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我的眼睛就是尺?

本文轉自:科普中國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3639 篇文章

提起心理測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例如:

“測測你的前世今生”

“測測你的性格主導色”

“一張圖測出你的智商”

“3分鐘測出你愛的人是誰”

“測測你的焦慮程度有多高”

“測測你是《甄嬛傳》中的哪一個角色”

……

以上這些網路熱門心理測試,你做過幾個呢?如果都做過,你一定是一位求知慾極強的心理測試“十級愛好者”!你是否好奇過,網路上的心理測試真的靠譜嗎?下面,我們就來談談神秘的心理測試:

Q:網路心理測試有心理學依據嗎?

A: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精神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心理測量。心理測量是指應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在標準情境下,透過對個體行為的客觀觀察,來描述其心理特徵的過程。一個標準化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需要以嚴格的心理學依據為理論基礎,並透過規範開展的臨床研究進行信度(可靠性)、效度(準確性)檢驗。而網路上的心理測試魚龍混雜,大部分均不符合上述心理測量工具的標準,只能稱為心理測試遊戲供娛樂。如有需要,請認準由專業精神/心理診療機構提供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

Q:臨床常用的心理測驗有哪些?

A:根據不同的測量目的,常用的心理測驗包括:

①能力測驗,如: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等;

②人格測驗,如:大五人格測驗、艾森克個性問卷(EPQ)、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等;

③記憶測驗,如:韋氏記憶量表(WMS)等;

④神經心理學測驗,如:Halstead-Reitan神經心理成套測驗等;

⑤適應行為評定量表,如:個體和社會功能量表(PSP)、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等;

⑥臨床評定量表,如:90 項症狀量表(SCL-90)、陽性與陰性症狀量表(PANSS)、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患者健康問卷抑鬱量表(PHQ-9)等;

⑦應激相關測驗,如:生活事件量表(LES)、領悟社會支援量表(PSSS)等。

Q:心理測驗提示我有重度抑鬱,我是不是診斷抑鬱症了?

A:常常有來訪者透過標準化的心理量表評估為“重度抑鬱”或“重度焦慮”,擔憂自己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或焦慮症。事實上,在當今科學發展水平下,任何一種心理測量工具都只能間接反映人的心理特質,其精確度與物理測量相比遠遠不夠,這是由測量物件的複雜性、主觀性所決定的。

舉個例子,有的來訪者在情緒十分低落時完成了抑鬱量表的測評,結果顯示總分很高,描述為“重度抑鬱”,但這種情緒低落的狀態在他的生活中可能僅僅是暫時的、突發的,而診斷抑鬱症需要相應症狀在至少連續兩週的大部分時間內顯著存在;相反,也有的來訪者實際上已經符合了抑鬱症的診斷,但在進行量表測評時主觀認為自己不存在相應問題,因而測量結果為“正常”。

不恰當地使用心理測量工具,或誤解了某些選項的內容,也可以導致測量結果的偏差。例如:一些心理量表的指導語提示需根據最近兩週的情況進行作答,而受試者忽略了這一點,實際測評時根據第一反應進行了回答。

因此,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對於疾病的診斷僅有參考價值,而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臨床醫生會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全面分析其症狀和心理問題。當心理測驗結果明顯異常時,可以選擇求助精神心理科醫生,由專業人士進行專業訪談。

Q: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既然不能作為診斷依據,為什麼醫生還會讓我使用?

A:心理測驗、心理量表是評估來訪者心理狀態的重要工具,適當地利用標準化的測驗與量表的量化結果資料,可以有助於發現情緒、人格問題所在。一些臨床評定量表可以用於精神心理疾病的篩查或嚴重程度評估,提高診療效率,例如:上文提到的PHQ-9、GAD-7分別被用於抑鬱症、焦慮症嚴重程度的評估,PANSS常用於精神分裂症的嚴重程度評估。

綜上所述,標準化的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是用於心理測量的尺,但在診斷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精神心理科醫生的精神專業訪談才是尺,合理運用這兩把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精神心理健康。

作者:上海市同濟醫院

吳佳馨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