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1。一封信件引發的血案

《見字如面》第一季第五期節目中,演員何冰朗讀了一封寫於西漢時期的書信《報孫會宗書》,這是庶民楊惲寫給老友孫會宗的回信。

誰知這封和老朋友嘮嗑的信竟招來了殺身之禍:楊惲被腰斬,孫會宗也被罷職,貶為庶人。到底是什麼樣大逆不道的內容,觸碰到漢宣帝的逆鱗呢?

《報孫會宗書》原文如下: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推其終始,而猥隨俗之譭譽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過。默而息乎,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並力,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複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滛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睏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幹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毋多談。

楊惲是個好人。在父親看來,他是個孝子,繼母無後,他恭敬孝順,待如親母,繼母去世後將全部財產留給楊惲,他卻把錢都分給了繼母的親戚,自己分文未取;在百姓看來他是好官,清廉公正,奉公守法,不徇私情。

然而楊惲卻有個致命的缺點:亂說話。本來因為告發霍光子孫謀反而獲封為平通候,位列公卿,卻因為管不住嘴巴,隨便大放厥詞,給皇帝的發小戴長樂抓住了把柄,被一狀告成了庶人。

楊惲自此居家治產縱情聲色,認認真真的過起了老百姓的日子,好友孫會宗寫信勸他好好閉門思過,保持低調,日子別過得那麼開心,好讓皇帝看到悔過之意,然而楊惲並不領情,反而立即回了這樣一封“要命”的信,很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2。楊惲的外公不簡單

本來楊惲的一生也就停留於此,在歷史的濤濤大河中,他的名字並不能激起多少浪花,然而當他和另一個偉大的人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歷史的天空傳出了迴響。

楊惲的母親是司馬英,而司馬英正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親閨女。司馬遷歷經14年完成了《史記》,但他知道這本書必不能存於當代,於是存下兩部,原本放在宮廷,副本藏於家中。

楊惲小時候就由母親教導著讀完了外公所著的《史記》,並深深為之陶醉,直到漢宣帝時期,他開始將書中的內容向社會傳播,世人方知道《史記》的存在。可以說沒有楊惲,外公司馬遷被人們記住的身份只是一名為李陵仗義執言而慘受宮刑的史官。

雖然不久楊惲就因為《報孫會宗書》被腰斬,但是《史記》的傳播並沒有因此停滯,漢宣帝時褚少孫在宮廷中閱讀到《史記》,並對其中部分缺失的內容進行增補,後來班固父子被皇家賜予《史記》副本,東漢中期以後,《史記》逐漸廣泛傳播流行,自唐宋之後,《史記》的聲望與日俱增,直到如今成為史學界無可比擬的瑰寶。

3。《史記》應該怎麼讀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共52萬字,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3000多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歷史,全面而深刻的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

《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和現代網路小說動輒百萬字的創作比起來,《史記》的52萬字實在算不上多,但是如果將網路文學中可一目十行的口水文換做一字千言的文言文,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從多如牛毛的《史記》白話翻譯和論文文獻就可見一斑。

《史記》毫無疑問是一部冠絕古今的史學鉅著,能夠經得起歲月的磨礪,然而這樣的好書在獲得盛讚的同時,也會因為時間久遠、文言文難懂而形成天然的壁壘,讓一般讀者首先產生畏懼和疏離感,自覺的敬而遠之,於是好書被束之高閣的事情多有發生。

看看現在市場上暢銷書排行榜就知道了,真正的經典鮮有上榜,和當下生活密切相關的書籍更容易熱銷。

好書不應該被冷落,但想要走進平常人的生活就必需讓它們和人們的生活發生點關係,比如《白話史記》就是很好的例子,用白話將史記講成故事,不僅僅是對照原文的翻譯,而是體現有血有肉的情節,因為人對故事永遠是最熱衷的。

《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比如楚威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孟嘗君雞鳴狗盜的故事;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韓信背水一戰的故事。

不同的人看《史記》抱著不同的目的,獲取不同的閱讀體驗,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看書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學識還是為了消遣娛樂。

如果是為了增進學識,研究許多年也不為過;若是為了消遣娛樂,那就輕鬆多了,對照著白話文,把《史記》當做故事來看,也能看的津津有味,欲罷不能,這也是很多人最初愛上《史記》的原因。

《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剛開始看《史記》,切不可抱著太大的功利性,期望看一遍就能對歷史瞭如指掌,倒背如流,熟記各種歷史典故,寫文章時能引經據典,旁徵博引。

能做到這樣程度的人肯定有,但絕對不是一蹴而就,必定是漸漸的形成。一開始,從消遣娛樂的閱讀目的出發,只想知道些古人的軼事,後來再讀一遍竟從故事中琢磨出些許道理,當心中已對情節、對話瞭如指掌的時候,再讀一遍,竟發現年份和地點也很有意思。就是在這樣循序漸進的重複閱讀中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對書的理解。

《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有很多人一開始抱著很大的興趣翻開《史記》,最後看不完一篇就放棄了,抱怨“看不懂,背不下來”,其實是把看書的目的和順序弄錯了。我想楊惲小時候一次次翻看外祖的書,也是因為沉迷在驚險激盪的故事中無法自拔吧,直到後來才漸漸體會出外公筆下的英雄軼事具有怎樣重大的意義,所以才決定將藏書流傳於世,不使明珠蒙塵。

如果想讀《史記》全本,建議先讀一讀《白話史記》,它從本紀、世家、列傳中各摘錄了幾篇,湊成了一本書,雖然不是全版內容,但對於對歷史剛剛感興趣,但功底又不夠深厚的人來說正正好,不至於內容太多而產生畏懼和厭倦,又有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橋段吸引眼球,這樣的分量足以讓人看的時候愛不釋手,看完之後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