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罵張桂梅製造教育焦慮的人,才是真的看低了她

作者:江南樹

如今,提起張校長,想必沒有幾個人不知道。

她是大山裡的免費女高校長,12年間讓1800多名大山裡的貧困女孩考入大學。為了守住學校裡的每一位姑娘,她一年四季每晚都睡在宿舍的最靠近門口床上,陪著學生跑操、上課、吃飯、自習,一次次把在田地裡務農的姑娘拽回教室,然後,送她們去看更大的世界。

2021年7月,許久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張桂梅校長,出現在全國觀眾面前,接受七一勳章的榮譽授予。

滿身傷病的張校長,佝僂著身子,手上貼滿膏藥,被人攙扶著一步步走上臺,顫抖著發表感言。

然而,伴隨著張校長每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感動與讚譽之外,爭議也隨之出現:

女高的填鴨式教育是否有違素質教育?

過度宣傳張桂梅會不會加重教育焦慮?

……

面對種種質疑,張校長不願過多談論,只堅持一句:“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走出去。”

高節奏、資訊化的當下,圍繞著教育產生的焦慮,日益嚴重的困擾父母與孩子,乃至整個社會。開啟手機,不是“海淀媽的雞娃宣言”,就是“無為而治、放任自流”的快樂教育法。

教育極端化發展之下,無論的家長還是教師,每一個教育者都有可能會受到和張校長相似的質疑。每一個家庭、學校,都在被各執一詞的教育理念擁護者們裹挾著被迫進行二選一,好像每一個不“雞娃”的父母就一定得“快樂教育”,每一個快樂教育的父母,就不能再關注一點孩子的學習成績。

極端的二選一,令深陷其中的家長、教師和孩子苦不堪言,在這場“奮力雞娃or無為而治”的戰鬥之中,沒有一個是勝利者。

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要清楚自己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是為了能讓孩子賺夠買房子的錢麼?

還是讓孩子能有一個不會失業的鐵飯碗?

其實都不是。父母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擁有獲得愛與給予愛的能力。這是物質之外,真正能讓孩子活得幸福、滿足的原因。

而這些,僅僅靠“雞娃”或者“快樂教育”是給不了的,只有積極教育,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描繪出一幅幸福的人生藍圖。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在自己的新作《孩子的品格》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小案例。

那些罵張桂梅製造教育焦慮的人,才是真的看低了她

孩子的品格——寫給父母的積極心理學

檢視

那些罵張桂梅製造教育焦慮的人,才是真的看低了她

據說彭教授的助理連續幾年一直在不間斷地做一個調查——隨機採訪每一年的清華學子,並對他們和前些年的採訪者作對比。

彭教授知道後,就和助理聊天,詢問助理的調查心得與收穫。

助理回答說道,對比幾年的清華新生,自己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大部分清華的優秀學生與優秀的畢業生在被問到他們 當年高考的狀態時,都不是那種“頭懸樑,錐刺股”,學得天昏地暗、悲從中來。

相反,這些優秀的學子在高考前相當放鬆與自信, 還兼顧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或興趣愛好。也就是說,他們的心態很放鬆,學習態度很積極,對知識的系統性與規律性有著清晰的把握,“樂此不疲,漫卷詩書喜欲狂”。

由此觀之,真正決定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知識,也不是天賦,而是教育能否培養以孩子為核心的積天天性、全面健康的發展。這依賴於孩子們能不能擁有一個積極教育的童年。

接受過積極教育的孩子會擁有怎樣的人生呢?影響了一個世紀的喜劇演員憨豆先生的童年時代,就一直受母親的積極教育影響。

憨豆小時候,長相呆萌、憨厚,做事學習也比較笨拙,經常被學校嘲笑,甚至老師都忍不住嘲諷他是個“笨學生”。

憨豆十分沮喪,開始逃避上學、拒絕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幸運的是,媽媽及時發現了憨豆的變化,她沒有指責憨豆成績倒退,而是每天不停地誇讚、鼓勵兒子。

“寶貝兒,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時候,那些還沒開放的花只是因為季節未到。”“每朵花都要努力吸收養分和陽光,需要儲備足夠的能量,等待著屬於自己的季節到來。”……

