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你好帥哥,你想要什麼風格的髮型?”

“就,這樣炸起來的頭髮,像是爆炸的炸彈一樣……”

羅福興將手放在自己的頭頂不斷地比劃著,這個髮型是他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在這之前,理髮店里根本就沒有這種髮型。

理髮師有些為難,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稀奇古怪的顧客,這名顧客竟然要做一個“爆炸”般的頭髮,他們對羅福興的審美觀,不敢苟同。

理髮師告訴羅福興:

“你說的這種髮型,我們能做,但你要是對效果不滿意,不能退款。”

“好,別廢話了,趕緊給我做頭髮吧。”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羅福興二話不說便答應了,他興奮地坐在理髮椅上,等待著新發型的出爐。

幾個小時後,他的“爆炸頭”如願以償的燙好了,看到最終效果的他滿意地點了點頭,連連誇理髮師的手藝不錯。

隨後,他又去了一趟超市,買了一瓶染髮劑,並給自己染起了頭髮。

頭髮染好吹乾,羅福興對著鏡子滿意地笑了笑,此刻,他的頭髮已經變成了橘粉色,

髮絲呈豎起狀,配合著染的顏色,看起來既炸眼又怪異。

這是羅福興自創的一種髮型,他管這種叫“時尚”,還利用英文“smart”的讀音創立了一個QQ群,沒錯,這個群名就是大眾廣為熟知的“殺馬特”。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隨著“殺馬特”文化的流行,羅福興也

成了網民口中過的“殺馬特教父”,

擁有了許多支援他的同道中人。

但羅福興在網路上“號令天下”的日子並沒有過多久便跌下神壇了,

從2009年開始,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反“殺馬特”的浪潮。

各大貼吧論壇開始封禁“殺馬特”的帖子,

一時之間,“殺馬特”就像是網路上的“病毒”一樣,成了人人討打的物件。

而羅福興也不得不妥協於現實,剪去了他曾引以為傲的頭髮,迴歸到了正常的生活中。

在這之後,羅福興在網際網路上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等再次出現到眾人的面前時,卻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出現的。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而那些曾經不理解羅福興的人,在看完紀錄片後,紛紛在網上發言說:當年是他們錯怪了羅福興,“殺馬特”不是“毒瘤”,他們當年不該歧視“殺馬特”。

更有網友發出犀利的評論:

從“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的那刻起,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便被揭開了。

那麼,

“殺馬特”文化到底有什麼深意?又揭露了怎樣的社會底層之痛?

今天,我們將藉助“殺馬特教父”羅福興的視角,將故事娓娓道來......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什麼是“殺馬特”?

對90後來說,我想

“殺馬特”這三個字大家都不會陌生

,縱使我們沒有參與到殺馬特文化的潮流中,也能深刻地感受到社會的變化。

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在學校裡,總有那麼一群剪著怪異髮型的青年。

他們的頭髮個性而張揚,並且大多數人還都給頭髮染上了色,這就導致了無論他們走在哪裡都極為顯眼。

就算是在人群擁擠的火車站,也能一眼就認出他們。

這些玩“殺馬特”的人,往往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

他們最標誌的打扮表示留著光彩奪目的長髮或爆炸頭,並且還經常畫著“驚悚”的妝容。

一些不瞭解“殺馬特”文化的人,若在街上看到了他們,或許還以為他們是混社會的。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打扮成“殺馬特”的人,並不喜歡混社會,也不喜歡尋釁滋事。

他們更喜歡聽網路音樂,或用大頭貼機器拍照上傳QQ空間,最喜歡的便是沉溺在虛擬的網路世界。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年紀輕輕的不學好,你瞅瞅這些小年輕的頭髮,成什麼樣子了。”

“這人把頭髮搞成這樣,不會是混社會的吧?”

