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出自《論語》和《增廣賢文》裡的句子,它們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那天我們聊天,一個老哥感慨,當年他去外地考察,發現了一個很適合自己創業的專案。

準備動身那天,他把行李都打點好了,母親不同意,他就沒走成。

他說他是家裡的老大,弟妹年幼,家裡需要人的地方就是太多。

而且母親一再告誡他:父母在,不遠遊。

多少年過去了,他現在每每想起來,心裡還是充滿了無限遺憾。

我發現對這些《論語》、《孟子》、《增廣賢文》裡的某些句子,許多人往往只知上句,不知下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實際上它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

這些出自《論語》和《增廣賢文》裡的句子,它們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第一:“父母在,不遠遊”出自《論語·里仁》,它下面還有一句,它的完整句子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方是指去處,方向,方法。它不是反對一個人有了目標出去奮鬥,它是說,當一個人決定外出時,要記得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讓他們知道你的去處是安全的,不要讓他們擔心,必要時自己要安排好照顧老人的方法。

第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自孟子《盡心上》,許多人把“為己”理解成:為了自己。實際它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將會天理難容。“為”在這裡是指修為,修養的意思。

這些出自《論語》和《增廣賢文》裡的句子,它們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第三:“慈不帶兵、義不經商,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它們出自《增廣賢文》,這些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理解對了嗎?

慈不帶兵,仁慈的人為什麼不適合帶兵打仗?

身為將領,一旦仁慈心軟,表面上看好像會避免很多戰爭,讓很多百姓免於戰火,但是卻害了更多人,因為和平往往是打出來的,沒有戰爭就沒有和平,一味的忍讓並不能讓弱者免於被殺戮的命運,相反只能讓戰火連綿。

義不經商,講義氣的人為什麼不適合經商?

身為商家,第一業務就是創造價值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還要保證自己能賺到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商業的迴圈,從而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一身情義,捨己為人,大公無私這些品質固然高尚,但這些都不是商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賺錢是商人最好的修行,沒有商業的社會是沒有生命力的。

這些出自《論語》和《增廣賢文》裡的句子,它們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情不立事,重感情的人為什麼不適合謀事?

人在做事的時候,最忌諱被情感干擾。人一旦動了感情,往往就會失去理智,而人在不理性和冷靜時往往做出害人害己的決策,不是說重感情不好,而是人在被感情干擾的時候不適合做決策,會影響全域性的利益。

善不為官,善良的人為什麼不適合做官?

作為官員,最重要的是公正廉明,心太善的人往往會因為可憐別人而失去原則,甚至別人哀求幾句就心軟了,這是做官的大忌,對個別人的寬容就是對集體的不負責,做為一個領導或老闆一定要成為一個無情又公正的人,而不是僅僅要成為一個好人。

一個人有多少善良和情義,就需要有多大的智商和手段與之相匹配,唯有高舉雷霆手段,才能行菩薩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