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造|雞毛也能飛上天!這門手藝已傳承了600多年……

作為曾經紅極一時的除塵神器,雞毛撣子因其吸塵性好、手感輕柔細膩而備受大眾的喜愛。但隨著各種除塵工具推陳出新,雞毛撣子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蔣官屯街道就有一處與雞毛撣子有著不解之緣的村子——雞毛隋村。從明朝中期開始,村裡家家戶戶以扎制雞毛撣子為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雞毛隋村開始拆遷,村民搬離了老家,住到了辛屯社群。

山東手造|雞毛也能飛上天!這門手藝已傳承了600多年……

山東手造|雞毛也能飛上天!這門手藝已傳承了600多年……

2021年11月,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公佈,聊城雞毛撣子扎制工藝成功入選。作為一門老手藝,雞毛撣子扎制技藝並沒有落寞,懷揣著對這門手藝特有的感情,仍有幾位老藝人堅守至今,臨近古稀之年的張付華便是其中之一。用張付華的話說“養家餬口”是他年輕時選擇繼承這項祖傳手藝的最重要原因。

從20多歲起,張付華便一邊學習製作技藝,一遍走南闖北銷售雞毛撣子,日照、青島、濰坊、泰安、臨沂……山東省的大小城市幾乎都有張付華的足跡。“那時候年輕、有幹勁,逢年過節就出去銷售撣子,掙得也多,這是最大的動力。”張付華笑著說,年輕時坐著汽車、火車去外地賣,把雞毛撣子放到大袋子裡,扛起來就上車,一直把撣子全部銷售完才回家。

張付華扎制的雞毛撣子看起來色澤光亮,摸起來手感細膩,選用的原料多數是從四川、義烏、蕭山等省市購買,製作工序一點也不簡單湊合。張付華說,扎制雞毛撣子是門手藝活,需要用活公雞身上的尾毛、背毛、頸毛,俗稱“三把毛”,要經過選毛、排把、消毒、晾曬、挑揀分類、灌膠、上杆綁毛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

山東手造|雞毛也能飛上天!這門手藝已傳承了600多年……

山東手造|雞毛也能飛上天!這門手藝已傳承了600多年……

如今,張付華製作的雞毛撣子不僅在本地售賣,還會銷往全國各地,上好的撣子一般會被北京、上海的客戶購買,價格能賣到一萬多元,作品能被大家認可,這也讓張付華心中頗為自豪。

“現在我和老伴兒兩人搭配著來製作,小一些、工序不復雜的,一週能做上5到6個,但是上好的雞毛撣子一週只能做出來一個。”張付華說,慢工出細活,扎制雞毛撣子不能急於求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仔細謹慎。

隨著各種除塵工具的出現,雞毛撣子除塵的功能逐漸被弱化。現在很多人買雞毛撣子不是為了除塵,更多是被當成工藝品、裝飾品擺在家中,因其吉祥平安的寓意而被許多名人雅士收藏。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時候避免不了面臨傳承困難問題,雞毛撣子扎制技藝同樣有這樣的困擾。“沒辦法,因為做雞毛撣子掙錢少且要悶在家裡做,現在年輕人不喜歡,也不適應這項工作,所以面臨失傳。”張付華說,如果對這項手藝有感興趣、真心想學的年輕人,他可以免費教學,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來源:煙臺廣播電視臺】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