在媽媽積極的鼓勵與引導之下,憨豆越來越有自信,他始終像母親一樣堅信著,終有一天自己的花會燦爛的盛開,直到憨豆先生真正成為舉世聞名的演員。

積極教育≠快樂教育≠無為而治

近年來,由於家長們深受高壓教育下悲劇故事的影響,很多家長和教育者漸漸開始推崇“快樂教育”,並隨之衍生出一連串的方式:順其天性,無為而治。

這也是張桂梅校長被很多“快樂教育”擁護者反對的原因:她讓學生從早上學到凌晨,365天無休,孩子們都沒辦法全面發展,得不到素質教育,不值得宣傳與推廣。

在大多數父母的觀念中,積極就等於快樂,積極教育就是快樂教育,這其實是單方面的將積極教育和快樂教育劃等號了。

而實際上,積極教育並不是簡單的快樂教育。快樂教育多半指的是在教育中用某些讓人高興、快樂的方式,建立一種其樂融融的快樂氛圍,但積極的含義則比快樂豐富得多,積極教育的內涵也遠遠大於快樂教育的範疇。

對於孩子來說,真正影響一生的教育,不是讓他享受快樂,而是讓他可以自己獲得創造快樂,享受快樂,給予他人快樂的能力。

清晨,迎著山間的朝陽,大聲朗誦著“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姑娘們,未必不是正在接受著對他們來說最積極的教育引導。

彭凱平教授在《孩子的品格》中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我們的教育更應該具備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其核心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閃耀出人格的光輝,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最燦爛的生命沉澱。

這是浮於表面的快樂教育做不到的,唯有積極的教育才能達成。

如何對孩子進行積極教育呢?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偉大的恩典,同時也是我們最好“原材料”。作為生產線上的技術人員,父母該怎樣做,才能讓這件“產品”更優秀、更出色呢?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養育者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和素質—提升教育能力,然後用最有效的方法培養孩子積極的心理品質,讓孩子能夠學會以積極、陽光、正面、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社會。

這樣的孩子不僅會在學習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未來也會擁有更加精彩且幸福的人生。

在這本《孩子的品格》之中,彭凱平教授也給教育中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的家長們,提供了一整套的積極教育方法論。

01.情緒力: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並不只是一種個人感覺或感受,而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心理行為,是社會溝通的訊號。情緒力決定著孩子溝通能力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這兩種能力也是當下社會競爭所需要的最主要能力之一。

在書中,彭凱平教授告訴父母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應對人生中的不確定性,幫孩子修建“心理護城河”,用言施、身施、眼施、顏施、心施等“五施”激發積極情緒,正確處理孩子的消極情緒,管理情緒五步走原則等等。

02.抗逆力:給孩子一顆強大的心臟

抗逆力是個體在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威脅和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良好的適應能力。它是一種能從困難中恢復過來的能力。抗逆力強的孩子,通常能夠和關心他們的人產生強烈的社會支援聯絡和感情聯絡。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透過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施以積極正面的影響,提升孩子的抗逆力:

走出挫折教育的誤區

四種抗逆力的優勢

三個條件提升抗逆力

“ABC”模型提升抗逆力

03.自我效能感:幫孩子建立“我能行”的人生態度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實驗表明,自我效能感可以決定著人生的選擇,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強,預測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他就會越努力嘗試,最終效果也會越好。

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鼓勵孩子表現出積極、成功的樣子

評價孩子時對事不對人

恰如其分的激勵和讚賞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04.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培養孩子 的自我控制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孩子學會管住自己,才能真正把未來握在手裡,成為自己的主人。

這本《孩子的品格》提到,

家長

要從:保護孩子自控力心理資源,從延遲滿足能力到自控力,用好習慣替代自控力等方面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除此之外,彭凱平教授還從孩子的天賦優勢、專注力、善良、“王者之力”,共八個方面,系統告訴一個教育者,如何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有未來的教育。

聽過這樣一句話,在人生的關鍵路口,每個成年人選擇走向的路,都和他曾受到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教育孩子,其實是父母的一場長期修行。我們沒有能力護其一生,但至少,可以讓他們可以走得更遠一點、更久一些。

所以,做父母,請給孩子有未來的積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