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之王人參,到底是什麼?

人參起源於距今約6000多萬年前,是地球上僅存的古代第三紀孑遺植物之一,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應用並使用文字記載人參的。

人參最早的記載是3500多年前殷商 時代中國人創造的生動形象的“參”字。

百草之王人參,到底是什麼?

甲骨文“參”字

從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參”字既有地上部分,也有地下參根的部分。

先秦,兩漢出土的文字中,已有人參的處方,那個時候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人參的藥用價值並開始使用。而唐代,宋代出土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參的應用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說人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一點都不為過。

西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第一部本草專著,書中記載:“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名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陳嘉謨的《本草蒙荃》,劉文泰的《本草精要》等醫術鉅著中都有人參的經方,並被認為是“百草之首”。

人參的別名有很多,在不同時期也叫不同的名字,如:黃參,玉精,土精,血參,人微,黃絲,百尺杵,棒槌,等都是人參的別名。

從現代植物學上來看,人參是多年生五加科宿根性草本植物,被歷朝歷代視為“百草之王”,“萬能聖藥”,位列300餘種中藥之120種上品之首。人參諧音“人身”,其種子形同人腎,其蘆,膀,艼,體,須,形似人的頭,肩,臂,軀,腿。人參孕育的時間跟人孕育新生命的時間大體相同,同為270天,故人參稱為人參,而在坊間更是有諸多關於人參的傳說。

《茶經》裡說:“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而現如今,上黨地區並沒有人參,只有上黨參,而上黨參卻並不是人參,這究竟是為何呢?《中國人參》文化一書中說道“上黨有人參,而絕於明後”,其原因有:1。採挖過於嚴重,2。明代永年年間,伐木過絕,而導致人參生長的生態環境被破壞,人參葉片中沒有吸收陽光的氣孔和柵欄組織,無法保持水分,當氣溫高於32℃時,人參就會枯死,因此,人參必須生長於喬木,灌木,針闊葉混交林下,而人參生長的土質則必須是腐殖土。人參的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如此苛刻,再加上人為的採掘,破壞,導致上黨地區人參在明朝已滅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上黨,今潞州也,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採取。今所用者,皆為遼參”,更是佐證了這一觀點。而遼參,就是長白山一帶的人參。而人參在最早的記載中被認為其性微寒,而後來又被認為其性屬溫,皆因其主產地的不同,孕育出來的人參的屬性則也不相同,但歸根結底,人參養生治病的能力卻不盡相同。

人參渾身上下都是寶,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均被認為是滋補尚品,到了清朝,更是視人參為立國之本,救命之寶。價格一路飆漲,甚至封山,不允許私自採挖,買賣。到了現代,科學的方法,加之對人參效能的改造,使人參這一百草之王,被人們大力使用。

百草之王人參,到底是什麼?

野山參

現如今的人參分為野山參,移山參,林下參,園參。野山參也就是自然生長,未經人工干預的在大自然中自然生長的人參,這類人參現在長白山山區中已經很少了,幾十年,上百年的人參,經常被數百萬甚至上千萬拍賣,收購,一斤以上已經是極品。而移山參,是山參幼苗經過人工重新栽植,任其自然生長若干年之後挖出。林下參則是人工干預繁殖,播種與山林之中,模擬其自然生長的環境,任由其生長的品種。我們聽到的幾斤,甚至十幾斤的人參大多是以上兩種。而園參則是由參農在參地之中培育種植的人參,其效能,功效不及以上幾種,也正因如此,園參被更多的應用,現如今我們使用的人參藥品,保健品等,皆是使用園參,其滋補,救人的功效猶在,只不過是效能沒有前幾種那麼烈。也正是因為園參的種植成功,才使得人參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可能。古語有云: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其原因則在於古代人使用的人參多為野山參,其效能十分剛烈,藥效十分強大,加之人參數量稀少,價格昂貴,並不能被每日服用,平常人偶爾服用幾口,便會過度滋補,導致出鼻血,渾身燥熱。而現如今,我們廣泛使用的園參,其效能溫和,即使是第一次服用人參的人,只要不超過3g,大多不會滋補過度,而長期使用,會使人身體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