“你看那頭髮,還不如我家的雞窩好看呢……”

每當這些“殺馬特”年輕人走在街上時,就會面臨著各種各樣非議,議論他們的大多數上了點年紀的家長。

這些家長的家裡也有小孩,他們根本無法接受這種髮型,更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變成那樣,在家長的眼中,這樣的打扮就是

不學好

於是乎,

在“殺馬特”文化流行的這段時間裡,家長圈也興起了一股教育孩子遠離“殺馬特”的風氣。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對於路人乃至親戚朋友的指指點點,這些“殺馬特”青年完全視若無睹。

在他們看來,自己根本不是“異類”,那些不理解他們的人之所以會反感“殺馬特”,還是因為不瞭解這個文化。

他們燙髮、染髮、裝酷,在網路上廣加QQ群,尋找著和他們一樣的群體。

其中,令他們最嚮往的群聊,便是“殺馬特教父”羅福興一手創立的群,畢竟羅福興可是一手創立“殺馬特”文化的人。

那麼,這裡丟擲一個問題

羅福興為何要創立“殺馬特”文化呢?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或許會有人覺得能夠創立出“殺馬特”文化的人,一定對時尚有著獨到的見解,家境應該也不會差。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羅福興並不懂藝術,也不懂時尚,就連家庭出身也不怎麼好

他出生在一個貧瘠的農村家庭,父母為了養活他紛紛外出打工,所以羅福興便成了留守兒童。

留守在家的他無人管束,所以對學習也就沒怎麼上心。

從小羅福興便混跡在網咖中,他喜歡網路帶給他的虛擬快樂,也喜歡用QQ與人聊天嘮嗑,畢竟,身為

留守兒童

的他沒有父母的陪伴,只能將所有的情感都傾訴到網路上。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當時,網路上流行起了一個詞語:

“非主流”

羅福興覺得“非主流”這個詞有些土,不是太時尚,於是他特意上網查了查時尚的英文要怎麼說,搜出了

“smart”。

也由此音譯出了

“殺馬特”

一詞。

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羅福興看了國外許多嘻哈的裝扮和影片,那些嘻哈歌手穿著怪異的衣服染著怪異的頭髮,這樣的造型深深的吸引著羅福興。

於是乎,羅福興便想著去做一個時尚的造型。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在來到理髮店後,羅福興將自己設計好的髮型講給理髮師聽,他所設計的髮型正比那些國外嘻哈歌手的造型更大膽。

也就是人們常提及的“殺馬特”髮型。

做完髮型染好頭髮後,他擺了個造型,

將自己的大頭照發到了網路上。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照片一經發布到網路,引起了無數人的爭相模仿,而那些十幾歲的孩子則紛紛在他的空間留言:

酷斃了!

自己的時尚造型被認可,羅福興既開心又欣慰。

為了和這些喜歡他的人展開交流,將自己創立的時尚傳播下去,羅福興乾脆以“殺馬特”為名,創立了QQ群。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在這之後,“殺馬特”文化開始席捲整個網際網路,以“坐火箭”般的速度在互聯網裡迅速傳播了下去。

羅福興也被眾人奉為“殺馬特教父”,在網際網路中擁有著崇高的地位。

“殺馬特”文化最興盛、最巔峰的時候,羅福興手下甚至

有著2500名核心成員,20餘萬人都在他的有效管理中。

2008年,“殺馬特家族”成為了非主流時代的巨頭。

一些類似“葬愛家族”的群在這一時期大量湧現,這些“殺馬特”青年透過加入QQ群的方式交友。

有時還會組織線下見面交友會,透過這樣的方式交友。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正所謂“物極必反”,

或許連羅福興都沒想到,網際網路會更新迭代的這麼快。

殺馬特沒“火”多久,網際網路上便掀起了一股“反殺馬特”之潮。

一些人在評論起“殺馬特”現象時,毫不掩飾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口口聲稱“殺馬特”是中國文化的“毒瘤”,

將羅福興所認為的時尚,評價為土氣又劣質的產物。

甚至還有人說,他們是為了

博人眼球、低俗化

的表現。

就這樣,“殺馬特”文化逐漸被主流群體摒棄,而身為“殺馬特教父”的羅福興,也不得不向時代妥協,將自己手中的QQ群逐一解散。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隨著時間的流逝,“殺馬特”文化逐漸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也漸漸淡忘了這段歷史,淡忘了羅福興。

