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奮進 馬不揚鞭自奮蹄——景谷縣持續推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核心閱讀

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脫貧摘帽不是扶貧工作的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馬不揚鞭自奮蹄,景谷縣持續推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繫好防止返貧“安全帶” ,打好有效銜接“組合拳”,不僅讓脫貧成果質量更高、成色更足、效果更好,而且為鄉村振興築牢發展的基石。

建立後續幫扶機制

繫好防止返貧“安全帶”

家住威遠鎮麻慄樹的建檔立卡戶葉保光一家4口人,大女兒正在上大學,今年9月小女兒也將上高中,因為家裡有兩個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葉保光一家被納入風險監測機制的物件。為及時掌握葉保光一家的生產生活情況,鎮村兩級工作隊員經常到他家走訪,積極為他家增收出謀劃策。目前,葉保光一家4口不僅享受著低保政策,而且他還被聘為生態護林員,並不時跟著村裡的務工隊一起外出務工;妻子胡有美則在家種菜、養豬,一年下來全家有近5萬餘元的收入。同時,上大學的大女兒除享受生源地貸款的政策外,還享受每年3000元的雨露計劃補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堅實的保障。胡有美激動地向記者說:“這幾年全靠國家政策好,幫助家裡解決了娃娃讀書錢的問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生活會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據悉,像葉保光家一樣,2021年以來,景谷縣透過月動態監測和集中排查共識別認定監測物件188戶583人,其中,脫貧不穩定戶93戶267人,邊緣易致貧戶56戶188人,突發嚴重困難戶39戶128人。為抓實防止返貧工作,景谷縣先後制定了《農村貧困物件動態監測和落實幫扶常態化機制》《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方案》等系列措施,為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提供政策措施保障。同時,全縣以村為單位,組建了由鄉(鎮)幹部、駐村隊員、村組幹部組成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工作隊,重點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產業就業、家庭突發事件、重點人群收入支出情況等開展排查。根據風險型別和返貧致貧原因,以“兩不愁三保障”為基本標準,從增收、減支兩個方面精準發力,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一方面針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物件,加大產業就業幫扶,落實小額信貸、公益性崗位、務工獎補等幫扶政策,支援和鼓勵監測物件透過發展產業、外出或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針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物件,及時按程式給予特困供養、低保、臨時救助等政策幫扶,確保基本生活有保障。截至目前,全縣共向監測物件累計發放小額信貸3625。8萬元,實現務工就業1083戶1493人,公益性崗位安置239戶239人,納入農村低保1168戶2862人,給予臨時救助737戶1085人次。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推進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

時下正是管理桉樹的好時機,威遠鎮香鹽村芒涯河一組的李學昌正在自家桉樹地裡除草。2002年,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作為黨員的李學昌率先種上了桉樹,幾年下來收入很不錯,現在他家的桉樹已經發展到300多畝。“以前我們村沒有什麼產業,只種植一些玉米、稻穀或養雞,收入都很低。2002年開始引進種植桉樹,去年我家砍伐桉樹2000多立方米,純收入有四五十萬元。近年來,透過種植砍伐桉樹,村裡平均每戶純收入不下七八萬元,家家都蓋起了新房,我們村子有10多戶人家還買了小轎車,而摩托車是家家戶戶都有,老百姓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學昌向記者介紹說。

香鹽村轄12個村民小組402戶1577人,村民主要以拉祜族、傣族為主,其中60%以上為拉祜族,是景谷縣5個“直過民族”村之一,40個省級深度貧困村之一。大部分拉祜族群眾曾經一度過著刀耕火種、靠山吃山、靠天吃飯和“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賺錢今天花”的日子。2015年以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香鹽村抓住各級黨委、政府對“直過民族”聚居地區加大扶持力度的政策機遇,在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的掛鉤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專案的支援下,依託當地豐富的林業、林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桉樹和甘蔗產業,目前,全村共種植桉樹近3萬畝,人均18畝以上;甘蔗2300餘畝,成為遠近聞名的林業、甘蔗種植專業村,全村建檔立卡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1614。5元。香鹽村黨總支書記刀文明說:”2017年以前,村上沒有什麼集體經濟,只有鎮黨委每年撥給的3萬元工作經費,遠遠不夠村裡的支出。2017年以後,透過種植桉樹和發展其他集體經濟產業,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6。5萬元。另外,各村民小組的集體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去年有1個村民小組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2個村民小組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

離香鹽村5公里的地方就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紙漿廠——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實現一棵樹從育苗到種植、管理、砍伐、運輸再到生產成產品的全產業鏈條,可提供固定就業2000多人,勞務用工涉及10多萬人,佔景谷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開賦介紹:近年來,雲景林紙充分發揮省屬企業優勢,帶動景谷各族群眾建成原料林基地120多萬畝,每年實現產值15億元以上、利稅2億元左右。今後,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依託景谷優質的林業資源,依靠各族群眾的支援和幫助,全力加快推進“林紙三百”專案,為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據瞭解,“林紙三百”專案是普洱市為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將依託雲景林紙20多年生產實踐探索出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林產業發展模式,整合全市林業、環保及土地等資源要素,建設300萬噸林漿紙一體化專案,計劃2021年啟動,2025年建成。專案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222億元以上,利稅40億元以上,帶動地方12萬人就業,拉動地方經濟200億元以上。目前,該專案正在有序推進中。

掌握有效銜接主動權

讓脫貧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景谷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實現了貧困村、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全部清零。2017年至2020年,連續四年取得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好”的等次,2019年接受並通過了貧困縣退出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以零錯退、零漏評、96。37%的群眾滿意度取得了全市第一、全省第六的實績,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全縣14200戶、52217人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100個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貧困發生率由17。64%下降至零發生率;2020年又在全市率先順利透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和省級驗收,在脫貧攻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景谷答卷”。截至2020年,全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3元,同比增幅7。4%。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景谷縣委、縣政府搶先佈局、主動謀劃,聚焦抓鞏固、抓銜接,攻重點、破難點,打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組合拳”,在5年過渡期內,將做到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集中資源支援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全縣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鄉村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紮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全縣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國農民平均水平。

緊抓鞏固成果,接續鄉村振興,景谷縣牢牢掌握主動權,匯聚起鄉村振興的蓬勃動力,用實際行動勾勒出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新畫卷。

(本報記者 陳景鋒 李顏 通訊員 胡開華 周潔 楊帆 編輯:阮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