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掏耳”?愛耳日,這些誤區來了解下

N海都記者 林寶珍

有些人一閒下來就喜歡不停地掏耳朵,有些人在洗澡或游泳後用棉籤清理耳朵,還有些人喜歡做“採耳”…… 掏耳朵是很多人的習慣,有人是因為覺得耳朵裡髒,有的人是因為“掏耳”舒服,是一種享受。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針對一些常見的“掏耳”習慣,我們請來專科醫生給予指導。

案例:

男子患真菌性外耳道炎

只因平時喜歡“採耳”

近期,陳先生因為耳部瘙癢約半個月前往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詢問,患者平時愛用手或棉籤掏耳朵的習慣,有時還會去採耳店“採耳”,經耳內鏡等檢查確診為真菌性外耳道炎,予耳道沖洗、硼酸酒精滴耳、抗真菌藥膏塗耳等治療一個月後,耳部症狀緩解,醫生叮囑其注意禁耳進水,禁反覆掏耳及“採耳”,之後病情沒有再復發。

對此,附一醫院耳鼻喉科葉勝難主任醫師表示,常見的耳部疾病主要包括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溼疹、耳鳴等,而且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各不相同,其中大部分的外耳道疾病都像陳先生這樣,是由不良的掏耳習慣造成的。

“我們的耳朵有自動清潔功能,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潔,真正出現問題應該到醫院來處理”。 針對市民們常見的“掏耳”行為,葉主任也作出回答。

問答:

1、“耳屎”要及時清理嗎?

我們的耳朵其實不喜歡“太乾淨”。外耳道軟骨部分的面板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就是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面板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借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會不斷地自行排出耳道。

2、“耳屎”成團堵住了怎麼辦?

如果耵聹逐漸堆積成團,阻塞外耳道,則稱為“耵聹栓塞”。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處理,不能自行清理。如自行處理不當,外耳道壁破壞或發生炎症,會使角化上皮細胞加速脫落,且排除受阻,在外耳道堆積過多形成膽脂瘤,膽脂瘤會越來越大,繼續破壞外耳道面板甚至骨質。所以出現外耳道栓塞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接受專業處理。

3、洗澡或游泳後一定要用棉籤清理耳朵嗎?

洗澡或游泳時,由於耳廓的保護,水是不會輕易進入到外耳道的,一般只停留在外耳道口,所以不需要特殊的處理,水也會很快揮發掉,不會造成耳部不適,如果用棉籤清理,很可能將外耳道口的耵聹推到裡面,與鼓膜相貼,無法排出,長期堆積會堵塞外耳道,還有可能損傷鼓膜。如果使用的棉籤不衛生,反而會引起一些外耳道的疾病。

4、“專業採耳”靠譜嗎?

採耳,顧名思義就是掏耳朵,起源於民間。採耳的工具一般比較簡陋,竹籤、細棍子、耳勺、雞毛棒、鵝毛棒等,而且這些工具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清洗和消毒,每個人都在共用,所以這種掏耳朵方法存在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隱患,臨床中也的確存在一些患者在採耳後出現不適,到醫院被確診為真菌性外耳道炎。

5、到底該如何正確掏耳朵?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外耳道的。耳道內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態平衡,如果總是人為地去幹擾,反覆過度掏耳朵,可能會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癢甚至損傷外耳道面板,外耳道面板的抵抗病菌的能力下降,引起炎症。

平時我們可以用粗細合適的乾淨棉籤簡單清理外耳道口的耵聹。由於鼓膜位於距外耳道口約2。5cm的位置,骨性外耳道的面板菲薄易受損,而且外耳道呈S型曲線,故不宜將棉籤伸進過深,以免損傷耳道面板或鼓膜。

如耵聹分泌旺盛、排出不暢,可選擇定期到醫院清理。如出現耳道瘙癢不止、耳道流水、耳道疼痛、耳堵悶感、耳鳴或聽力下降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