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可能本身是沒有錯的,一個國家總是需要一個人來領導,而不是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決定,在正面意義上封建帝制實際上維護了整個國家的統一。不過,我覺得這不太正確的一點,也就是這種帝制是按照血緣傳承的了吧,雖然這個是那時候理所當然的傳統,但是就拿後世的眼光來看,作為一個領導人還是應該有真才實學的。

《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皇帝是一代代傳下去的,要是能保證自己家兒孫都是聰明智慧的,這樣我們倒是沒什麼話可說的,但是誰能保證自己家的兒孫能有本事守住自己的江山。拿這一點看,其實當時燕王朱棣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雖然是有點大逆不道,但是一明成祖後來的成就來看,這一切可以算是無可厚非了。不過我們今天說的不是那些以自己的勢力能夠堵住後世人的醉的明君,而是在歷史上一直有人詬病的也就是劉禪了。作為一個皇帝,後世的人對於劉禪一直是持很批評的態度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劉禪真的很無能,又怎麼能在劉備死後支撐了四十多年呢?

《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劉禪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真的算是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了,畢竟人家是劉備的兒子,從小到大教導的老師也都是諸葛亮這種真正大智慧的人,可以說是條件非常好了,不過可惜的是我們都知道劉禪實在是沒有從他父親那遺傳了什麼大智慧與謀略,反而是資質平平,與他的身份倒是並不匹配,不過呢,就因為他是劉備的兒子啊,所以最後的時候還是依舊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等各位名臣的輔佐下安安穩穩的坐上了皇位,可是坐上去了,這個劉禪好像並沒有什麼本事來守住這片江山,即使身邊還有曾經跟隨著他父親的手下們,於是也就漸漸的傳出了付不起的阿斗這個名號。不過,我認為其實阿斗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無能,可能只是在當時各位名臣的襯托下,或者是當時的局勢並不能容忍劉禪本身是個聰慧過人的存在,畢竟在當時那種社會動盪的情況下,劉禪表現的如果特別出彩,反而會成為當時敵方對手的眼中釘吧。

《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雖說作為劉備的兒子,自身其實還是很有光環的,可是在當時那個年代,作為劉備的兒子還是很危險的,畢竟當時的時局混亂,各方的勢力還不是多麼確定,就連劉備有時候還得面臨著四處躲藏的時候,自然有時候顧及不了自己的親生兒子,這還有了後來趙雲單槍匹馬救回了劉禪的事蹟。還曾經有人開玩笑似的解釋,劉禪之所以是個很笨的人,就是因為當時正在趙雲救回劉禪之後,感覺有點假惺惺的竟然摔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來表達對自己下屬的愛護,就是因為這一摔,所以劉禪才不是特別得到聰明,不過這種說法大部分還是聽聽就好了,並不足信。

《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在三國小說中曾經記載劉禪是個蠢笨的昏君,只能依仗父親留下的事業,但是根據有些史料的記載,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劉備也是很放心的,畢竟連諸葛亮都認同的孩子是不會差到哪裡去的啊。在劉備死後,劉禪做了皇帝,不過對於朝中的大事小事還是會向諸葛亮等人請教,這些做法在別人眼中可能就成了劉禪自己沒有主張,對政事處理並不擅長了,可是人們也應該意識到,諸葛亮作為自己從小到大的教導者,而且無論是在身份上還是學識上,劉禪對於諸葛亮保持很高的尊敬是很正常的,這一切應該只是對於諸葛亮的尊重吧。

《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再說後來的一直被人詬病的關於劉禪的樂不思蜀的典故了。人們都說劉禪當時已經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不僅不因為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而感到愧疚,反而在敵人的庇護下苟且偷生,一點都不想念自己的國家。但是其實想想,在當時劉禪的立場上,他不得不這麼做。

《三國演義》中扶不起的阿斗,難道真的昏庸無能到樂不思蜀嗎?

當時的敵軍已經來到了自己的都城之外,劉禪不得不開門投降,雖說這一舉動讓劉禪擔了賣國的罵名,可也確實保護了蜀國子民的財產與安全。之後劉禪又不得不裝瘋賣傻,來打消司馬昭對自己的懷疑,樂不思蜀,是劉禪一直揹負的罵名,可是面對自己的江山被奪,還不得不遠離故鄉,誰能不傷心,可是還不能引來司馬昭的懷疑,只能裝作無所謂了。從樂不思蜀這個事件我們是不能完整地推論出劉禪是個真正無能的昏君的,在當時,劉禪並沒有其他的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