟然無師自通地掌握了軍事家和政治家的種種謀略佈局、軍事策劃、建制施政!

誠如李秀成在《李秀成供》中所說:“天意不知如何化作此人!”

清方所編《賊情彙纂》也不得不承認楊秀清“於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頗能諳習。雖不讀書,罔知兵法,然皆譎詐機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勢。”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楊秀清主持大局,籌備行政組織,頒佈行政法度,創造軍事規章,整然有序。

首義階段,楊秀清指揮太平軍乘虛蹈隙,轉戰各地,在轉移過程中消滅敵人,發展和壯大自己。

在思旺大戰中,楊秀清聲東擊西,全殲向榮軍,擊潰烏蘭泰部,取得了震赫一時的官村大捷。

永安(今蒙山)突圍,楊秀清設伏於平衝,擊殺清軍四總兵,聚殲清軍四千多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52年夏,軍至道州(今湖南道縣),諸將多懷土重遷,欲返廣西。楊秀清深謀遠略,力排眾議,主張“直前衝擊,循江而東,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

目標既定,太平軍遂東破郴州,進圍長沙。

長沙池深城堅,太平軍力攻數十日不能克,而清各路大軍源源不斷入援,雲集於城下。

楊秀清審時度勢,令石達開紮營湘江西岸要地,又連舟為浮橋以通兩岸,隔江相護,全軍突然撤圍,迅速北上。

到了洞庭,徵得民船,攻佔嶽州(今岳陽市),分水陸兩路,順江東下,破漢陽,取漢口,克武昌,破九江,奪安慶,陷蕪湖(今均屬安徽),全力攻佔南京,氣勢如虹。

南京既得,改名天京,定為都城。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楊秀清席不暇暖,即命指揮羅大綱取鎮江(今屬江蘇),天官副丞相林鳳祥佔揚州,以使三城互成犄角。

不日,清欽差大臣向榮督師尾隨而至,在南京城東結營,稱江南大營;欽差大臣琦善也在揚州城外結營,稱江北大營,共圍大京。

這種情況下,楊秀清展現出了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卓越的戰略遠見,於該年5月發起北伐和西征。

北伐軍自揚州出發、西征軍從安徽和州啟程,攪得山河動盪、四海沸騰。

雖說林風祥、李開芳所率北伐軍及以後所遣援軍先後覆沒,但清廷在手忙腳亂地解救腹心之災時,武漢、南京以南的半個中國已被太平軍牢牢掌握。

1854年5月,西征軍遭遇到挫折。

楊秀清當機立斷,走馬換將,讓石達開接替賴漢英。

石達開不負重望,扭轉局勢,全面壓倒清軍。

天京被清方江南、江北大營圍困,楊秀清並不急於解圍,連續在遠方落子,著著精彩,讓人目眩神迷,歎為觀止。

石達開在湖口、九江、武昌大發神威之際,楊秀清又從容佈局,在揚州、鎮江、蘇州三個方向同時開闢三個戰場。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1856年6月,在“外似端緒紛亂”之際,楊秀清“內實總攬大綱,一無所紊”,突然抽空對清軍江南、江北大營下手。

他先命秦日綱率數萬精銳自天京援鎮江,隨後又其置西征前線勝局於不顧,調兵回援。

秦日綱攻破清軍圍師後又渡過長江,擊潰江北大營,踏平其營壘120餘座。

旋全軍南渡鎮江,破九華山清營,殺江蘇巡撫吉爾杭阿。

江北大營已破,陳玉成、李秀成等人慾罷兵休整,楊秀清卻嚴令他們立即改道進攻破孝陵衛江南大營,示“違令者斬”。

當此之時,翼王石達開已率領精銳3萬餘人奉命從江西趕回天京,於是各路分頭進擊,竟一舉攻毀清軍江南大營。向榮逃往丹陽,憂憤而死。

楊秀清指揮各路太平軍擊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之戰,可謂神來之筆,出敵不意,卻又胸有成竹,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摧枯拉朽。

清朝士人在《武昌紀事》中嘆息:“(楊)有事傳令,以次而下,奉行甚速。賊所倚賴者,秀清一人而已。”

楊秀清:天國第一名將,目不識丁,謀子佈局精妙,取天下如卷席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兼具將帥之才的英雄人物,卻慘死於太平天國的內訌之中。

太平天國事業也因此由盛轉衰,漸漸走向沒落、敗亡。

太平天國後期重要人物軍師洪仁無可奈何地悲嘆說:“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