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大家好,我們上一節講的是兩漢樂府中的民歌《江南》,是採自南方小調。

前面也講過,樂府和《詩經》其實成篇的性質差不多,一部分民歌採集,一部分文人創作。而到了漢朝,整體社會教育水平提高,文人越來越多,創作的詩也就越來越多,以至於音樂創作無法跟上,就出現了一種只用來吟誦,而不演唱的詩——徒歌。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徒歌,《客從遠方來》。這首詩出自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子蕭統編輯的《昭明文選》。梁武帝父子不但信佛,還都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特別是蕭統,主持了這個浩大的文化工程,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昭明文選》收錄了十九首古詩,都不知道作者,但是可以確定是漢代的詩,而且很可能是東漢的作品。

這些古詩都是五言詩,這是漢代詩的主要流行格式,就是四言和五言。在當時七言詩出現了,但是發展非常緩慢——因為音樂旋律簡單,節奏變化沒那麼快,吟唱四字詩歌四平八穩,偶爾加一字,變成五言就已經夠活潑了。

詩就是歌,是跟隨著音樂的變化而發展的。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漢代五言詩,特別是《昭明文選》選收的這十九首,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這十九首古詩在中國詩歌史上位置非同一般,學詩必學《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不但沒有作者,其實也沒有標題。我們就使用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為標題區分,所以這首詩的第一句就是“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

遺讀 weì,贈送。綺,就是用蠶絲做成的布,即絲綢,綾羅綢緞。端,量詞。兩丈長為一端。十尺為一丈。兩端為一匹。一端綺就是兩丈長的絲綢,半匹綾羅。

有個從遠方來的客人,捎了我半匹絲綢。

這個客是指捎東西的人,並不是絲綢的贈送者。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去,就是離開。我和這個送我禮物的人是相隔萬餘里。萬里之外,是什麼人呢?故人,就是舊相識。其實這個人不是一般的舊相識,是她的丈夫。為什麼相隔萬里,我們不知道,也許是做生意,也許是軍官,畢竟還是有點錢的,送這麼多綢緞。

離我這麼遠的丈夫送我這麼多東西來,心裡還是惦記著我的。

這首詩是以一個女子的口氣來寫的,寫的是她的丈夫託人給她送來了禮物一段絲綢。她看了之後就很感慨,我丈夫離我這麼遠,心裡還惦記著我,就非常感動。

詩裡面的“絲”和“思”諧音,本身送絲綢就有一定寓意。萬里之外的丈夫託人帶來了表達思念的禮物,看了以後很感動,離我那麼遠還想著我,還有關懷惦念的情誼。為什麼會想這麼多呢?因為這個綢緞不是一般的綢緞,上面有花紋。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自古以來,鴛鴦就是用來比喻感情好的兩口子,在漢朝的時候,綢緞上就畫(染?)鴛鴦了。合歡也是一種圖案,那鴛鴦布料繡上合歡花,代表夫妻感情甜蜜。這是對丈夫相思自己的回饋,表示對丈夫寓意的心領神會,對感情的珍惜。

開啟布料一看,上面有花紋,是一對對的鴛鴦。我繡上合歡花,把它裁剪成被子陪伴我的被子。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著,這裡讀“zhuó”,著就是續,往杯子裡面續棉花。續的是長相思。其實就是棉花或者別的什麼,絲絲縷縷的,比喻成長相思。緣,帶絞絲邊,就是鑲邊,鎖邊的意思。布料是一條條線做成的,線頭會脫落,用線再鎖一遍。鎖成死扣,永遠分不開。實際上還是一種文藝的說法,把長相思鎖成解不開的結。我們的感情就像鎖的結一樣堅固,牢不可破。

被子裡填滿我的相思,再用解不開的鎖成解不開的結。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膠水,油漆。膠水黏稠,油漆也黏稠,放在一起,是沒辦法分開的。誰能把這兩種東西再分開呢?不能分開。這就是用來比喻我們之間的感情,就好像膠漆難分。成語如膠似漆,形容親密、感情好,不願意分開。特指戀人、夫婦、兩口子之間的濃密感情。

我倆的情意如膠似漆,任誰也沒辦法分開。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這是一個男性作者以女子的口氣寫的詩。

從這裡開始出現了虛構的詩,不再是寫自己的事,而是虛構一個事情或者場景來表達情意。詩裡描寫了兩地分離的夫婦之間相互的思念,表現出兩口子的感情非常好。而且行文細膩真切,將女子的內心活動刻畫得纖毫畢現,同時又讓讀者透過女子的情意想象沒有出場的外地丈夫的心理,其實也是非常思念的,否則為什麼要贈送代表相思的鴛鴦花紋的絲錦?

這是兩個人相互思念、相互信任。這種感情既惆悵、又甜蜜。知道互相思念,又見不到面。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不是單相思,是相互思念。這和現代人喜歡寫的奇情虐戀完全不同,雖然沒有那麼多曲折離奇,但這是一種健康、純潔、向上、正能量的感情思戀。

在漢代沒有格律,也沒有律詩形式。所以他寫的詩往往有自己的格式,有時候不講句數,可以寫很長,木蘭辭,孔雀東南飛。短的一般就是十句。而我們熟悉的律詩八句,到了南北朝才開始出現,至於四句的絕句,則出現得更晚。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

這是一個詩歌發展的過程,我們一說到詩,那就必然是唐詩,必然是絕句、律詩。其實盛唐飛歌並不是憑空出現的,他是好多世代的文人不斷研究、努力創作、不斷尋找規則、進行最佳化的結果。

在魏晉之前,流行的就是這種方正、淳樸的感情表達,不論是民間小調還是文人創作。文辭雖然不秀,但是勝在質樸天然;感情描寫雖然平淡,但這才是正常、健康的精神世界。

這裡的情感描寫和我們現在的愛情歌曲描寫一對比,就可以看出是非常積極健康向上的。它表現得是兩個人的正常相思,沒有任何病態的感覺。現代的流行歌曲涉及到情感基本上就是單相思、失戀之類的,屬於異類感情。

為什麼?因為時代不同了。這時代,狗咬人,不新聞。

時代不同,有不同的文學內容表現。文學是反映時代特徵,這是自然發生,不可規劃的。我們看到歷史,也可能就是四個字概括:“民風淳樸”。而當我們讀到《古詩十九首》之類的作品,就能想象到當時的人的生活狀態,比歷史更加感性直觀,更加形象。

詩歌的形態在《詩經》之後千年,終於迎來了重大的改變。

因為三國亂世來了。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