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中國歷史上閉關鎖國的話題,在今天的歷史教科書裡基本上都會把閉關鎖國這口黑鍋全都扣在明朝跟清朝頭上:全都是因為他們閉關鎖國,才會導致中國近代這麼落後。

可筆者不這麼看。如果說清朝閉關鎖國的話那完全沒有問題,可是如果把閉關鎖國這口黑鍋放在明朝身上,估計,大明的航海先驅們都忍不住喊冤叫屈了。

太祖禁海,非為鎖國

明朝初年的時候,太祖皇帝朱元璋立下規矩,民間商船,沒有經過政府的允許不得私自下海,違者殺無赦。請注意,只是民間的船,官方的船隻其實是可以下海的。只是因為當時的國家經過多年的戰爭摧殘,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不能夠大興土木修船。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在當時海上還有朱元璋的老對手方國珍的殘餘勢力,這些人跟日本的倭寇勾結在一起,經常興兵侵犯東南沿海地區。大明又不能為了這些小團伙大興土木,興師動眾,這無疑是牛刀殺雞。只好一禁了之,不許他們跟陸地上的反對勢力勾結。

針對這種現實狀況,明太祖朱元璋的對外政策是朝貢貿易,很多人提到這種朝貢貿易的時候,都難免咬牙切齒: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人家只不過是隨便給你送一點不值錢的特產,可你卻大把大把的銀子往人家懷裡塞,這不是很愚蠢嗎?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說這話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朝貢貿易並不是誰都可以做的,當時大明政府是有規定的,你只有持有官方頒佈的許可證才能夠做朝貢貿易,各國為了得到大明朝政府的紅包,就必須要承認大明是中國唯一合法政權,不能進行反明活動,更不能與海外的反明勢力勾結,這就相當於今天如果你想要跟中國做生意就必須要承認一箇中國的原則。

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支援那些海外殘餘勢力。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就是,避免他們跟明朝政府內部的反對派勢力勾結在一起,比如丞相胡惟庸造反的時候就曾經聯絡過東南沿海的倭寇。而且當時大明政府正在進行反腐。這種政策可以有效避免國內的腐敗分子往海外跑。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與這種政治收益比起來,發給他們幾個紅包又算得了什麼呀,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就是,這些人來進行貿易並不是他們單獨一個人來的,一條船上往往有幾百人,只有三四個人是來拿紅包的政府官員,大多數人都是他們的民間商人,當時明朝政府對朝貢貿易的收稅率可是高達50%,這麼算下來你說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呢?總之,朱元璋的封海跟滿清那種

勿使漢蒙聞之

的故意愚民不同。

七下西洋,天下富強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明成祖朱棣繼位,他想要做大事業洗清自己的汙點,那就必須要有錢,於是他就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海外貿易這塊肥肉身上,當時海外一兩銀子的胡椒,運到大明可以賣20兩。這簡直就是暴利啊。海外的商人把貨運到大明來,然後把它賣成銀子,再用這些錢購買大明朝的瓷器絲綢,然後運回海外,來回一倒騰這就是兩筆利潤了。難怪朱棣都眼紅。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現在他準備跟這些海外商人搶生意了,他先是派鄭和帶領航空母艦,把貿易路線上的攔路虎,南洋海盜陳祖義捉到北京斬首,殺人立威。

然後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地區設立了舊港宣慰司,現在很少有中國人知道我們曾經還有這麼一塊海外領地。這個地方就作為中國跟海外貿易的中轉站,掌控對明貿易,當時鄭和船隊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噸位總和,憑藉抗風險能力跟運輸上的規模效應,任何的民間商船都沒有辦法跟它競爭。

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諭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

這這可不是傳說中的好面子,為宣揚國威而勞民傷財啊!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國企落幕,私商崛起

那麼這麼好的事情,後來為什麼就不幹了呢?因為它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啊,我們前面說過任何的民間商船都沒有辦法跟鄭和寶船競爭。當年能夠有資格去做海外貿易的都不是一般人,因為海貿風險高投入大。

海商必富商,家裡頭在朝廷上都是有人的,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登基後,這些人在他上位過程中勞苦功高,他必須對這些人有所讓步,上位伊始就停止了下西洋活動,好在這個明仁宗的皇位只有短短十個月的有效期。

他的兒子朱瞻基即位後,又開始了下西洋的活動,可是這位英明的皇帝英年早逝,最後只留下了孤兒寡母,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在他掌權前,權力都由文官集團掌握,等朝廷準備再次下西洋已經是30年後,一代人的時間,鄭和的寶船都被拆散成零件了,一切都晚了。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朱祁鎮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曾想再下西洋,結果兵部尚書胡大夏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直接把鄭和留下的資料燒了。

又過四十年,又有一個皇帝想動這蛋糕。嘉靖皇帝是個大明第一聰明人,從來都只是他搶別人的錢,絕對不允許別人搶他的錢,當時朝廷裡頭的文官集團名義上是要禁海的,說是遵守祖制!他們為什麼不直接開放海外貿易呢?實際上民間貿易一直都沒有停過,只不過是他們在走私而已。因為如果朝廷公開承認海外貿易,那就是要收稅的。

你們不是要守祖制禁海嗎?好哇,嘉靖派了一個叫做朱桓的人去嚴厲打擊沿海地區的走私貿易,結果沿海地區的這些非法商人就組織武力抵抗,史稱倭寇。有意思的是朝廷裡頭的大臣們,他們非但不罵那些非法武裝,反而譴責按祖制辦事的朱桓,說什麼

寇自朱桓始

。這說明他們看的是明明白白呀。

嘉靖皇帝是個不服輸的人,跟倭寇鬥了一輩子。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隆慶開海,各讓一步

嘉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隆慶登基,雙方各退一步,朝廷開放一個叫月港的沿海港口,允許民間貿易。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都不多開幾個港口,不能夠多開,多開就沒走私沒暴利了。而一個港口吞吐量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對外貿易,剩下的貿易量就只能走私了。

開一個,你們吃肉朝廷喝點湯。就這樣倭寇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說沒就沒了。自從開海之後,77年內海外流入中國的白銀,3。3億兩約佔世界三分之一。按照當時平均10%的稅率,77年要收3300萬兩,每年海關稅應該43萬兩,可實際只有6。9萬兩。要知道3。3億隻是淨流入,3300萬兩隻是他流入一次的稅。這3。3億到底流入流出多少回,只有天知道。其中奧妙不言而喻啊。

七下西洋,隆慶開海,大明政府為何還是錯過海洋?

說到底,大明王朝錯失海洋都是因為國家力量被私人資本完全排擠出去而無法對海外輸出秩序。西方則不然,民間開路,政府跟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政府馬上就派軍殖民,大明商人為了一己之私,甘心屈就於西班牙荷蘭的國際貿易秩序之下當一箇中間商。為什麼呢?因為西方雖強,卻沒有鄭和船隊那樣背靠強大國力的碾壓優勢,在東亞做貿易,離不開鄭芝龍和大明海商這些皇協軍。吾國錯失海洋,非敗於西方,國不在制度,敗於權貴之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