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首唐詩,才知道孤獨也可以如此美麗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表現了大自然的恬靜之美,也飽含了禪宗的神韻,後世人尊他為“詩佛”。

《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詩。

讀了這首唐詩,才知道孤獨也可以如此美麗

竹裡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五絕,表面上看,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平淡無奇。單獨看每一句,既沒有美麗的景色,也沒有動人的情語。

詩中的景物,只有三個詞:“幽篁”、“深林”、“明月”。

詩中的人物活動,也只有三個詞:“獨坐”、“彈琴”、“長嘯”。

但是,四句詩合起來,卻意境高遠,讓人回味無窮,有物我兩忘之感。

開始的一個“獨”字貫穿了全篇,詩人塑造了一個悠然獨處者的形象,和屈原《楚辭·九歌·山鬼》中

“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有異曲同工之妙。

次句承上寫詩人悠然獨處,借彈琴和長嘯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第三句常見的理解是:深林之中沒有人知曉我的存在,這樣的解釋與本詩的意境相差甚遠。筆者認為,這裡的“不知”可以理解為“深林”和“人”互不相知,就像李白的詩句: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簡單的說就是物我為一,不分彼此,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四句詩人則跳出了畫面。從畫面中跳出來的詩人,看到了當空的明月、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的竹林、竹裡館以及詩人自己。

詩歌意境的形成,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正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的藝術境界:“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讀了這首唐詩,才知道孤獨也可以如此美麗

在一個靜謐如水的夜晚,明月高照空明澄靜,一切都是那麼平和、自然、安閒自得。

不需要高朋滿座,不需要高談闊論,甚至什麼都不用想。

在這樣的時刻,時間是屬於你一個人的,空間是屬於你一個人的,你只屬於大自然。

多想一個人背起行囊,跋涉萬水千山,飽覽塵世繁華,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奢望。

怎麼辦?獨坐一片寂靜的竹林,彈奏幾個不成調的音符,唱幾句不成調的歌詞,雖然無人聆聽,但有天上的那輪溫馨的明月與我相伴。

讀了這首唐詩,才知道孤獨也可以如此美麗

孤獨是一種境界,孤獨是一種心情,孤獨不僅是感受,更是是一種對生命的領悟。

這樣的時刻,孤獨是如此的美麗,一切語言都是多餘。

何須觀眾,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