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

在明代梅之渙在採石江邊李白墓前題詩:“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得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意思是說“李白死後變成採石江邊的一堆土,而李白人雖死,他的詩名卻照耀傳誦千古;那些來來往往經過的人,竟也在李白的墓前亂題詩,就好像在魯班門前賣弄大斧,實在太不自量了”。 可是人生在世無非是說說別人,同時也被別人說說而已矣,梅之渙在嘲弄別人的同時也把自己裝進去了。每當大言不慚地臧否那些大師名家的時候我都聊以此解懷。

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

王文治臨蘭亭

在書法這個貼吧裡面,討論得最多的當屬《蘭亭集序》,自李唐以降,論書者無不以蘭亭為尊。歷代名家全方位無死角地對蘭亭進行解讀,從筆法,結構,章法,韻致無不至也。因為解得太多,所以有很多重複的論述,讓人感覺有很多人在拾人牙慧。但是我們讀黃庭堅論蘭亭,讓人聞之耳目一新。

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

王文治臨蘭亭

《蘭亭敘草》,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反覆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摹寫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會其妙處爾。

首先是肯定蘭亭為王羲之平生得意的佳作。“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不管怎麼看,無敗筆也無敗字。黃庭堅作為一個儒者在宋代道學發展史上也有自己的位置,這樣的解法,也是閤中庸之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敗筆和敗字都是在具體的上下文中而言,若是拆開了,孤立地來看,蘭亭裡有些字都塗抹成那樣了,怎麼可能沒有敗筆和敗字呢?但是從整體氣韻上看又是和諧而流暢的。在行草書中,不在具體的書法語境中去體會,而拎出一個單字來品評高下,那是對書法的無知。這個意思黃庭堅沒有直接在這裡說出來,而是在另外一段中做了補充說明。

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

王文治臨蘭亭

《蘭亭》雖是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以為準,譬如周公、孔子,不能無小過,過而不害其聰明睿聖,所以為聖人。不善學者即聖人之過處而學之,故蔽於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魯之閉門者曰:“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也。”可以學書矣。

就像是周公,孔子這樣的聖賢也有有小過,但不會因為這些小過而妨礙其聰明睿聖,與之同理,蘭亭也是有小過的。前面說“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後面說有小過,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不然,他是說如果剝離於整體,一筆一劃地去考察,那肯定是有瑕疵的。善學者學聖人之聖德,不善學者學聖人之過,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然後舉了一例子,魯國有閉門讀書者,學柳下惠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其中具體的足與不足肯定和書法沒關係,但這中間的道理是相通的。學書法就是學人家的長處。關注曉閣書畫陪您讀歷代書論。

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

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

讀黃庭堅論《蘭亭集序》,從別樣的視角,看到精彩的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