偶爾提及“殺馬特”時,也是淡淡地“哦”一聲,表示自己有經歷過這個時代。

其實,人們淡忘的並不只是“殺馬特”,還有那些被主流價值觀和媒體所拋棄的邊緣化人物。

後來,當羅福興參演的紀錄片

《殺馬特我愛你》

在網路上播出時,人們這才瞭解了“殺馬特”文化現場興起的原因,這些玩“殺馬特”的人,恰恰就是被主流所拋棄的邊緣化人物。

而這些邊緣化人物的人生經歷,也揭開了:

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在“殺馬特”文化興起的那個時期,我國正處於快速變化的社會轉型期。

因此,

農村和城市形成了兩極分化,

農村的孩子渴望到縣城或大城市裡工作,但到了城市後卻發現世界並不是他們想的那般美好。

由於沒有學歷,他們只能充當低端勞動力,在工廠裡做著日復一日的流水線工作。

這樣的工作枯燥乏味,且一天的工作量長達10小時左右,導致他們從進工廠開始便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們為了賺錢,沒有時間去欣賞城市的燈紅酒綠,更不會重回農村種地。

也因此他們成了底層社會的“邊緣人”。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邊緣人”是美國社會學帕克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就是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對兩個世界都陌生的人。

這些“殺馬特”

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卻又與城市格格不入,而農村的世界他們也回不去了,所以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他們都是陌生的。

也因此

成了夾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邊緣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上過什麼學,也不懂什麼時尚,

他們渴望被社會關注、渴望融入城市,於是只能以成為“殺馬特”的方式,尋找自己的同類。

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同類彼此依偎、相互溫暖,向社會索求更多的關注。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將自己的頭髮燙成爆炸頭,染上鮮豔的顏色,這樣自己就會變成街上最亮的那個崽。

與此同時,這樣怪異的打扮,也讓自己看起來像個不好欺負的人,說起話來也更硬氣了。

與男生不一樣的是,女生成為“殺馬特”的原因,更多的是來自於對命運的不甘。

在那時的農村,普遍有一個思想,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是給別人養的,而不是給父母養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才有了“天價彩禮”的說法。

而女生的性子又相對較“軟”,為了抵抗父母,不屈服於命運,只能披上“殺馬特”的外衣將自己偽裝起來。

因為

只有“殺馬特”的造型,才會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好說話。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此外,

這些夾雜在農村和城市間的“邊緣人”,還將“殺馬特”當成了自己的精神消費品。

長時間在工廠做流水線工作,讓他們的心理極為壓抑,一些人甚至患上了抑鬱症,有了自殺之心。

就在這時,“殺馬特”文化出現了。

“殺馬特”的出現無疑於他們的精神良藥,

他們沉溺於魔幻的造型與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透過“殺馬特”家族結交了許多朋友。

這些朋友和他們一樣,有著許多相似的經歷,和這些朋友聊天嘮嗑或線下見面吃飯,都能緩解他們苦悶、壓抑的心情。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可以說,“殺馬特”文化,是夾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邊緣人”在相似的群體中所形成的一種風潮。

他們渴望融入城市得到社會關注,於是只能用誇張的造型和廉價的服裝塑造出他們心中的時尚,儘管他們的時尚不被大眾認可,甚至被一些人稱之為“土”。

“殺馬特”文化長在被人無視的地方,長成後也不被人尊重和重視,甚至還面臨著被調侃、被消費、被遺忘的命運。

“殺馬特”文化已經煙消雲散在時光的長河中,但我想說的是,我們不應該遺忘他,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矛盾,值得人們關注,更值得人們深刻反思。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跌下神壇,揭開了中國社會最殘酷的底層之痛

“殺馬特”文化的流行,所透露出來的,正是

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

而這些年來,我國為了消除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做出了許多努力。

“共同富裕”,是我國所提出的一個口號,

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我國也不會忘記農村,

為了推動農村致富,國家大力開展“扶貧”專案。

為農村興修房屋、道路,教農村人賺錢致富等等,加快了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也將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

如今,還有數以萬計的基層幹部奮鬥在扶貧、發展農村事業的一線上,他們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朝著城鄉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